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一味 渊渊堂林深


资料图
  石蕴玉而山晖,水含驻而川媚。中国茶道得佛教文化的滋养,如石蕴玉,如水含珠。在茶道中佛典和禅语的引用,往往可启悟人的慧性,帮助人们对茶道内涵的理解,并从中得到悟道的无穷乐趣。     一、无     无是历史上禅僧常书写的一个字,也是茶室中常挂的墨宝。无不是世俗所说的无,而是超越了世俗认为的有无之上的无,是 佛教的世界观的反映。讲到无,不能不提起五祖传道的典故。禅宗五祖弘忍在将传授衣钵前曾召集所有的弟子门人,要他们各自写出对佛法的了悟心得,谁写得最好就把衣钵传给谁。弘忍的首座弟子神秀是个饱学高僧,他写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弘忍认为这偈文美则美,但尚未悟出佛法真谛。而当时寺中一位烧水小和尚慧能也作了一偈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认为,慧能了悟了。于是当夜就将达摩祖师留下的袈裟和铁衣钵传给了慧能。因为慧能明白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的真理。只有认识了世界本来无一物才能进一步认识到无一物中物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茶学界普遍认为,只有了悟了无的境界,才能创造出禅茶一味的真境。无是茶道艺术创造的源泉。     二、直心是道场     茶道界把茶室视为修心悟道的道场。直心即纯洁清静之心,要抛弃一切烦恼,灭绝一切妄念,存无杂之心。有了直心,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修心,若无直心就是在最清静的深山古刹中也修不出正果。茶道认为现实世界即理想世界,求道、证道、悟道在现实中就可进行,解脱也只能在现实中去实现。直心是道场是茶人喜爱的座右铭。     三、平常心是道     平常心是指把"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等等按世俗常规办的事的主管能动彻底忘记,而应保持一个毫无造作,不浮不躁,不卑不亢,不贪不嗔的虚静之心。     四、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这句话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二。有一次有僧人问崇慧禅师:达摩祖师尚未来中国时,中国有没有佛法。崇慧说:尚未来时的事暂且不论,如今的事怎么做?僧人不懂,又问:我实在不领会,请大师指点。崇慧禅师说:万古长空,一朝风月。隐指佛法于天地同存,不依达摩来否而变,而禅悟则是每个人自己的事,应该着眼自身,着眼现实,而不管他达摩来否。
点我:
标签: 禅茶精神

相关文章

茶意禅味:习禅洗心,茶水清凉

茶意禅味:习禅洗心,茶水清凉

禅是一种境界,人间正道是沧桑     唐朝茶业的兴盛与佛教兴盛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佛教的禅宗影响茶业的发展特别大。根据封演所著《封氏闻见记》所载:开元中,泰...

禅茶一味:以禅入茶 犹是梦中人

禅茶一味:以禅入茶 犹是梦中人

近日来体内烦闷,精神倦怠,无日不以茶相伴。日中一壶,晚间半盏,竟习以为常。刘琨《与兄子兖州刺史演书》:吾体中烦闷,恒假真茶,汝可致之。我难道也象刘越石一样,需要清茶来消解心头的积郁吗?  ...

茶禅相融:禅思悟道

茶禅相融:禅思悟道

名山出好茶,名寺出名茶         从各种茶诗、茶文和名茶的出现,无不表明茶与佛教的关系密切,佛教需要茶,而茶藉由佛教寺庙的建立、...

禅茶一味,淡久生香【凡朴香生活】

禅茶一味,淡久生香【凡朴香生活】

茶至无味仍余香,人若无妄心自清。品茶,乃至品人生,要的是平实简约,雅致纯清。游走浮生,凡事要看清,看淡,且行且珍惜。意境如茶,浓时不骄,淡时而有余味,心境如禅,般若清栏,自若自清。禅在茶的余味里得道,...

【禅宗文化】茶,一个带温度的字

【禅宗文化】茶,一个带温度的字

对中国人来说,“茶”是一个温暖的字,带着温度。“喝茶当于瓦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茶是中国人开始新的一天生活的必需品。柴米油盐酱醋茶,代表着人间...

一禅一茶:声色味的茶礼之美

一禅一茶:声色味的茶礼之美

茶是参禅悟佛之机、显道表法之具     茶禅是通过对茶的体认和感悟而进行禅修的一种法门,也是依照禅理佛法来演绎的一种茶道。茶是参禅悟佛之机、显道表法之具,禅是以茶净心之理、正清和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