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煎茶 禅为诗家切玉刀


    伟大的诗人毕竟伟大。苏东坡不仅深明茶理、茶道,而且凭一个艺术家特有的感觉,对茶道的艺术境界自有特殊感觉。其《汲江煎茶》便写出了月夜临江烹茶的独特妙趣:月夜里,在江边升起红红的炭火,诗人的心火也在燃烧。但现实的夜幕,使他明白,需用清醒的茗汁浇开心中的郁结。于是,亲自到江中去取水,瓢中盛来的不仅是大江的深情,而且把碧空明月也贮于其中了。茶被烹煮,泛起乳沫。     东坡的煎茶诗,比喻夸张,灵动优美。如《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诗将佳人比好茶,不在妆饰,而在玉雪之品质,意清句美,后来还将末句与欲把西湖比西子集成对联。     又如《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     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     小勺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处脚,     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     坐数荒村长短更。     此诗被杨万里赞作句句皆奇,字字皆奇。其煎茶人之精心,茶汤色香之诱人,空肚不禁饮三碗,深夜睡不着觉之神态跃然纸上,读之让人哑然失笑,情趣盎然。     佛家戒酒重茶,精通茶道,如高僧师范、惠明更是因此而名扬海外。居士谈禅说佛,故东坡爱茶应在情理之中。苏东坡认为生活、诗词、禅三者可以互相容收。他以其生活中对禅的完全理解,在下笔时就无需刻意雕琢,也用不着直接说教或发挥肤浅的议论,而是在充满意趣的诗句中包孕着深刻的禅理。元好问所谓禅为诗家切玉刀,东坡诗可谓当之无愧。
点我:
标签: 禅茶精神

相关文章

舒曼:戒定慧“三学茶礼”浅析

舒曼:戒定慧“三学茶礼”浅析

    2013年10月16日,第八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在湖州长兴寿圣寺召开之际,会议代表每人得到一小盒茶礼,盒内虽然存放只有九泡茶,除具礼轻情意重的含义之外,且名字起得好,尚具深...

佛门茶礼

佛门茶礼

茶具   在中国这个千古礼仪之邦,茶的礼仪世代相传。不仅宫廷官府、平民百姓极为重视,连跳出尘世之外的佛门也不例外。佛门茶礼多表现于敬佛、佛事和敬客之时。   汉族寺院中,尤其是禅...

茶意人生:茶俗,历史文化的沉淀

茶意人生:茶俗,历史文化的沉淀

茶贡精品,香能通灵说在品茶之前,首先要点燃一柱香,让心静下来,以便能用空明虚静之心去体悟这碧螺春中所蕴含的大自然的信息。在厦门最负盛名的是安溪茶。安溪茶中最负盛名的是铁观音。铁观音如青橄榄。除入口略有...

禅悟空慧:禅茶一味,无茶有禅

禅悟空慧:禅茶一味,无茶有禅

禅悟的空慧,是以空慧照见一切,以空慧来扫荡心中对一切相的执著。因此心能安住于平等、慈悲心的境界。对一切相的本质,因清楚照见而不执著,不分别其高下,但却因此而对一切相产生慈悲爱护之心。...

第一幅茶画《萧翼赚兰亭图》

第一幅茶画《萧翼赚兰亭图》

第一幅茶画 唐阎立本 《萧翼赚兰亭图》 萧翼赚兰亭图 • 凡朴香生活...

中国茶道:美心修德的途径

中国茶道:美心修德的途径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中国茶道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茶道最早起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