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以茶道省悟人生之道

  一道二悟三友四气五性六味七情八难九香十德,茶道,犹如人生之道。自古以来,文人雅士总是把品尝佳茗,和品味人生相提并论,以茶道来省悟人生之道。品茶,就是品你的人生。一杯茶,喝入口中,先得其苦,再得其甘。人生亦如此,先苦才会后甜。喝一杯茶,拿起,放下。拿起是为了生存,放下是为了生活。当拿起一杯明知苦涩无比的茶,你是否能喝下?放下茶杯,你能否要放下对苦涩的回忆,风轻云淡?饮茶以客少为贵。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
 

在茶中品出禅味来也
    茶有四气     气指茶人饮茶后驻留在五脏六腑及口吻舌之间的气息,这种气息以平和、持久、甘香为机致,不但能益人体真气,而且能长养其浩然正气,故君子无故不撤茶器,用养气育得也。     一曰生气:     饮茶后有股清新生动的茶器充盈於茶人胸腹之间,这既是大自然的生气,也是生命体的生气,更是茶人心胸中孕育的生气。唯有生气,天地得以清,生命得以动,心情得以宁静,生气之时意大矣;     二曰灵气:     茶气不仅要生动,更要鲜活,有流动的感觉,称之为灵气;     三曰正气:     茶气不偏不倚,平和中庸,稻之为正气。孟子日;吾善吾浩然之气,所养者,正气也;     四曰意气:     茶气不僅要平和,更要有一种慷概激昂的意气在,这不僅是对茶的要求,更是对茶人的要求。生气,一般饮茶者可得,灵气,对茶觉悟者可得,正气,修身养得者可得,唯有意气,非胸次坦然、思兼济天下不可得。     茶有五性     清:形神俱清。     洁:品质高洁。     和:温和脾胃,润择五脏。     长:长养精神,益气生津。     兴:提神醒脑,养生益智。     茶有六味     轻:入口轻扬,过舌即空;     甘:后味回甘;     滑:口感滑爽;     嫩:无粗老之感;     软:无生硬之感;     厚:无淡薄之软。     对六味的要求:入口轻,触舌软,过喉嫩,口角滑,流舌厚,后味甘。     茶有七情     喜:使人心情愉悦。     爱:茶德仁,但哀而不伤。     幽:发人幽情。     寂:使人生空寂之情。     淡:使人有澹泊之志。     真:发人真情。     茶有八难     一造,二别,三器,四火;五水,六投,七瀹,八饮。     采焙不精,非造也,辩形认色,非别也;     镂金刻玉,非器也;幽暗无明,非火也;     粗老濁重,非水也;不知茶時,非投也;     不谙苶理,非瀹也;吸香啜味,非饮也。     茶有九香     一清、二幽、三甘;四柔、五濃、六烈;七逸、八冷、九真。
    干茶清香、点茶香幽、壶盖香甘;沦茶香柔、盏底香浓、淋壶香烈;注茶香逸、凉后香冷、茶汤香真。     茶有十德     晚唐时期,刘贞亮将茶道精神称之为茶德,著有《饮茶十德》:     以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以茶养生气;     以茶除疠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     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志。
点我:
标签: 禅茶精神

相关文章

佛教与茶道

佛教与茶道

    僧人在采茶     佛教和茶早在晋代结缘。相传晋代名僧慧能曾在江西庐山东林寺以自制的佳茗款待擎友陶渊明话茶吟诗,叙事谈经,通宵达旦   佛教和茶结缘对推...

补血养肝:山楂桂圆红枣茶

补血养肝:山楂桂圆红枣茶

补血养肝山楂桂圆枣饮...

茶禅一味:饮茶不知滋味?如何品味茶香

茶禅一味:饮茶不知滋味?如何品味茶香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李婷香气,是茶汤的重要部份之一。而茶汤的香气,有些人闻之淡雅宜人,有些人却闻不出来香。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因为人的嗅觉细胞发育得不尽相同,所以,有些细微的清香,并不是每一...

茶再好也要换着喝!一天3个时段各有“最佳养生茶”

茶再好也要换着喝!一天3个时段各有“最佳养生茶”

根据一天中身体的不同状态,喝不同种类的茶会更健康。...

年前营养菜:沙茶酱油面筋煮豆腐

年前营养菜:沙茶酱油面筋煮豆腐

把油面筋汆水,捞起沥干备用;把老豆腐切块,香菇切片;炒香姜片,加入豆腐和蘑菇一同翻炒;豆腐煎到金黄色的时候,加入沙茶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