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一味 五事调和


禅茶一味,五事调和。在常人,茶可以健身疗疾,茶可以提神助思;可以待客会友可以人诗兴文。其间好处不一而足。圆瑛老和尚有开示,须将“五事”调得如法,才可将止观调和均等。调“五事”根本在于调六根。调六根,入六尘,理六识。依六识用随根不随尘故,调六根首当其冲。调养眼、耳、鼻、舌、身五根则逾发重要。

“五事之一”是寻一寂静去处,以便将心收摄起来。此与茶道择幽静处,备洁净具毫无二致。于污秽处,向隅牛饮者,必不多见,且无“道”可言了。

“五事之二”是调剂身体。坐禅僧人,务必身体端正挺直,结跏趺坐,不使丝毫偏倚。二目垂视鼻尖,身心不疲不倦。如此要求。僧众上座之前,多饮清茶以舒筋活血,目瞌驱睡。

“五事之三”是调节气息。以将体内浊气徐徐呼出,将外面新鲜空气渐渐吸入,如此吐故纳新,饮茶最为上乘。三碗清茶入体,额沁出些许汗珠,连同体内秽物一并送出。春茗之甘甜馨香伴着玉乳纳入体内,不觉间六根清净,万念俱息。此乃禅那之重要一节。

“五事之四”是调整鼻息。此事不易,须将鼻息调的纯净,不可太急,不可太慢。如若腹中积食,或肚中饥渴,均难善之。故而,僧众坐禅之前,大多适饮清茶,或为消食,或解饥渴,以利行事,不误用功。

以上四桩,统称修学禅业之助道因缘。四桩善罢,这第五桩,便是调心了。调心之门,不胜枚举。调心在于调意识。不令其生起分别之心,不令其攀缘五尘境界。禅在非想非非想,禅在真空妙有间。禅那不可以文字书写,禅那不可与他人道也。

点我:
标签: 禅茶精神

相关文章

幽幽不尽茶与禅 合一乃为艺术

幽幽不尽茶与禅 合一乃为艺术

中国禅宗始祖菩提达摩,在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由于久坐疲累,眼皮无法张开,因此撕下眼皮,丢弃在地上。而在丢弃眼皮的地方,竟然长出一株矮树。达摩祖师的弟子们,摘下矮树上的绿叶,酿制成水饮用,竟能保持禅...

喝茶,也要懂存茶!最全的存茶知识

喝茶,也要懂存茶!最全的存茶知识

很多朋友在买了一款茶之后,没怎么在意,结果几个月后去喝,发现没买时那么好喝咯。最后发现,是没有存储好,串味了。茶叶有吸湿及强吸附性,很容易吸附空气中水分及异味,若贮存方法稍有不当,就会在短时期内失去风...

禅茶茶艺:以茶艺昭示佛理

禅茶茶艺:以茶艺昭示佛理

掸茶茶艺以茶艺来昭示佛理   茶在佛教文化中可谓无处不在,秉承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创造并沿袭独特韵味的禅茶茶艺。禅茶属于宗教茶艺,禅茶中有掸机,掸茶的每道程序都源自佛典,启迪佛性,昭...

为什么宁喝一两碎银子,不喝十斤普洱茶?

为什么宁喝一两碎银子,不喝十斤普洱茶?

碎银子(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于静茹)近年来,“宁喝一两碎银子,不喝十斤普洱茶”这句话流传甚广,碎银子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这样称赞它?什么是碎银子?“碎银子”属于普洱熟茶,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老茶...

品茶有方:不同年龄段女性如何选

品茶有方:不同年龄段女性如何选

 编者按:中国佛茶文化源远流长。梵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茶清静纯洁的品质内涵与妙香流溢的佛法禅机相映生辉,茶的自然属性被赋予人文的理想之中;成为修身养性,开慧益智的正信之道。品茶不仅公是一种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