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禅行道


经常听到说:“茶禅一味 ”或“禅茶一味 ”,是茶意禅味还是禅意茶味? 真正的“禅味”不仅仅是坐禅之后饮茶来说,真正意义上的禅味是无时无处不在的,也就是古德所说的:“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这个时候,天地之间都是禅味;茶味亦复如是,不需要等到煮水瀹茶,三杯入口之后,才有感觉。 茶人心中时刻空明清澈,了无一芥,如此修持,必然能顿悟此中真意;再进一步说,茶人若能以天地为茶器,以众生为茶品,以慈悲为八功德水,以茶侣为布施,以持戒为茶规,以忍辱为茶候,以精进为三昧真火,以禅定为茶法,以般若为茶心,那么茶道当下可成,这个时候茶就是禅,禅就是茶,佛法映于茶汤,茶汤显示佛法,看佛陀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就能了然于心。 在这种情况下,“禅茶”、“茶禅”、“禅˙茶”、“茶˙禅”,是不需要分的,也不必分,如此,才是真正的“禅茶一味 ”、 “茶禅一味 ”。

茶、禅、道,本来即是同根同源,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茶的内涵是动静、静动的结合;禅的内涵是外静内动的“静动”;而道的内涵是外动内静的“动静”。

茶之所以形成“茶禅”、“茶道”,理由是非常充份的,站在什么角度来看茶,茶就现身在那个方向,“茶禅一味 ”是如此,“茶道一如”一复如是。

中国禅宗形成后,因着禅修而饮茶,相沿成习,潜移默化,饮茶成为佛教丛林的宗门规式。 《百丈清规》规定丛林禅茶及其做法次第,由于坐禅易致昏沉,所以“皆许其饮茶”,百丈禅师有:“吃茶、珍重、歇”三诀;唐皎然饮茶诗有“三饮便得道”的说法;刘贞亮饮茶有“十德”;《五灯会元》记载,有所谓:饭后三碗茶的和尚家风,以茶敬客,更是寺院的常规,茶在唐代已经是僧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茶不但与显教、汉传佛教,即使密教、藏传佛教,也都有密切关系。 所以,坐禅饮茶、密禅供茶、参禅味茶,三者既有相联的共同点,由坐禅饮茶到茶事融入佛事,列进宗门法规,乃至以茶作为密教供品,用以供佛斋僧,禅门茶风兴盛。

坐禅用茶的最早记载,一般说是在《晋书.列传第六十五艺术》:“单道开,敦煌人也。….日服镇守药数丸,大如梧子,药有松蜜姜桂茯苓之气,时复饮荼苏一二升而已”。 僧人坐禅修定,须持斋戒,由戒生定,由定证慧。 唐代茶道,多与佛教食法相关,称为“吃茶饭”。 唐代饮用的是饼茶,以煮茶法来饮用,饮茶为茶汤,像药汤一样。 佛教丛林过午不食,只允许饮茶助修。

赵州公案说“吃茶去”,道理在此。 赵州从谂禅师不仅自己喜欢吃茶,还经常以“吃茶去”三字接引学僧,这句禅语、法言流布天下丛林。 南宋时,浙江余姚径山寺茶饮盛行,有一套严格的饮茶程式,据说日本茶道就是从这里传过去。

饮茶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参禅证道,佛教认为,茶有三德:“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且不发”,是禅门修道的最好辅助;于是,高僧大德将“平等”、“真切”、“精微”而又空灵的禅门精神贯注于茶道中,这对中国茶道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和作用。

中国茶文化 诞生在两汉之际,随着华夏文明的发展,演变到唐代茶文化 兴盛。 茶文化的发展随之的制茶法,由唐代饼茶、宋代团茶、明代叶茶、至清代的工夫茶;饮茶法从唐代煮茶、宋代点茶、明代泡茶、而清代沏茶;茶由药用而饮用、而艺用、而禅用;由上层社会的“雅玩”入俗为民间开门七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渗透在文化生活上而产生茶具、茶厂、茶行、茶室、茶馆、茶经、茶书、茶诗、茶画、茶歌以至茶道,不一而足。 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定亲,以茶馈礼,以茶贸易,民情风俗,均与茶不可分离。

茶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以茶入禅形成“禅茶文化 ”,茶文化传入日本,使日本有了“茶道”;传入英国而催生了欧洲“下午茶”;于是,欧美有了“基督禅”一派,可以说是禅茶文化 发挥了重大影响作用。

自古禅茶不分家,茶与佛家如来禅、秘密禅、祖师禅三种禅定都结下不解之缘,赋予了禅茶文化 极为丰富的内涵,使世俗间的饮茶活动逐步升华为佛门的茶道。 茶与佛家关系密不可分,茶文化 的兴衰与禅文化消长至为密切。 茶文化 在明清之后曾经衰落,禅宗也于此时期匿迹,茶的兴衰期与禅的隐显期,恰好不谋而合。

弘扬佛法与弘扬茶道,两者可说相辅相成,喝茶者从中体悟禅法而入道,参禅者从喝茶中了悟佛法,喝茶者因而提升到精神层面,参禅者更能参透佛法妙境;因此,茶文化 ,禅文化,融和而成“禅茶文化 ”,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点我:
标签: 禅茶精神

相关文章

佛是茶的升华 茶是佛的禅心

佛是茶的升华 茶是佛的禅心

  佛是茶的升华,茶是佛的禅心。佛与茶的共同诉求是心,是感悟,是顿想,是自我修行,是生命协调。佛要清除人类心灵的杂尘,茶则是洗净上面的污垢,不留一丝细痕。茶是人、神、佛共同的饮品,是天...

凡朴-人生是一壶禅茶

凡朴-人生是一壶禅茶

后来才知道,茶在众生的心里,有不同的味道。那一壶用静水煮沸的新茶,在茶客的唇齿间回绕,品后有人似觉苦若生命,也有人淡如清风。 茶,源于自然,汲日月精华,沐春秋洗礼,从而有了如此山魂水魄的灵性。茶可以洗...

禅茶一壶 道不尽的人生感悟

禅茶一壶 道不尽的人生感悟

      茶像一根根悄无声息的血管流进了千家万户,串连起一个个彼此相亲的社会关系。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不是一千多年前。在以农耕为主的时代,人们还可以用棒喝...

【禅茶文化】喝茶最大的智慧:不会喝茶

【禅茶文化】喝茶最大的智慧:不会喝茶

佛教中有这样的修炼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一开始,你看到一壶茶香满室的好茶,喷香扑鼻,你就忍不住想喝了它。后来你喝过许多茶了,当看见一壶茶,就会下意识的考虑:这是单从还是红茶?这香...

禅茶一味:清茶皓月照禅心

禅茶一味:清茶皓月照禅心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丹珍旺姆茶作为文雅之物已有很长的一段历史,不少人乐于饮茶以定神、定心、修心。纵观历代文人雅士,饮茶时他们所追求的也大都是一种品茗与心境特殊的融合。于是,禅与茶便很自然的结合...

禅茶一味 五事调和

禅茶一味 五事调和

禅茶一味,五事调和。在常人,茶可以健身疗疾,茶可以提神助思;可以待客会友可以人诗兴文。其间好处不一而足。圆瑛老和尚有开示,须将“五事”调得如法,才可将止观调和均等。调“五事”根本在于调六根。调六根,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