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属于自己的财产是什么?

常暘法师:真正属于自己的财产是什么?

什么样的财产是真正属于自己?

  我们很多人一辈子辛辛苦苦经营的这个财产,其实外在有形有相的财产,它是属于五家共有,并不真正属于你。甚至有很多人一辈子都在赚钱,但是他能用到的却非常少。其实我们人能不能过得快乐,都是我们的福报决定的,而不是你的钱财决定的。有些人很有钱,但是过得很苦,吃不好睡不着。大智慧的佛陀告诉我们,把这个外财转成功德法财,那才是真正属于你的

  接下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个国王,他手下有一位大臣,这个大臣利用了自己的权利帮了很多人,但是许多奸臣对他看不惯,诬告他贪污国库的财富,于是国王要求大臣们将自己所有的财产列个清单交上来。当时大臣就把财产清单列好交给国王。这个国王一看吓一跳,你怎么这么多钱,你确实贪污不少啊。于是就问他:这些财产是你自己拥有的吗?大臣说:是的。这国王继续问:能确定吗?他说:确定。国王就准备判他死刑。

  后来问:这些财产在哪里?他说:我把这些财产送给困难的人,全部捐出去做慈善了。国王很不理解:你不是说这些财产都是你自己拥有的吗?怎么又说把它捐出去了呢?大臣说:国王啊,你不知道实际上我捐出去的财产,才真正属于我自己的,我生生世世都可以受用,反而我现在占有的,就不属于自己的,因为死的时候什么都带不走。国王听了觉得很惭愧,因为他自己占有了很多财产,当他离开的时候确实一丝一毫都带不走啊!

  社会上很多人很可怜,他们拼命赚钱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老了用、生病的时候用,等等,但最后真正能用到很少。国际上有些银行专门赚死人的钱。因为密码只有本人知道,人一旦死了,这些财产下一世也无法用,自己的家人亲友也不能用,钱就成了银行的钱,这样守护财产有什么意义呢?

  比如自己有三万块钱,全部锁在银行里,死的时候谁都不知道密码,这些钱最后变成银行的了,而如果活着的时候,把这些钱捐出去做功德,它就可以让你来世,甚至生生世世都受用。

  有的人可能也会问:我需要生存,怎么能不想到存点钱呢?实际上,你有福报,哪怕不存钱你也会过得很好。当然,佛陀也教我们财产要把它分成五份:自己生存的留一份,自己做生意的留一份,为了经营生意留一份,供养父母留一份,还有供养三宝留一份。

  其实不管多少,你要把这个比例放在里边。我们如果能培养一种利他的思维,那真的是可以让我们生生世世受用。因为利他之心就是最好的利己。但多数的人,从早到晚都是想着自己,他的内心越来越贫穷,所以从外在也会展现出这种贫穷相,但是佛菩萨心心念念都是想着他人,反而越来越富贵。广结善缘,到哪里都是很受欢迎,最终福慧都可以双增。

  所以把外财转为功德法财,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你的钱经过布施出去以后,它就会转成我们心性的功德。因为肉体、物质是带不到来世的,但是你心性当中的功德,它是可以带着继续受用的。这就是奥妙所在。

  有智慧的人能善用好他的财富,而且让他越来越好,但是愚昧的人,宁愿守着它,最终不属于自己,他也非常吝啬,不愿意去施舍,这是一种愚昧的表现。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是我闻报德寺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怎样做才能够功夫成片

怎样做才能够功夫成片

问:经常有人讲,念佛或诵经,功夫成片才能有作用,请问一下,怎样做才能够功夫成片? 仁淸法师答:功夫成片可以说是我们修行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的产生,来自于很多的因缘,刚才讲到了,比如你理念正,愿力大,...

从蓝毗尼到拘尸那迦

从蓝毗尼到拘尸那迦

2500多年前,在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恒河平原上,佛教的创始人佛陀(即释迦牟尼佛)曾进行了长达40多年的传教布道,深刻影响了后人的信仰与文明。至今,恒河平原上还留存有为数不多的佛陀传教遗迹。本文作者是一...

到寺院参加法会,为何要提前斋戒三天

到寺院参加法会,为何要提前斋戒三天

问:师父您好,请问为什么到寺院参加法会,需要提前斋戒三天呢?为什么说忏悔业障很重要? 传喜法师答:为什么要忏悔呢?因为过去所造的罪,犹如已服诸毒药,就像已经喝下去的药一样啊,不灌肥皂水下去,你这个人还...

如何理解「厚德载物」

如何理解「厚德载物」

问:如何理解厚德载物? 大安法师答:这句话是出自《周易》里面的坤卦,这个坤卦的象,六爻皆阴。坤表大地,在这个象里面就想到大地是宽厚的,它载物,一切树木花卉都依大地而生长,一切山河,高山河流都依大地得承...

爱幻想,能修观想念佛吗

爱幻想,能修观想念佛吗

问:本人念佛时经常忍不住爱幻想,幻想净土的情景。请问我能因此修观想念佛吗? 大安法师答:这是你打妄想,也谈不上观想。观想,不是你想怎么想就怎么想的。观想,一定要按照《观经》里面的佛的开示来观想。先要日...

从禅、净兴衰思考中国佛教之未来

从禅、净兴衰思考中国佛教之未来

一、禅宗与净土宗之起蔽禅宗与净土宗是中国佛教分别从“禅”和“念佛”两个思想所开展出的独特修行法门。在《阿念经》中,“禅”,是指四禅八定,称为静虑;静虑在修行解脱上,是智慧的基础,指藉由禅定而开发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