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财童子确实有才:佛门学霸求学记

  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的激励下,到世界各地参访、拜谒智者。他历经五十三参之后,终于功德圆满,大彻大悟了。

  其中,他在拜会妙月长者时,他曾经问道:“自我的实现,是否可由听闻他人谈论般若波罗蜜而得?”

  妙月长者说:“不能。因为般若波罗蜜,是亲自悟入一切事物的真理真如。”

  善财童子不解地问:“知识,岂不是由听闻而来?对事物的认识,岂不也是由思考与推理而来?自我的实现,为何不能由听闻知识、思考认识而来?”

  妙月长者耐心解释说;“并非如此,二者是一样的。自我的实现,永远不能仅从思考而来。我用一个比喻来向你说明:在一片广袤的沙漠中,没有泉,没有井,没有河流。在烈日炎炎的夏日,一个旅行者从西向东穿行沙漠。途中,他遇到一个从东面来的人,就说:‘我极其干渴,请您告诉我,何处可以找到泉水与阴凉,让我能够解渴、沐浴,将体力恢复过来?’从东来而的人告诉他说:‘再向东走,路会分成两叉,一左一右。你走右边一条,再继续往前,定会找到清泉与阴凉。’你想,这位旅客是否因为听到了关于泉水与阴凉的话,并想:只要继续前进就能到达清凉之地。他的焦渴是否就得到解除了呢?”

  善财说:“不,并非如此。因为只有当他按着过来人的指示,真正到达泉水之处,喝饮它,并在其中沐浴,他才能解除渴热。身体从而得到恢复。”

  妙月长者说:“禅者生活也是这样。仅是学习、思考与做知识性的了解,永远不能实现任何真理。在我所举的例子中,沙漠即是生死;从西而东者,即是一切众生;热是一切混乱的环境,渴是内心的贪欲;从东而来者,是佛或菩萨,他是开悟的觉者,住于大智慧之中,而能透视到一切真谛,他所告诉我们的,都是他自己已经亲自实践过的;饮清泉、解渴、除热,意思是指自已亲身实现真理。”

  “再者,我要说另一个比喻。假如佛陀在世间再留一劫,用尽一切精确言词,用尽一切比喻描述,让众人得知甘露的美味与种种妙处。你想,世间众生,是否因听闻了佛说甘露的美好,就能亲身体验到它的美妙吗?"

  善财说:“不,不能。甘露的滋味,只有亲口品尝才能知道。”

  最后,妙月长者说:“因此,仅仅听闻与思考,永远不能使我们认知般若波罗蜜的智性。”

 

点我:

相关文章

《百业经》:(52)新来的比丘 等流之报今昔被骗

《百业经》:(52)新来的比丘 等流之报今昔被骗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海涛法师:福德的力量

海涛法师:福德的力量

  昔日维卫佛带领比丘六万二千人,出山回其文王的国土。  国王得知维卫佛归来,为了广纳僧人,便在城外划地大兴精舍,使六万二千比丘僧人得以安居修行。  有一位比丘,告诉左右住户人家,想请他们再亲自建...

阿难记忆力超群的因缘,原来如此!

阿难记忆力超群的因缘,原来如此!

  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比丘们兴起这样的疑问:“贤者阿难过去生是修持何种德行,今世得以有如此殊胜果报,能将佛陀所宣说的微妙教法,全部忆持不忘,一字也不漏失?”  于是众比丘便前往佛陀的...

三重楼喻

三重楼喻

  佛教故事:三重楼喻  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痴无所知。到余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轩敞疏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财钱,不减于彼,云何顷来而不造作如是之楼?”即唤木匠而问言曰:“解作彼家端...

放生免患:35.义犬证盗平望镇商《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免患:35.义犬证盗平望镇商《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放生善报 第三章放生免患】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第三章放生免患  【原文】  35.义...

高僧挑水为何不挑满?

高僧挑水为何不挑满?

  有一次,当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高僧正从山谷里挑水。人们注意到,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的水都没有装满。  按他们的想象,高僧应该能够挑起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满满的。可是高僧为什么不把桶挑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