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领导器重一个能力差的人?

法量大和尚:如何看待领导器重一个能力差的人?

问题:

  有的人给团队带来不好的影响,也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很多烦恼,大家对他很有意见,可领导却器重他。请问师父,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

法量大和尚:

  好坏无记别

  一般人会认为:这个人明明很坏,他都这样做了,领导看不到吗?怎么还说他好呢?

  我们对别人的缺点很敏感,对自己的过失却视而不见。我们很容易看不起别人、看不惯别人,却不容易看到别人的优点、从别人身上学到东西。

  没成佛之前,人人都会有缺点,都会犯错。我们往往容易原谅自己的错误,可对于他人的过失却抓住不放,乃至因观过之心覆盖了感恩之心、随喜之心。

  从事相上看,不受欢迎的人可能他的原则性和执行力很强,大家可能觉得他不通人情、不好相处,而领导却认为把工作交给他很放心;或者这个人虽品行不端,却善于伪装,因而获得领导的信任。

  但从理上来讲,一个人是好还是坏,确实是没有记别的。讲得通俗一点,我们觉得这个人不好,可跟他相应的人却对他非常赞叹。

  哪怕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给我们的感觉也会不一样的:他惹我们烦恼的时候,就认为他是坏人;他让我们开心的时候,就觉得他是个好人。

  这些道理我们都懂,但大多数人很难调控自己内心的状态,很容易随烦恼转。不观别人过可以帮助我们对治这个毛病。

  我们应多看别人的长处、多念别人的好处,多随喜赞叹别人的善行和成绩。同时,我们也应多反观自身,找找自己哪里还比较欠缺,需要改善和提高。这样,我们就能愉快地工作学习,快乐成长,不断进步。

  看不惯别人的时候,我们就做好自己能做的。

  烦恼是自找的

  你说一个人给周围的人带来烦恼,这个观点是不对的。烦恼是自找的,从来没人可以把烦恼给别人。

  经典上有两个很出名的典故:你向天吐痰,若没有东西承受,痰肯定还会落下来;你把东西给别人,别人不接受,那东西肯定还是属于你的。

  不管你认为这个人是好还是坏,他只是一个境界。你在这个境界上怎么去用心,用心之后怎么领纳它,这都在于你自己。

  果是无记性的

  比如说一把刀,有的人善于用刀,可以雕刻种种精美的工艺品庄严坛场;而有的人用刀来做凶器这把刀是无记的,只能说用刀的人是怎样用的。

  所以我们说果是无记性的,它没有贴上善法、不善法的标签。但我们接触之后,根对境生起了相应的心所。本来是别人的问题,我们接触到了,并且不断去观察,就会形成观过的心,不知不觉就把问题接受下来,变成自己内心的障碍。

  所以,我们内心缘这个境如何作意?如何领纳?这些完全是我们自己的心与境相应。若我们不如理作意,就会生起染污心。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六榕书院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如何避免成为「佛教油子」

如何避免成为「佛教油子」

问:如何让自己步入修行正轨,避免成为功德始终无法增上的佛教油子? 索达吉堪布答: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若不好好把握,空耗暇满,实在可惜。时刻珍惜前辈大德留下的珍贵遗产,将之融入心相续,检点自己的行...

学佛初期可以执着吗

学佛初期可以执着吗

问:有的人经济条件不好,家庭环境不好,身体不好,想通过学佛改变。或者认识到做人,六道轮回都比较痛苦,然后要往生。带着这些想法学佛,是不是还没有脱离有所求?是不是还没有离开贪嗔痴? 达真堪布答:可以,这...

神通是怎么修的?有神通的人是不是佛法修得很好?

神通是怎么修的?有神通的人是不是佛法修得很好?

有神通了是不是佛法就修得很好?   神通有很多种,在佛法修持上可以因禅定而产生神通,可以因悲心而产生神通,可以因信心而生出神通,也可以因专修而得到某些神通。然而,神通并不限于佛法修持者才会拥...

放生会刺激更多的养殖和捕捞吗

放生会刺激更多的养殖和捕捞吗

很多人对放生有这样一个疑问:市场需求量是固定的,按照市场供求平衡理论,买下一部分物命放生,商家会养殖和捕捞更多的动物来销售。这样看来,放生并没有减少杀业,反而刺激了更多的养殖和捕捞,那么这样放生还有...

儒释道是一家吗

儒释道是一家吗

问:法师您好,弟子在学习导读《复邓新安居士书》这篇文章,您说到儒释道不是一家。弟子有疑问如下,《华严经》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若儒释道不是一家,佛的这句经教怎么理解?师父您在带我们学习印祖文钞,而...

佛教起源于什么时期?

佛教起源于什么时期?

佛教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这使得相当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