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汉传佛教僧人为什么不乞食不吃肉?


佛在世时,出家僧人们每日身披袈裟,手持着钵,四处乞食游化,只有在雨季里,才回到精舍或固定的一处结夏安居,此时不再出外托钵乞食。对僧人而言,“乞食”蕴涵着深远的意义──一方面是降伏骄慢,不贪美味,毫无选择,专心修道;另一方面则是借着乞食因缘与居士接触,给予布施种福田、说法的机会。所以,乞食是僧人的正命。原始佛教不允许僧人垦土掘地、种植蔬果,认为这些行为会伤害生命。

佛教初传中国时,中国汉地的僧人也坚守着佛陀的遗教,但后来僧人逐渐放弃托钵乞食的方式,最早可见的记录是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四○五年)道恒的《释驳论》中指出当时沙门“或垦殖田圃,与农夫齐流”,可知当时僧人已开始耕种了。

为什么中国僧人无法再过乞食的生活呢?这与中国的民情及僧团在中国的发展有关。

在中国文化里,“乞讨”是卑贱的行为,何况在普遍重视劳动的大社会,僧人乞食,被视为“不事劳作,不事生产”,难以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同与尊敬;其次僧团人数不断增加扩大,寺院又位处偏远,端赖托钵乞食有实质的困难。在此情况下,自南北朝以降,皇室贵族以赐田与舍田的方式供养僧人,不再直接布施饮食;相对地,僧团也必须自行组织生产的方式,以便自给自足。

到唐朝时,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正式开启中国僧伽生活新型态,僧人开始过着“昼而农、夜而禅”自耕自食的农禅生活,百丈禅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身体力行的高风亮节,成为后代僧人效法的榜样,在作务中修行也成为僧人奉行不渝的信念。

那么,中国汉传佛教僧人为什么要吃素呢?佛在世时,僧人既是乞食,居士供养什么,比丘就接受什么,因此佛陀并未禁止僧人食肉,除了象肉、马肉、龙肉、人肉不得吃,其余肉类,只要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三净肉),皆可接受(见四分律)。

中国僧人素食和笃信大乘佛教的梁武帝有莫大的关系。公元五一一年梁武帝召集诸沙门立誓永断酒肉,并以法令公告,违者严惩。由于帝王的推动,加上中国寺院自耕自食,广大的庄园提供素食来源,这项教团改革,收到极大的成效,直至今日中国佛教僧团仍坚行素食。

佛门以慈心戒杀素食,正是悲悯众生、长养大乘慈悲的表现。以往的寺院经济普遍贫困,加以僧人勤俭,腌酱特多,每日斋饭,除中午一餐吃饭外,多半食粥,佐以陈年腌菜。现今拜经济成长之福,僧人的饮食也随着转变,各种豆制品、大豆蛋白合成品,坚果、菌类等,即营养又可口,佛门素食逐渐被社会大众认知并接受,现在吃素的人越来越多了。

实际上,吃不吃素和信不信佛没有很直接的关系,汉传佛教坚持吃素是汉传佛教的传统习惯。内心拥有佛教里真正的戒律和因果,有着一颗真正向善的心,才是更为重要的。“目中有人福报多!口中有德助缘多!心中有佛欢喜多!”

点我:
标签: 素食文化

相关文章

东汉西域食材传佛教素食理念

东汉西域食材传佛教素食理念

东汉时的都城洛阳商业发展加快,促进了休闲消费市场的壮大,也为饮食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这一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胡椒、胡饼、胡麻(芝麻)、胡瓜(黄瓜)等异域食材进入河洛大...

香酥香椿腐皮的做法

香酥香椿腐皮的做法

香酥香椿腐皮的做法  原料:  香椿、豆腐、腐皮、脆炸粉。  调料:  盐、蘑菇精、胡椒粉、生粉、香油。  做法:  1、香椿焯水过凉切碎,豆腐捣成泥压干水分。  2、将豆腐泥放入容器内,加入...

素食养生:番茄拌苦瓜

素食养生:番茄拌苦瓜

素食养生:番茄拌苦瓜...

喝水讲时辰?十个时刻喝水最排毒

喝水讲时辰?十个时刻喝水最排毒

对于喝水,喝多都是渴了就喝,这虽然也没有错,但如果能够掌握住喝水的学问,按照最佳的时间段来喝,那不仅仅能解渴,还能排毒养生防病呢?那么,一天中喝水的最佳时间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告诉你一天中最该喝水的十...

多吃这些“抗感菜” 初春时节少感冒

多吃这些“抗感菜” 初春时节少感冒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李婷初春这个词总是让人有温暖感,迎春花开了,伴着徐徐微凉的春风,午后的阳光暖暖的打在脸上,马路边的树枝上嫩芽也冒了尖儿。但是初春也不一直是温暖的,3-4月份的气候很容易倒春...

防癌延年少生病,吃素好处知多少

防癌延年少生病,吃素好处知多少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李婷随着社会的发展,食素者这类人群日益壮大,有的人食素是为了宗教理由,有的人则是为健康,更有人二者兼顾。其实,素食的好处极多,让我们一起看看吃素食有哪些好处。1、延年益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