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财童子确实有才:佛门学霸求学记

  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的激励下,到世界各地参访、拜谒智者。他历经五十三参之后,终于功德圆满,大彻大悟了。

  其中,他在拜会妙月长者时,他曾经问道:“自我的实现,是否可由听闻他人谈论般若波罗蜜而得?”

  妙月长者说:“不能。因为般若波罗蜜,是亲自悟入一切事物的真理真如。”

  善财童子不解地问:“知识,岂不是由听闻而来?对事物的认识,岂不也是由思考与推理而来?自我的实现,为何不能由听闻知识、思考认识而来?”

  妙月长者耐心解释说;“并非如此,二者是一样的。自我的实现,永远不能仅从思考而来。我用一个比喻来向你说明:在一片广袤的沙漠中,没有泉,没有井,没有河流。在烈日炎炎的夏日,一个旅行者从西向东穿行沙漠。途中,他遇到一个从东面来的人,就说:‘我极其干渴,请您告诉我,何处可以找到泉水与阴凉,让我能够解渴、沐浴,将体力恢复过来?’从东来而的人告诉他说:‘再向东走,路会分成两叉,一左一右。你走右边一条,再继续往前,定会找到清泉与阴凉。’你想,这位旅客是否因为听到了关于泉水与阴凉的话,并想:只要继续前进就能到达清凉之地。他的焦渴是否就得到解除了呢?”

  善财说:“不,并非如此。因为只有当他按着过来人的指示,真正到达泉水之处,喝饮它,并在其中沐浴,他才能解除渴热。身体从而得到恢复。”

  妙月长者说:“禅者生活也是这样。仅是学习、思考与做知识性的了解,永远不能实现任何真理。在我所举的例子中,沙漠即是生死;从西而东者,即是一切众生;热是一切混乱的环境,渴是内心的贪欲;从东而来者,是佛或菩萨,他是开悟的觉者,住于大智慧之中,而能透视到一切真谛,他所告诉我们的,都是他自己已经亲自实践过的;饮清泉、解渴、除热,意思是指自已亲身实现真理。”

  “再者,我要说另一个比喻。假如佛陀在世间再留一劫,用尽一切精确言词,用尽一切比喻描述,让众人得知甘露的美味与种种妙处。你想,世间众生,是否因听闻了佛说甘露的美好,就能亲身体验到它的美妙吗?"

  善财说:“不,不能。甘露的滋味,只有亲口品尝才能知道。”

  最后,妙月长者说:“因此,仅仅听闻与思考,永远不能使我们认知般若波罗蜜的智性。”

 

点我:

相关文章

念佛人头上有光,正气人头上的光比不上

念佛人头上有光,正气人头上的光比不上

  明朝万历年间的莲池大师,净土宗的第八祖。莲池大师还没出家的时候,是姓沈,在家时就有学佛、念佛。有一日,他的隔壁有一老人过世,他的子孙为他牵亡,牵亡的时候,仙婆替亡者说话。他觉得很稀奇,莲池大师...

杀生恶报:嗜肉成猪的南京举人(34-35)《江慎修居士选录》

杀生恶报:嗜肉成猪的南京举人(34-35)《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第二篇 杀生恶报篇 第三章 暴殄】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内容:  34.嗜肉成猪的南京...

非常可怕的世俗欲乐,阿难的故事

非常可怕的世俗欲乐,阿难的故事

  佛陀的僧团中,有一群刚出家的年轻比丘,他们原本是侨萨罗国中贵族或大商人的孩子,平时生活富裕又可以随心所欲;后来听到佛陀讲经说法,一时感动就相邀一起出家,加入佛陀的僧团。  可是,他们在僧团生活...

不因说法而受供

不因说法而受供

  有一次,佛陀在拘萨罗国弘化,遇到一位以耕田为生的婆罗豆婆遮婆罗门,正使用五百具犁辛勤的工作。他遥见佛陀容止可观,就暂时停止耕耘,挥挥满脸的汗珠,迎向佛陀说:「佛陀!我努力耕田下种,来供给自己的饮食...

“抓贼”的故事

“抓贼”的故事

  英语词组“Stop thief”是抓贼的意思,很有意思的是, 这两个单词分开来则是“停下来”与“贼”。中国人抓贼是发现贼以后,把贼抓起来打一顿,好听点叫教育一顿。自己没有国外生活的经验,不知道...

百业经:(7)嘎希美女 六国争娶毅然出家

百业经:(7)嘎希美女 六国争娶毅然出家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传讲  堪布索达吉译导  一时,佛在舍卫城。鹿野苑有位著名的国王—梵施国王。他在位期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林园果囿、牛肥马壮,整个国家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繁荣昌盛的景象。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