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文化】茶,一个带温度的字


对中国人来说,“茶”是一个温暖的字,带着温度。“喝茶当于瓦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茶是中国人开始新的一天生活的必需品。柴米油盐酱醋茶,代表着人间烟火,茶排最后,入诗却最多。中国人对茶的感情成了一种情结,因而对茶的认识亦在代代传承中完成。

当茶叶一瓣瓣的心状打开在水中沉浮时,读苦雨老人的《喝茶》《关于苦茶》《吃茶》《煎茶》会体会出一种散淡的润物情致。在茶道与功夫茶里,纷攘的名利如烟云浮过眼眸,淡化了俗世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少了些许浮躁,眼光也随之柔和。《喝茶》中写道,“喝茶当于瓦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这不是文人的矫情,实在是茶提升了人生之境。

董桥说,人过中年饮的是下午茶,我心有戚戚。多好的比喻,人生的诸多况味都被很感性地道出。将茶作为人生喻体,是再恰当不过的生活修辞。年少时,许多人生之境是难以体会的。

古代文人借物喻志,常在其诗文或书画中,以芝兰蕙萱、松竹菊梅的美丽、香艳、高雅、贞节等高尚情操,比喻美人、君子、忠臣、义士……而歌颂之、叹之,暗喻自己的志趣和美德。而以茶喻志的诗文,亦属常见。

品茶不仅带来无限的情趣,而且常能满足自己需要的超脱感与心理精神上的愉悦,借茶言志、发抒情怀,也是品茶艺术借以表现自己的重要形式之一。

僧俗不同,志趣各异,而其诗境趣意亦有别。如皎然和尚的《饮茶歌》,则充满清淡高远的“禅味”。诗云:“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漂沫香,何似诸仙琼蕊心!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清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道未必人人能得,温暖却人人可享。

点我:
标签: 禅茶精神

相关文章

【禅茶文化】喝茶最大的智慧:不会喝茶

【禅茶文化】喝茶最大的智慧:不会喝茶

佛教中有这样的修炼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一开始,你看到一壶茶香满室的好茶,喷香扑鼻,你就忍不住想喝了它。后来你喝过许多茶了,当看见一壶茶,就会下意识的考虑:这是单从还是红茶?这香...

禅茶一味:领悟茶中的美与禅

禅茶一味:领悟茶中的美与禅

禅的文化与其说是佛教中的一支,不如说它是一种智慧的思维,一种对生活的独特观察方法。在中国的唐、宋时代禅风大盛,它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因为它虽然植根于印度禅学,但融进了中国本土的庄老思想...

禅宗茶道:茶在品茶神出释门 禅

禅宗茶道:茶在品茶神出释门 禅

茶可延缓衰老     喝茶是份享受,心情烦躁时,身心疲乏时给自己泡一杯清茶,慢慢地看着茶叶在水中舒展身体和枝叶,在忙碌生活中学会享受生活,便有了放空心灵的...

禅悟空慧:禅茶一味,无茶有禅

禅悟空慧:禅茶一味,无茶有禅

禅悟的空慧,是以空慧照见一切,以空慧来扫荡心中对一切相的执著。因此心能安住于平等、慈悲心的境界。对一切相的本质,因清楚照见而不执著,不分别其高下,但却因此而对一切相产生慈悲爱护之心。...

【禅宗文化】怎 样 喝 茶 养 人?

【禅宗文化】怎 样 喝 茶 养 人?

人在饮用新茶后会出现头晕失眠、四肢无力、胃痛腹胀等不良反应,被称之为“醉茶综合征”。因为采摘下来不足一个月的茶叶,咖啡因、活性生物碱和多种芳香物质含量较高,有慢性胃肠道疾病的人不适合。空腹时忌喝茶,否...

禅者之茶:但可用心品 不可以意

禅者之茶:但可用心品 不可以意

茶乃禅者之必需,在古时,僧人们坐禅时,通常会放一壶茶在身边,以对治昏沉。到今天,禅茶已经成了可以与道相契合的一种境界,成了高品位的文化人一种高雅气质的体现。而现在的僧人也还保留着喝茶的习惯。那么,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