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三得:得茶之韵味,得禅之诗

古人饮茶注重六境:择茶、选水、佳人、配具、环境和饮者的修养,其核心都在把握一个品字,十分强调饮茶者的意境,故有三得之说:得趣、得神、得味。


三得:得趣、得神、得味     一曰得趣     饮茶可清心,能给人以满足和享受,增添生活的情趣。饮茶讲究活火活水,水以泉水为佳,因为泉水经过沙石岩土的过滤,吸收二氧化碳,溶解了钠、钾、钙等60多种元素,使水质洁净甘冽,营养丰富;火以木炭为止,火候以状如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的三沸水为好。     品茶要依靠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凭借自己有素的训练与长时间的体验,通过对茶叶色、香、味、形的鉴赏,才能品尝出茶汤的芳香与滋味。     饮茶对人有造境、通理、体性和怡神的作用。亲朋故旧聚首,泡壶好茶,含英咀华,细细啜饮,边谈边饮,谈古论今,越谈越饮,融合轻松,意得情新,别有一番尘心洗尽兴难尽的雅趣,给人以一种不是神仙胜似神仙的感觉!     二曰得神     《神农食经》上记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其意思是饮茶能使人精力饱满、兴奋愉悦。饮茶的妙处在于清虚和睦。它崇尚简质恬淡,不迎合世俗的习气,而在于申明无我的意识,帮助人们洗胸之积滞、致清和之清气,给人以一个自信面储蓄、祥和而清丽的文化氛围。     人们如有机会在武夷山水濂洞的茶馆里,用山顶活源流下泉水沏一杯岩茶,观飞瀑山色,品甘冽香茗,自有一种太和之气,使人眼福口福兼而得之,顿时清醇恬静、自然的神韵,使人们从古朴雄浑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感悟以茶可行道的国饮精华,其主旨是劝告人们尊重茶礼、恪守茶德: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各城处世、敬爱为人,有助于社会文化的教化、和谐与稳定。     三曰得味     饮茶是最讲究的就是一个味字。在我国宋代,人们饮茶有一条法则,谓新茶、甘泉、器皿干净为一;天气景色宜人为二;风流儒雅、心性相同者为三。这就是说,努力做茶要新、香、纯,水要清、冽、甘,茶具要小、雅、古,环境要清、朴、静,才能得其真味,领悟其清高之道。     它还要求随季节时序的更替而选择搭配茶叶和茶具。这里以八闽人士和本土产茶为例,春季饮茉莉花茶或玫瑰花茶,用青色瓷盖碗冲沏为宜;夏季饮菊花或玫瑰茄茶,用白瓷盖碗斟酌为好;秋季饮铁观间或水仙茶,用紫砂壶泡上;冬季饮三大工夫茶,用紫砂壶煨煮,做到天心、人心、茶心互相感应、贯通合一,使人们从饮茶的禅机诗意中,饮尝享有东方美人之称的中国茶叶的风华韵味,传承其芳泽爱心!
点我:
标签: 禅茶精神

相关文章

幽幽不尽茶与禅 合一乃为艺术

幽幽不尽茶与禅 合一乃为艺术

中国禅宗始祖菩提达摩,在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由于久坐疲累,眼皮无法张开,因此撕下眼皮,丢弃在地上。而在丢弃眼皮的地方,竟然长出一株矮树。达摩祖师的弟子们,摘下矮树上的绿叶,酿制成水饮用,竟能保持禅...

【禅宗文化】茶,五行的平衡

【禅宗文化】茶,五行的平衡

五行,金木水火土也。茶,乃金木水火土之合。何故?1、茶之属木:人在草木间,茶树生长在天地之间,为茶之第一次生命。又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理所当然首先属木。此木为阴柔之活木,吸日月之精华,受山川之灵...

茶意禅味:习禅洗心,茶水清凉

茶意禅味:习禅洗心,茶水清凉

禅是一种境界,人间正道是沧桑     唐朝茶业的兴盛与佛教兴盛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佛教的禅宗影响茶业的发展特别大。根据封演所著《封氏闻见记》所载:开元中,泰...

东坡煎茶 禅为诗家切玉刀

东坡煎茶 禅为诗家切玉刀

    伟大的诗人毕竟伟大。苏东坡不仅深明茶理、茶道,而且凭一个艺术家特有的感觉,对茶道的艺术境界自有特殊感觉。其《汲江煎茶》便写出了月夜临江烹茶的独特妙趣:月夜里,在江边升起...

禅茶文化:梵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