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以茶道省悟人生之道

  一道二悟三友四气五性六味七情八难九香十德,茶道,犹如人生之道。自古以来,文人雅士总是把品尝佳茗,和品味人生相提并论,以茶道来省悟人生之道。品茶,就是品你的人生。一杯茶,喝入口中,先得其苦,再得其甘。人生亦如此,先苦才会后甜。喝一杯茶,拿起,放下。拿起是为了生存,放下是为了生活。当拿起一杯明知苦涩无比的茶,你是否能喝下?放下茶杯,你能否要放下对苦涩的回忆,风轻云淡?饮茶以客少为贵。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
 

在茶中品出禅味来也
    茶有四气     气指茶人饮茶后驻留在五脏六腑及口吻舌之间的气息,这种气息以平和、持久、甘香为机致,不但能益人体真气,而且能长养其浩然正气,故君子无故不撤茶器,用养气育得也。     一曰生气:     饮茶后有股清新生动的茶器充盈於茶人胸腹之间,这既是大自然的生气,也是生命体的生气,更是茶人心胸中孕育的生气。唯有生气,天地得以清,生命得以动,心情得以宁静,生气之时意大矣;     二曰灵气:     茶气不仅要生动,更要鲜活,有流动的感觉,称之为灵气;     三曰正气:     茶气不偏不倚,平和中庸,稻之为正气。孟子日;吾善吾浩然之气,所养者,正气也;     四曰意气:     茶气不僅要平和,更要有一种慷概激昂的意气在,这不僅是对茶的要求,更是对茶人的要求。生气,一般饮茶者可得,灵气,对茶觉悟者可得,正气,修身养得者可得,唯有意气,非胸次坦然、思兼济天下不可得。     茶有五性     清:形神俱清。     洁:品质高洁。     和:温和脾胃,润择五脏。     长:长养精神,益气生津。     兴:提神醒脑,养生益智。     茶有六味     轻:入口轻扬,过舌即空;     甘:后味回甘;     滑:口感滑爽;     嫩:无粗老之感;     软:无生硬之感;     厚:无淡薄之软。     对六味的要求:入口轻,触舌软,过喉嫩,口角滑,流舌厚,后味甘。     茶有七情     喜:使人心情愉悦。     爱:茶德仁,但哀而不伤。     幽:发人幽情。     寂:使人生空寂之情。     淡:使人有澹泊之志。     真:发人真情。     茶有八难     一造,二别,三器,四火;五水,六投,七瀹,八饮。     采焙不精,非造也,辩形认色,非别也;     镂金刻玉,非器也;幽暗无明,非火也;     粗老濁重,非水也;不知茶時,非投也;     不谙苶理,非瀹也;吸香啜味,非饮也。     茶有九香     一清、二幽、三甘;四柔、五濃、六烈;七逸、八冷、九真。
    干茶清香、点茶香幽、壶盖香甘;沦茶香柔、盏底香浓、淋壶香烈;注茶香逸、凉后香冷、茶汤香真。     茶有十德     晚唐时期,刘贞亮将茶道精神称之为茶德,著有《饮茶十德》:     以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以茶养生气;     以茶除疠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     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志。
点我:
标签: 禅茶精神

相关文章

幽幽不尽茶与禅

幽幽不尽茶与禅

中国禅宗始祖菩提达摩,在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由于久坐疲累,眼皮无法张开,因此撕下眼皮,丢弃在地上。而在丢弃眼皮的地方,竟然长出一株矮树。达摩祖师的弟子们,摘下矮树上的绿叶,酿制成水饮用,竟能保持禅...

茶艺礼仪:茶艺师教你倒茶的技巧

茶艺礼仪:茶艺师教你倒茶的技巧

编者按:茶文化历史悠久,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茶道倒茶礼仪,茶既是灵魂之饮,以茶载道,以茶行道,以茶修道,因而茶中无道就算不得茶道。不懂品茗技巧,也不理会饮茶修身养性的作用,亦...

【禅宗文化】茶,五行的平衡

【禅宗文化】茶,五行的平衡

五行,金木水火土也。茶,乃金木水火土之合。何故?1、茶之属木:人在草木间,茶树生长在天地之间,为茶之第一次生命。又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理所当然首先属木。此木为阴柔之活木,吸日月之精华,受山川之灵...

用眼过度怎么办?这道养生茶不但美味而且亮眼

用眼过度怎么办?这道养生茶不但美味而且亮眼

上班族、学生都是过度用眼的大户,眼睛疲劳干涩的时候就知道用护眼液,但是药三分毒,何不内调呢?...

各种茶具的使用方法

各种茶具的使用方法

  一、茶杯的使用方法   茶杯的种类、大小应有尽有。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近年来更流行边喝茶边闻茶香的闻香杯。根据茶壶的形状、色泽,选择适当的茶杯,搭配起来也颇具美感。为便于欣赏茶汤...

茶具与饮茶:茶具的发展过程

茶具与饮茶:茶具的发展过程

       作为茶叶之乡的我国,茶具历史也十分悠久。茶具文化也是茶叶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历史上最古老的茶具,大约可推陶土制的缶,类似今天四川、云南的烤茶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