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文化:梵香引幽步,酌茗开净

 

禅茶属于宗教
  中国历经千年的茶文化与佛教精神的有机结合,作为一种精神,它具有博大精深的魅力。它包含的禅学哲理和民族的文化载体,影响着人们的思想道德。传承和发掘禅茶艺术的文化和精髓,是禅茶的重要文化内涵。

       中国佛教博大精深,佛茶文化源远流长。梵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茶清静纯洁的品质内涵与妙香流溢的佛法禅机相映生辉,茶的自然属性被赋予人文的理想之中;成为修身养性,开慧益智的正信之道。

  所谓禅茶就是僧人在斋戒沐浴、虔心颂佛后,经过一整套严谨而神圣的茶道仪式来泡制茶的全过程。禅茶更多的是品味茶与佛教在思想上的「同味」,在品「苦」味的同时,品味烦苦人生,参破「苦」谛;在「静」味的同时,品味遇事静坐静虑,保持平淡心态;在品「凡」味的同时,品味从平凡小事中感悟大道。     佛僧自古习文、诵经、品茗,佛文化中凝铸着深沉的茶文化。佛教为茶道提供了梵我一如的哲学思想,深化了茶道的思想内涵,使茶道更具神韵。佛为众生,茶蕴万象;佛度俗人,茶净苍生,一佛一茶,如水光山影,自然相生。禅机、茶理。静为佛之首,空为佛之本,苦为佛之身,隐为佛之理,欲守佛道,必参苦禅,欲破苦念,必习苦茶,茶者,真佛也!           禅茶属于宗教茶艺。自古有茶禅一味之说﹐禅茶中有禅机﹐禅茶的每道程序都源自佛典﹑启迪佛性﹐昭示佛理。一茶一禅两种文化有别非一非异一物一心,一啜一饮 一酬一和。

       禅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在生活的当下完成觉悟解脱。一千多年前,赵州从论和尚的吃菜茶三字禅,开示人们禅修要在生活的每时每刻。就像喝茶、洗钵、吃饭、睡觉一样平常,通过实践亲身体验,甘苦自知。饭罢浓煎茶吃了,池边坐石数游鱼。粥去饭来茶吃了,开窗独坐看青山。禅余高诵寒山偈,饭后浓煎谷雨茶。多么娴雅、悠扬,多么自然、无求,茶熟透瓶香,其香自溢。
点我:
标签: 禅茶精神

相关文章

有茶禅心凉,无禅茶不香

有茶禅心凉,无禅茶不香

圆悟克勤(1063一1135)是宋代的高僧。宋高宗曾召他入宫,应对佛法。高宗很赞赏他的修为,赐他法号“圆悟”,后人便称他为圆悟克勤。宋徽宗政和年间,圆悟克勤禅师应请住持夹山灵泉禅院。法眼宗传人道原编撰...

茶禅一味:茶亦无常藏蕴菩萨六度

茶禅一味:茶亦无常藏蕴菩萨六度

  茶是菩萨的心肠、罗汉的自在,茶是僧家的唯一嗜好,因为,茶即是禅。茶亦无常,藏蕴菩萨六度。  茶亦无常  冬日的阳台上暖暖的,最适合冲泡乌龙茶。烫壶、温杯才结束,扑鼻的香气已悠长起来。  记得初出家...

每个人品茶都是独特一禅

每个人品茶都是独特一禅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李婷每个人品茶,都是独特一禅,有人喝的浓一点,有人喝的淡一点。禅也如此,每个人智慧深浅不同,驾驭能力不同,喝茶时的领悟就会不一样。禅,用文字来描述的话即是静虑,静虑是一种清...

禅茶养生:茶道易抒人道难语 茶

禅茶养生:茶道易抒人道难语 茶

随心所至,随情而动,随性而归     茶,乃自然植物,集天地灵气,待拔嫩牙绿,后精工制作,取泉眼清澈沸腾,绿珠藏紫砂,待到倾情注,调戏绿浮尘,暗香鸣腹鼓。春秋茶...

茶言茶语:茶道中的佛典与曼妙禅

茶言茶语:茶道中的佛典与曼妙禅

     石蕴玉而山晖,水含驻而川媚。中国茶道得佛教文化的滋养,如石蕴玉,如水含珠。在茶道中佛典和禅语的引用,往往可启悟人的慧性,帮助人们对茶道内涵的理解,并从...

浅谈禅与茶

浅谈禅与茶

《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但最初茶是作药用的,神农尝百草用之解毒。后逐渐成为皇室贵族的特权饮料,至晋隋才在民间普及。陆羽于公元760年隐居湖州苕溪,闭门十余载著述《茶经》,影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