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言茶语:茶道中的佛典与曼妙禅

     石蕴玉而山晖,水含驻而川媚。中国茶道得佛教文化的滋养,如石蕴玉,如水含珠。在茶道中佛典和禅语的引用,往往可启悟人的慧性,帮助人们对茶道内涵的理解,并从中得到悟道的无穷乐趣。

  一、无

  无是历史上禅僧常书写的一个字,也是茶室中常挂的墨宝。无不是世俗所说的无,而是超越了世俗认为的有无之上的无,是佛教的世界观的反映。讲到无,不能不提起五祖传道的典故。禅宗五祖弘忍在将传授衣钵前曾召集所有的弟子门人,要他们各自写出对佛法的了悟心得,水写得最好就把衣钵传给谁。弘忍的首座弟子神秀是个饱学高僧,他写道: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弘忍认为这偈文美则美,但尚未悟出佛法真谛。而当时寺中一位烧水和尚慧能也作了一偈文: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认为,会能了悟了。于是当夜就将达摩祖师留下的袈裟和铁衣钵传给了慧能,因为慧能明白了诸性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的真理。只有认识了世界本来无一物才能进一步认识到无一物中物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茶学界普遍认为,只有了悟了无的境界,才能创造出禅茶一味的真境。无是茶道艺术创造的源泉。

  二、直心是道场

  茶道界把茶室视为修心悟道的道场。直心即纯洁清静之心,要抛弃一切烦恼,灭绝一切妄念,存无杂之心。有了直心,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修心,若无直心就是在最清静的深山古刹中也修不出正果。
  茶道认为现实世界即理想世界,求道、证道、悟道在现实中就可进行,解脱也只能在现实中去实现。直心是道场诗茶人喜爱的座右铭。

  三、平常心是道

  平常心是指把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等等按世俗常规办的事的主管能动彻底忘记,而应保持一个毫无造作,不浮不躁,不卑不亢,不贪不嗔的虚静之心。

  四、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这句话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二。有一次有僧人问崇慧禅师:达摩祖师尚未来中国时,中国有没有佛法。崇慧说:尚未来时的事暂且不论,如今的事怎么做?僧人不懂,又问:我实在不领会,请大师指点。崇慧禅师说:万古长空,一朝风月。隐指佛法于天地同存,不依大摩来否而变,而禅悟则是每个人自己的事,应该着眼自身,着眼现实,而不管他大摩来否。

      茶联是我国楹联宝库中的一枝夺目鲜花。它字数多少不限,但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它是诗词形式的演变。在我国凡是有以茶联谊的场所,诸如茶楼、茶馆、茶室、茶叶店、茶座及茶人的起居室内,都可见悬挂有以茶事为内容的茶联。目前武夷山许多从事茶事活动的场所,也有不少茶联,古代的、现代的,以赞美武夷茶的居多。


古代茶联:

陆羽普经卢仝解渴,

武夷品俊顾渚香浓。

龙井泉多奇味,

武夷茶发异香。

九曲夷山采雀舌,

一溪活水煮龙团。

滋味美如花上露,

清凉净似石中泉。

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不须花。

点我:
标签: 禅茶精神

相关文章

中华茶道四要素:修性即修心,修

中华茶道四要素:修性即修心,修

中华茶道,就其构成要素来说,有环境、礼法、茶艺、修行四大要素。茶道之法是整个茶事过程中的一系列规范与法度,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一些规定,如位置、顺序、动作、语言、姿态、仪表、仪容等。茶道的...

寺院茶道的起源

寺院茶道的起源

     寺院茶道的兴起,最初起源于僧人们的坐禅。僧人们坐禅时晚上不吃斋,又需要清醒的头脑、集中精力,所以饮茶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办法。佛教的发源地是印度,而茶道的发源地是中国。当佛教传入中国后,...

念佛共修

念佛共修

共修是指参与者能够统一发心,做一些有功德、福德、善根的事情。虽然我们所发心的、所参加的这些人不在一个地区,但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搭建的平台能把我们的发心,愿力结合在一个时间范围内,这样大家能获得到的功德和...

科学养生,喝些菊花茶防感

科学养生,喝些菊花茶防感

菊花茶     清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养生节气,气温暖和、万物复苏,极适合踏青和赏花。清明作为一个节气,节前与节后的养生方法也各不同,那么清明节后我们应该如何健康养生呢?  清明前后...

凡朴 | 领略不一样的茶中之美

凡朴 | 领略不一样的茶中之美

茶有五美,究竟美在哪里,是怎么样的美?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茶之五美——色、香、味、形、名之美。 新鲜茶叶 • 凡朴香生活...

青砖茶:百年老茶健美排毒

青砖茶:百年老茶健美排毒

    青砖茶属黑茶种类,以老青茶作原料,经压制而成青压青茶,其产地主要在湖北省,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青砖茶外形长为长方砖形,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滋味尚浓无青气,水色红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