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故事:孝子循吏纯臣之狄仁杰

狄仁杰。为豫州刺史。诏命治越王 贞等党与。当坐者六七百家。籍没五千口。趣使行刑。仁杰密奏。彼皆诖误。臣欲显奏。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仁卹之旨。太后特原之。皆流澧州。道过宁州。(仁杰曾为刺史)父老迎劳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携哭于德政碑下。至流所。亦立碑。为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见白云孤飞。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去。同府参军郑崇质。母老且疾。当使绝域。仁杰曰。君可贻亲万里忧乎。诣长史蔺仁基请代行。仁基咨美其谊。时方与司马李孝廉不平。相与曰。吾等可少愧矣。相待如初。(《狄仁杰传》并《通鉴》。)

狄仁杰字怀英,唐朝 太原人(今山西省),博通经史,应试明经中举,历任大理丞,河南巡抚,豫州刺史,曾经平断冤狱,毁除淫祠,拯救诖误(误受牵累的罪囚),为官恩威并著,百姓归心敬仰,立碑纪念。

仁杰为豫州刺史时,奉命查察越王 贞同党案,当时被录为连坐者六、七百家,应没收财产的有五千余户,元帅张光辅已拘罪囚二、三千人,将处重刑,仁杰恻然感叹,于是陈表力救,飞使密奏道:「罪囚甚多误被牵连,臣若显然陈情,似为逆人申理,但明知诖误而缄默不说,又恐违背陛下仁德体恤意旨,所以拜表陈诉,仰乞矜恤鉴裁!」不久接到覆旨,太后特予赦免死罪,令流戍澧州。流犯路过宁州(仁杰曾任宁州刺史),父老迎接慰劳说:「是我狄使君救活你们的性命。」于是相携到德政碑下哭拜追思三天才走,到了流所,也为之立碑,感恩怀念。这时张光辅尚驻豫州,部将恃功,强横搜索罪犯,仁杰不许,光辅愤怒,责难仁杰说:「刺史难道敢轻视元帅吗?」仁杰说:「公率领将士,前来平乱,如今乱已平靖,越王已死,公放纵将士暴掠,以杀降人为己功。仁杰奉命来此,是为民除害,恨不得尚方宝剑加公颈上,虽死不惧!」光辅张目,无言可对,回朝奏说仁杰出言不恭,于是被迁为复州刺史。

仁杰为并州法曹参军时,双亲都在河阳,两地远隔,仁杰思念双亲,登太行山,举目南望,见白云孤飞,睹景感触,对左右说:「我亲所居在此云下。」惆怅久立,瞻望良久,直到白云飘散,才依依下山。

仁杰不但自行孝道,且能体谅成全他人的孝行,同府参军郑崇质,其母年老且病,奉派前往边远区域,仁杰得知,对崇质说:「太夫人危疾在身,如今你将远使边地,岂可拖累老母为你操万里忧虑呢?」于是拜见长史蔺仁基,自愿请代崇质前往,仁基感叹佩服他对同僚深厚的情谊,于是另派他人代行。当时蔺仁基正与司马李孝廉有嫌隙,同被感动地说:「我辈怎不自觉惭愧呢?」于是言归于好,相待如初。

武后朝起用仁杰为同平章事(宰相),仁杰刚正无私,正色立朝,以复兴唐室自任,不肯谄事诸武,然而对于武后,则屡用婉言讽谏,徐徐引导,武后终被其忠诚所感,因此委以重任,尊他为国老,仁杰常以调护皇家母子为意,武后要立武三思为太子,仁杰以母子亲于姑姪,切情切理婉词譬喻,武后终于感悟,迎还卢陵王(武后子)(中宗)于房州,唐室国运,由此赖以维系。居位又蓄意举荐贤才,所荐如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皆为中兴唐室名臣。仁杰一生公忠体国,名重当时,功高千古,年七十一岁以功名善终,武后闻讣,不禁感伤泣下说:「朝堂自此无人,天夺我国老,未免太速矣!」于是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中宗复位,晋赠司空,睿宗朝又加封梁国公。

——敬录自《历史感应统记语译》

 

点我:

相关文章

舍利弗世世心坚

舍利弗世世心坚

  一日,佛陀打坐后起而经行,罗睺罗即跟随在佛陀身旁。佛陀看到罗睺罗脸色不好,便问:“为何你看起来如此瘦弱呢?”罗睺罗回答:“世尊,您也知道吃了胡麻油和酥酪才能增长力气,身体健康,但我们现在每天只...

人为何忘记前世?其实并非喝了孟婆汤

人为何忘记前世?其实并非喝了孟婆汤

  一天,佛陀和弟子们在罗阅只城外的一颗大树下休息,有一位新出家的比丘名叫见正,心里正在琢磨一个问题:佛陀说人有前世,为什么人都不记得?若有后世,为何又不见有人回来报告呢?我要问一下佛陀。还没开口...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十三回拜善见比丘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十三回拜善见比丘

  三眼国参善见比丘  颈文三道园光由旬  卍字胸标金轮掌现  顺机顺法无念无照  得菩萨随顺灯法门  因而证得欢喜行住  善财童子一步一步的向声游行,抵达三眼国。这个国家的人民大都生三只眼睛,故...

海涛法师:宿世的恩缘 报恩七天

海涛法师:宿世的恩缘 报恩七天

  有一位菩萨隐居在深山幽谷中修行,他常以大慈大悲的心,同情天下众生的生死苦恼,静心诚意,追求大道。但有个东西一直妨碍他的修炼和求道,那就是一只虱子。  虱子在这位菩萨的衣服上居住,每当菩萨禅坐时...

放生得智:55.救蛇证道孙真人《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得智:55.救蛇证道孙真人《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放生善报 第五章放生得智】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原文】  55.救蛇证道孙真人  孙...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32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32

  大师的耳提面命,开导学人,本来出自经论,流自肺腑,不离因果,不涉虚文。应折伏的,禅宿儒魁,或遭呵斥,就是达官显宦,绝无宽容。应摄受的,后生末学,没有拒绝,纵然是农夫仆妇,也给与优容。一种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