佛教常识 “回向”的意义

回向(梵语parinama),又作回向、转向、施向。意谓回转自己所作的功德善根以趣向菩提,或往生净土,或施与众生等。

如旧译《华严经》卷十五〈十回向品〉所说:此菩萨摩诃萨修习一切诸善根时,以彼善根如是回向,令此善根功德力,至一切处。《无量寿经》卷下云: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

东晋慧远大师之大乘义章卷九分回向为三种:

一、菩提回向:回己所修之一切善法,以趣求菩提之一切种功德。

二、众生回向:念众生故,回己所修一切善法,愿以与他。

三、实际回向,以己之善根,回求平等如实法性。

道绰禅师于安乐集卷下,解释回向有如下六种:

一、以所修诸业回向阿弥陀佛(梵语Amita-buddha),往生净土,待得六通后,再返世间救度众生。

二、回因向果。

三、回下向上。

四、回迟向速。

五、回施众生悲念向善。

六、回入去却分别之心。

综贯经论,回向可分十种:一、回因向果。二、回事向理。三、回小向大。四、回向佛道与回向众生。五、回劣向胜。六、回自向他。七、回少向多。八、回自因行向他因行。九、回世向出世。十、回此向证。

附:回向──功德的施与

菩萨连自己的功德,都愿施与别人。把自己所积的功德,为了别人的幸福,转向给别人,叫做回向,这也可说是博爱精神之大乘佛教式的发展。

功绩或善根,本来是作为善行之果报而自动蓄积的,故其果报,本来是一定会带给善行者本人的。除了当事人本身做不善而其功绩抵消之外,其行为的效力是不会消失的。现在,对于如此的功绩,菩萨也说:为了别人,要把这个功绩转给别人。为了一切有情,愿我不会发生没有用处之善根!

如此,菩萨所积的善根,乃变成慈悲的力量。以慈悲的实践为其一切行的整个内容之菩萨,他一面实践布施等善行,为别人而积聚功绩,同时为防止自己的功绩被抵消而尽量回避恶行。因为如果做坏事而堕落地狱,则为别人的幸福而欲做的奉献,以及菩萨道的实践,都会变成不可能。因此,为了完成奉献于别人之目的,恶行是必须回避的,持戒是必要的。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起经

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起经

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起经 佛说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起经卷上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故废园林鹿母堂中。是时彼处。有白衣金幢二婆罗门。去佛...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佛陀开示种姓制度现象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佛陀开示种姓制度现象

你知道印度的种姓制度吗?种姓制度在印度有着很长的历史,现代的印度社会都没有根除这种制度。优越感是一种我慢,我执的表现,我慢、我执是烦恼与生死流转的根源。那么佛陀又是如何看待种姓制度的呢?有一次,佛陀...

达真堪布:我想弘法但是没有人听怎么办

达真堪布:我想弘法但是没有人听怎么办

达真堪布:我想弘法但是没有人听怎么办问:我想弘法但是没有人听怎么办?答:有的人很着急,“我想弘法,但是都不听我的!”然后很苦恼。自己觉得,“我讲得很明白,很不错啊,怎么没有人听,没有人相信呢?”还是...

那些并不惊心动魄的情感

那些并不惊心动魄的情感

我告诉你说:我今天扫楼梯时,差点儿从楼梯上摔下来。本来我以为你会安慰说:亲爱的,小心点儿。但你说:扫慢点,不就得了。我悲伤,我认为你一点儿不爱我,不在乎我。后来,我发明我们的楼梯异常干净,干净的都不...

佛教故事:动物寓言故事:背后的绳子

佛教故事:动物寓言故事:背后的绳子

背后的绳子印鱼是著名的海洋旅行家.它的背部长有椭圆形的吸盘.形状极像一枚印章,能牢牢吸住平坦的物体,因而得名。利用这一特长,印鱼就能吸附在海龟的底部.轻松地周游世界:到了食物丰富的地方,它就会自动离...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父母与儿女是一场背影渐行渐远的修行!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父母与儿女是一场背影渐行渐远的修行!

纪伯伦说过: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多么好的话,它诠释了生命是自由,是独立,爱与生命一样,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然后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