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禅一茶:声色味的茶礼之美



茶是参禅悟佛之机、显道表法之具
    茶禅是通过对茶的体认和感悟而进行禅修的一种法门,也是依照禅理佛法来演绎的一种茶道。茶是参禅悟佛之机、显道表法之具,禅是以茶净心之理、正清和雅之道。可见二者互为表里,互为因缘,互为体用,互为能所。可以茶喻禅,以茶行禅,以茶悟禅,以茶参禅。     禅茶名词解说     茶,在中国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人们人际交往的媒介,生活的知己。茶,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有着深远浑厚,博大精深的文化蕴力。小小一杯清茶,把你我紧紧联系在一起;小小一壶清茶,也融进了我们浓浓的情谊。     温杯:     瀹茗先沐器,香韵凝杯中。涤尽凡尘心自清品茶的过程是茶人洗涤自己的心灵的过程,烹茶涤器,不仅洗涤茶具上的尘埃,更重要的是洗涤茶人的灵魂。浮云出山者,轮菌然;轻飙拂水者,涵澹然。一壶清泉,一炉炭火,水火相济,阴阳相博,相互协调于天地间,促进天地万物的和谐。对于林清玄而言,茶代表着人与世界的和谐,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这就是喝茶的最高境界,达到天人合一,这也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状态。     纳茶:     苏东坡有诗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将茶倾置杯中,如请佳人轻移莲步登堂入室,满室生香。茗外清风移月影,壶边夜静听松涛。     润茶:     洗茶之礼自古有之,作用有二:一为去尘;二为醒茶,也称润茶,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礼仪及茶道精神。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岂如君子有常德,不改旧时香味色。     泡茶:     和,是我国茶礼的主要内涵,儒家把这种思想引入中国的茶礼,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彼此的友情。中国茶德廉、美、和、敬也无一不体现着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廉,提倡推行清廉,勤俭育德;美,指茗品为美,共闻茶香,共赏美味,共叙友情,康乐长寿;和,要德重茶礼,和诚相处,搞好人际关系;敬,要敬人爱民,助人为乐,器净水甘。     禅茶茶道道具     1.碳炉一个;     2.陶制烧水壶一把;     3.根雕茶桌一张;     4.兔毫盏若干个;     5.茶洗一个;     6.有把手的泡壶一把;     7.香炉一个;     8.香一支;     9.木鱼一个;     10.磬一个;     11.铁观音茶十克至十五克;     12.茶道一套;     13.佛乐磁带一合。  
点我:
标签: 禅茶精神

相关文章

我愿这样老,如茶香,如诗行。

我愿这样老,如茶香,如诗行。

到了现在这个年纪,谁都不想再取悦了,跟谁在一起舒服就和谁在一起,包括朋友也是,累了就躲远一点。取悦别人远不如快乐自己。宁可孤独,也不违心。宁可抱憾,也不将就。能入我心者,我待以君王。不入我心者,不屑敷...

一天八杯水,一天几杯茶?

一天八杯水,一天几杯茶?

“早茶一杯,一天威风;午茶一杯,劳动轻松;晚茶一杯,提神去痛;一日三杯,雷打不动。”这句民间流传的茶谚语,非常形象地表达了喝茶的方法和好处。但是这句话并不是告诉我们,喝茶就是要早中晚各一杯。下面就一起...

凤庆彝族茶里的信仰

凤庆彝族茶里的信仰

在滇红茶的故乡——凤庆,茶是生活,也是生命。翻阅有关茶的百科全书,更多的是把茶记载为“茶属于山茶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凤庆茶绝不仅仅是一种植物科属这么简单,在当地彝族的历史中,茶早已经成为了凝...

茶叶“耐不耐泡”,到底跟什么有关?

茶叶“耐不耐泡”,到底跟什么有关?

喝茶不可避免的会谈到耐泡度这个问题,但大部分人都会武断的说:“古树耐泡,小树台地不耐泡”,今天我们不妨重新认识一下这个问题。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并不是“古树耐泡,小树台地不耐泡”这么简单,其中的变量非...

好茶,到底要不要洗?

好茶,到底要不要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茶已不仅仅限于解渴的需求,泡茶的过程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优雅的享受。将第一泡茶水倒掉,俗称“洗茶”。这似乎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甚至有些人泡绿茶也要“洗一洗”。茶叶究竟要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