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言茶语:茶道中的佛典与曼妙禅

     石蕴玉而山晖,水含驻而川媚。中国茶道得佛教文化的滋养,如石蕴玉,如水含珠。在茶道中佛典和禅语的引用,往往可启悟人的慧性,帮助人们对茶道内涵的理解,并从中得到悟道的无穷乐趣。

  一、无

  无是历史上禅僧常书写的一个字,也是茶室中常挂的墨宝。无不是世俗所说的无,而是超越了世俗认为的有无之上的无,是佛教的世界观的反映。讲到无,不能不提起五祖传道的典故。禅宗五祖弘忍在将传授衣钵前曾召集所有的弟子门人,要他们各自写出对佛法的了悟心得,水写得最好就把衣钵传给谁。弘忍的首座弟子神秀是个饱学高僧,他写道: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弘忍认为这偈文美则美,但尚未悟出佛法真谛。而当时寺中一位烧水和尚慧能也作了一偈文: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认为,会能了悟了。于是当夜就将达摩祖师留下的袈裟和铁衣钵传给了慧能,因为慧能明白了诸性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的真理。只有认识了世界本来无一物才能进一步认识到无一物中物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茶学界普遍认为,只有了悟了无的境界,才能创造出禅茶一味的真境。无是茶道艺术创造的源泉。

  二、直心是道场

  茶道界把茶室视为修心悟道的道场。直心即纯洁清静之心,要抛弃一切烦恼,灭绝一切妄念,存无杂之心。有了直心,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修心,若无直心就是在最清静的深山古刹中也修不出正果。
  茶道认为现实世界即理想世界,求道、证道、悟道在现实中就可进行,解脱也只能在现实中去实现。直心是道场诗茶人喜爱的座右铭。

  三、平常心是道

  平常心是指把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等等按世俗常规办的事的主管能动彻底忘记,而应保持一个毫无造作,不浮不躁,不卑不亢,不贪不嗔的虚静之心。

  四、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这句话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二。有一次有僧人问崇慧禅师:达摩祖师尚未来中国时,中国有没有佛法。崇慧说:尚未来时的事暂且不论,如今的事怎么做?僧人不懂,又问:我实在不领会,请大师指点。崇慧禅师说:万古长空,一朝风月。隐指佛法于天地同存,不依大摩来否而变,而禅悟则是每个人自己的事,应该着眼自身,着眼现实,而不管他大摩来否。

      茶联是我国楹联宝库中的一枝夺目鲜花。它字数多少不限,但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它是诗词形式的演变。在我国凡是有以茶联谊的场所,诸如茶楼、茶馆、茶室、茶叶店、茶座及茶人的起居室内,都可见悬挂有以茶事为内容的茶联。目前武夷山许多从事茶事活动的场所,也有不少茶联,古代的、现代的,以赞美武夷茶的居多。


古代茶联:

陆羽普经卢仝解渴,

武夷品俊顾渚香浓。

龙井泉多奇味,

武夷茶发异香。

九曲夷山采雀舌,

一溪活水煮龙团。

滋味美如花上露,

清凉净似石中泉。

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不须花。

点我:
标签: 禅茶精神

相关文章

凡朴 | 领略不一样的茶中之美

凡朴 | 领略不一样的茶中之美

茶有五美,究竟美在哪里,是怎么样的美?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茶之五美——色、香、味、形、名之美。 新鲜茶叶 • 凡朴香生活...

泡茶对于水的讲究

泡茶对于水的讲究

  编者按:对于爱茶的人来说,茶只是作为内容物,真正起到茶的化学作用,水扮演了最为关键的作用。水的选择、水温的高低、泡水的时间等等,都影响着一壶好茶的诞生。今日小编整理一篇关于泡茶水的研究,希望能给喜...

禅茶一味:领悟茶中的美与禅

禅茶一味:领悟茶中的美与禅

禅的文化与其说是佛教中的一支,不如说它是一种智慧的思维,一种对生活的独特观察方法。在中国的唐、宋时代禅风大盛,它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因为它虽然植根于印度禅学,但融进了中国本土的庄老思想...

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

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

世间最好的默契,不是有人懂你的言外之意,而是有人懂你的欲言又止。茶可以天天都在喝,但喝茶的心情不是天天都有的,匆忙的脚步,浮躁的心,当有一杯茶来涤荡阴霾,重塑情怀。喝茶既是一种简单的行为,也蕴含了深深...

昆明 | 百城千场万人香汇 · 茶香雅集

昆明 | 百城千场万人香汇 · 茶香雅集

3月8日,南屏书院为云南石化的女职工们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茶香雅集》,一起品茗、闻香、赏花,暂别工作的烦闷,和自己在一起,体验传统文化的优雅与静美。...

禅茶,男人的消费,女人的投资 【凡朴静心香生活】

禅茶,男人的消费,女人的投资 【凡朴静心香生活】

在男人眼里,茶是一种消费品,看重的是适合程度,其次才是性价比,一旦有一款茶感觉对味了,就会迅速决策,甚至一掷千金只为心头好。 凡朴静心生活 • 凡朴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