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愿法师:《观经》真义: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观经》之〈流通分〉,释尊不付嘱要门之法,而付嘱念佛之法,释尊自己废要门立弘愿而言: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善导大师体悟弥陀、释迦二尊一致之意,而解释说: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解释世尊在《观经》付嘱阿难念佛这段文,善导大师解释的非常好: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上来世尊虽然说了定门十三观,说了散门三观,总共十六观,但是望阿弥陀佛的本愿,是希望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号,或者说望世尊说此《观经》的本意,是希望众生一向专称阿弥陀佛的佛名。善导大师讲出了世尊说《观经》的真义,也讲出了弥陀用名号要救度众生的真义,善导大师确实了不起,我们给善导大师鼓掌(掌声)。

《观经》到了流通分,世尊教导我们念佛,《四帖疏》善导大师也解释的很浅白:佛的本意就是希望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那你要怎么做知道了,就如理如法,每天精进的去做,就是念佛。一向专称就是念佛,很重要的知见观念。一向专称就是今天念南无阿弥陀佛,明天也念南无阿弥陀佛,后天也念南无阿弥陀佛,今年念南无阿弥陀佛,明年也念南无阿弥陀佛,后年也念南无阿弥陀佛,时处诸缘,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如果你今天念南无阿弥陀佛,明天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后天念南无大势至菩萨,大后天念南无药师佛,再来念南无地藏王菩萨,再来念南无弥勒菩萨,再来念南无其他佛菩萨的名号,这样叫不叫一向专称?这样就不叫一向专称,因为你念了很多了。

一向,就是心只向一个地方。你要好好的专心读书,不要一边读书一边看电视,那这样心就二用,就不叫一心,就叫二心了。你要听经,就好好的专心听经,不要一下子听经,又一下子打手机,又一下子讲话,又一下子上厕所,又一下子做其他的事情,那这样叫三心二意。你要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天天都念阿弥陀佛,这样你的心就向着阿弥陀佛,就没有三心二意。每天念不同的佛菩萨的圣号,那就是三心二意。不是其他佛菩萨的圣号不好,千万不要误会,这是在讲专修与杂修的道理。

当你今天念南无阿弥陀佛,明天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后天念南无大势至菩萨,大后天念南无药师佛,再来念南无地藏王菩萨,再来念南无弥勒菩萨,一个礼拜临终了,你就不知道要念哪位佛菩萨了,为什么?因为你心乱了。多就会杂,杂就会乱。如果你今天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明天要求生东方琉璃世界,后天要求生弥勒菩萨的兜率内院,大后天要求生香积净土世界,第五天死了,你就不知道你要去哪一个世界。到底是东方琉璃世界比较好,还是西方极乐世界比较好,还是兜率内院净土世界比较好,还是香积净土世界比较好,心就会不一,不一散乱就会茫然。临终要死了,是身心受疾病折磨最严重的时候,你还能再分心吗?还能再三心二意吗?还能再茫然不知所措吗?不能了。不管你要去东方琉璃世界、还是要去西方极乐世界、还是要去兜率净土世界,你都要专一,一生你目标是要到药师佛的东方琉璃世界,那你就一生好好的专学药师法门,不要今天学药师法门,明天学净土法门,后天参禅,大后天学密,每天都换不同的法门修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修了三百六十五个法门,你能成就佛道,我实在很难相信,对不对?那是一定的道理。

所以好好的一向专称弥陀佛名,这是善导大师告诉我们的。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示现了不起的祖师,善导大师告诉我们这样修学,我把善导大师告诉我们的道理告诉你,我讲的比较浅白,让不识字的老菩萨都能听懂,就是如此。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人必有一死

人必有一死

人必有一死常者皆尽,高者亦堕,合会有离,生者必死。释迦牟尼佛住在祗树给孤独园的时候,有一位婆罗门,有个十四、五岁的女儿,生得端正、聪明,又有口才,在一国之中,可说无人可及。她突然身染重病,不久就死了...

海涛法师:请教导一个简易施食法?

海涛法师:请教导一个简易施食法?

海涛法师:请教导一个简易施食法? 问:请教导一个简易施食法?答:八关斋晚上我们不吃,但是外面鬼道众生可等死了,他们要吃,所以每天最好都施食,以下是简单的施食方法: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

校长的午餐

校长的午餐

校长的午餐杨祖佑是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校长。在他的任内,该校从1998年到2004年的短短7年间,先后有5位教授获得诺贝尔奖,学校声名鹊起,也因为这个原因,杨祖佑被人称为伯乐。当有媒体采访这...

拜佛时为何双手翻掌?

拜佛时为何双手翻掌?

【导语】 这是恭敬,是我们的观想,我们拜佛行最敬礼这是恭敬,是我们的观想,我们拜佛行最敬礼。我们头着地,翻掌的时候,翻出来正好希望佛的脚就立在我手掌上,是表这个意思,叫接足礼,我们接着佛的脚掌,这是...

宣化上人:修持佛法的人无论什么境界现前也不动其心

宣化上人:修持佛法的人无论什么境界现前也不动其心

学佛法的人,要认识佛法,要修持佛法,也就是吃佛法,穿佛法,睡佛法。行住坐卧都在佛法中。认识佛法的人,一切以利益他人为前提,绝对不为自己利益作打算。总而言之,要把自己的“我执”打破。只知有人,不知有己...

佛教故事:种善因得善果 (第十六讲)

佛教故事:种善因得善果 (第十六讲)

种善因得善果 (第十六讲)净空法师讲述华藏图书馆录影室各位同学:这一次我们在青年协会做了五次讲演,在中华佛教图书馆也讲过两次,在香港净宗学会讲过一次,也曾经在现场答覆同学们的疑问。因为时间的关系,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