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三种最胜香

  过去,佛陀居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阿难尊者在闲静之处思惟佛法,心中忽然生起一个疑问:“世间上是否有一种香,不论在遇到逆风时、顺风时,或是逆顺之风时,都可以闻得到香气呢?”

  为了解除心中的疑惑,尊者来到世尊前,恭敬顶礼后,坐在一旁,请问世尊:“弟子方才思惟佛法时,心中有一个疑问:‘在这个世界上,是否有一种香,遇到逆风时可以闻得到香,遇顺风、逆顺之风时也会香呢?”

  世尊回答阿难尊者:“世上确实有这种妙香,无论是遇到逆风、顺风,或是逆顺之风都清香远播。”

  阿难尊者再问:“什么香在遇到逆风、顺风、逆顺之风时,都能显其芳香?”

  世尊告诉尊者:“有三种香,以其香气之力,可以在逆风时香、在顺风时香,在逆顺风时都清香远播。”

  阿难尊者于是问佛:“请问是哪三种香呢?”

  佛陀说道:“戒香、闻香、施香,这三种香无论是逆风、顺风、逆顺风都能香气远播。世间所有的香之中,这三种妙香最为殊胜、最为尊上,其他的香远远比不上这三种香。就好像从牛乳炼成乳酪,从乳酪而有生酥、熟酥,最后,精炼成最为甘纯的醍醐,醍醐是五味中最为殊胜、最无上的,没有任何滋味能超越它。这三种妙香也是如此,是最为殊胜、尊贵,世间没有其他的香味能超越此三种妙香。”

  佛陀于是宣说此偈:

  “木蜜及栴檀,优钵及诸香,亦诸种种香,戒香最为胜。

  此戒以成就,无欲无所染,等智而解脱,逝处魔不知。

  此香虽为妙,及诸檀蜜香,戒香之为妙,十方悉闻之。

  栴檀虽有香,优钵及余香,此诸众香中,闻香最第一。

  栴檀虽有香,优钵及余香,此诸众香中,施香最第一。”

  “就是此三种香,戒香、闻香、施香——严持戒律、深入经藏、广行布施供养,这三种香在逆风时、顺风时、逆顺之风时都清香远播。因此,阿难!应当如是学习,勤求方便法门,成就此三种殊胜之香。”当时,阿难尊者听闻佛陀的开示,法喜充满,遵佛教诲,落实修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三·地主品第二十三(五)》

  省思:

  香,在佛法中多用于比喻修行所成就之功德如香,馥郁芬芳、远薰十方。世间的香气,短暂、有形且生灭;而持戒、闻法、布施——断恶修善,增长智慧,舍除悭贪广行布施,所显发的功德之香,能通达三世、遍及十方。修行学佛应当谨遵佛陀的教诲,因上如实修行,便能成就世间三种最胜之香,由此断惑证真,趣向佛果。

 

点我:

相关文章

《百喻经卷下》:98.小儿得大龟喻

《百喻经卷下》:98.小儿得大龟喻

  【译文】  从前有个小孩,在地上玩时,捉到了一只大乌龟,准备杀掉它,却又不知怎么杀,就问别人:“怎么才能杀掉它呢?”有人告诉他:“你只要把乌龟丢入水中,马上就可以杀掉。”小孩相信了这话,便把乌...

那些拜五台山开悟的高僧

那些拜五台山开悟的高僧

  外离相即禅 · 内不乱即定  古来修道人,他们在修行时,特别注重求菩萨加持开智慧,消业障。这些菩萨加持修行人开悟的故事,在佛教各大名山都有,而尤其以五台山最多。历来要弘法利益众生,就需要智慧,...

嘎玛仁波切:爱埋怨,表现出不高兴心态的人,往往是因为贪、嗔、痴、慢、疑很严重

嘎玛仁波切:爱埋怨,表现出不高兴心态的人,往往是因为贪、嗔、痴、慢、疑很严重

  恶业的形成,有些是通过身体造作的。比如:杀生。杀害的对象大到像人或其他大动物,小到蚊子、蟑螂这些小动物;其实,将水煮沸杀菌,也是杀生;你走在路上,不小心踩死很多小生命,也是杀生。每个人都会造这...

黄金铺地建祇园

黄金铺地建祇园

  佛陀在竹林精舍教化一段时日后,皈依的信众逐渐增加,弟子日渐增多,发心供养的人也与日俱增。  一天,佛陀应邀到一位首罗长者家中应供,正好首罗长者的知友须达长者从舍卫城远道来访。须达长者是一位宅心仁厚...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十六回拜明智居士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十六回拜明智居士

  第十六回 拜明智居士  兴城参明智居士时  仰视空中诸宝如雨  财法众会悉皆满足  生福德藏无屈饶行  这时,善财童子得到无尽庄严福德藏解脱光明之后,渐渐向南而行,抵达大兴城,周遍寻求明智居士...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2、梵施国王舍弃口粮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2、梵施国王舍弃口粮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