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三得:得茶之韵味,得禅之诗

古人饮茶注重六境:择茶、选水、佳人、配具、环境和饮者的修养,其核心都在把握一个品字,十分强调饮茶者的意境,故有三得之说:得趣、得神、得味。


三得:得趣、得神、得味     一曰得趣     饮茶可清心,能给人以满足和享受,增添生活的情趣。饮茶讲究活火活水,水以泉水为佳,因为泉水经过沙石岩土的过滤,吸收二氧化碳,溶解了钠、钾、钙等60多种元素,使水质洁净甘冽,营养丰富;火以木炭为止,火候以状如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的三沸水为好。     品茶要依靠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凭借自己有素的训练与长时间的体验,通过对茶叶色、香、味、形的鉴赏,才能品尝出茶汤的芳香与滋味。     饮茶对人有造境、通理、体性和怡神的作用。亲朋故旧聚首,泡壶好茶,含英咀华,细细啜饮,边谈边饮,谈古论今,越谈越饮,融合轻松,意得情新,别有一番尘心洗尽兴难尽的雅趣,给人以一种不是神仙胜似神仙的感觉!     二曰得神     《神农食经》上记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其意思是饮茶能使人精力饱满、兴奋愉悦。饮茶的妙处在于清虚和睦。它崇尚简质恬淡,不迎合世俗的习气,而在于申明无我的意识,帮助人们洗胸之积滞、致清和之清气,给人以一个自信面储蓄、祥和而清丽的文化氛围。     人们如有机会在武夷山水濂洞的茶馆里,用山顶活源流下泉水沏一杯岩茶,观飞瀑山色,品甘冽香茗,自有一种太和之气,使人眼福口福兼而得之,顿时清醇恬静、自然的神韵,使人们从古朴雄浑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感悟以茶可行道的国饮精华,其主旨是劝告人们尊重茶礼、恪守茶德: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各城处世、敬爱为人,有助于社会文化的教化、和谐与稳定。     三曰得味     饮茶是最讲究的就是一个味字。在我国宋代,人们饮茶有一条法则,谓新茶、甘泉、器皿干净为一;天气景色宜人为二;风流儒雅、心性相同者为三。这就是说,努力做茶要新、香、纯,水要清、冽、甘,茶具要小、雅、古,环境要清、朴、静,才能得其真味,领悟其清高之道。     它还要求随季节时序的更替而选择搭配茶叶和茶具。这里以八闽人士和本土产茶为例,春季饮茉莉花茶或玫瑰花茶,用青色瓷盖碗冲沏为宜;夏季饮菊花或玫瑰茄茶,用白瓷盖碗斟酌为好;秋季饮铁观间或水仙茶,用紫砂壶泡上;冬季饮三大工夫茶,用紫砂壶煨煮,做到天心、人心、茶心互相感应、贯通合一,使人们从饮茶的禅机诗意中,饮尝享有东方美人之称的中国茶叶的风华韵味,传承其芳泽爱心!
点我:
标签: 禅茶精神

相关文章

禅茶养生:茶道易抒人道难语 茶

禅茶养生:茶道易抒人道难语 茶

随心所至,随情而动,随性而归     茶,乃自然植物,集天地灵气,待拔嫩牙绿,后精工制作,取泉眼清澈沸腾,绿珠藏紫砂,待到倾情注,调戏绿浮尘,暗香鸣腹鼓。春秋茶...

有茶禅心凉,无禅茶不香

有茶禅心凉,无禅茶不香

圆悟克勤(1063一1135)是宋代的高僧。宋高宗曾召他入宫,应对佛法。高宗很赞赏他的修为,赐他法号“圆悟”,后人便称他为圆悟克勤。宋徽宗政和年间,圆悟克勤禅师应请住持夹山灵泉禅院。法眼宗传人道原编撰...

茶禅相融:禅思悟道

茶禅相融:禅思悟道

名山出好茶,名寺出名茶         从各种茶诗、茶文和名茶的出现,无不表明茶与佛教的关系密切,佛教需要茶,而茶藉由佛教寺庙的建立、...

禅茶一味:每个人根器不同 品茶感受也不相同

禅茶一味:每个人根器不同 品茶感受也不相同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丹珍旺姆每个人体质不一样,习惯不一样,有人喝浓一点,有人喝淡一点,有人饭后喝,有人饭前喝,有人早上喝有人晚上喝,都不一样。禅也如此,每个人智慧深浅不同,驾驭能力不同,喝茶时...

【禅茶一味】茶醒了,人知否?

【禅茶一味】茶醒了,人知否?

切得一块陈年的普洱,放入素净的醒茶罐里,静置二三个月,沉睡或尘封的茶通过与空气和水分的接触,吸收天地人气,重新焕发出茶叶的本质,醒过来了。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茶叶,在功德圆满之前,还要有这样一段静默的...

茶言茶语:茶道中的佛典与曼妙禅

茶言茶语:茶道中的佛典与曼妙禅

     石蕴玉而山晖,水含驻而川媚。中国茶道得佛教文化的滋养,如石蕴玉,如水含珠。在茶道中佛典和禅语的引用,往往可启悟人的慧性,帮助人们对茶道内涵的理解,并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