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起心动念跟动念启心?

常暘法师:怎么理解起心动念跟动念启心?

起心动念与动念启心怎么理解?

  起心动念跟动念启心,我们学过唯识的人就知道,第八识阿赖耶识里面就有我们的认知包括我们的习性,进而会从第七意识把我们这种执念散发出来,最后会影响到我们的念头。这条路线就是由过去的业种子,来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这条路线就是由过去到现在。

  打个比喻讲:我们修净土的人,突然间碰到一个同修是修密宗的。这个时候的起心动念,有些人就可能会产生一种排斥,觉得他跟我们不是一路的。他这个动的念头,其实是随着自己的认知,包括自己的一种习性,包括今生的认知,可能会对他产生一种不友好或者不理解,如果这样下去,我们就容易推动恶业,接下来就是动念启心。

  你这个时候如果失去了正念,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候,你有可能会产生谤法罪,也有可能会产生对立。其实这都是属于凡夫正常的思维。由于自己的感受跟认知带动了你的行为,变成造作恶业,这就是凡夫的一个恶性循环。

  同样这样的场景,如果你动念启心的时候,你是一个正知正见的菩萨,那你一看到这个同修是修密宗的,我们首先随喜赞叹。因为法门没有高下,大家都是佛弟子,为何不相互鼓励相互赞叹呢?进而我们可以分享一下净土宗的殊胜之处,跟对方去分享。

  如果对方觉得还是坚持自己的法门,那我们做到尊重,然后相互鼓励,相互让大家道心更加坚固,那这样子以后,你的动念启心就变成了正念,而且你的行为也是正行为。如果你不会运作,随着自己的认知跟习气来,你就会变成造作恶业,但是你今天能如理如法,那就会变成功德。

  所以从这两条线路来讲,由过去到现在,由现在到未来。我们学佛的人,你的生命能不能跳出来,它的关键点就是在动念启心。有一句话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所以,修行的人用功是用在第二念。

  我们很多人遇到一个事情他是有直觉式的感受,这个感受跟我们过去的业力有关系。你不能怪自己,因为那是过去的你给自己惹下的麻烦。但是如果第二念,你生起了恶念你都不知道,那说明你自己丢失的觉知,你错失的修行的机会。所以第二念,我们是否是正念,还是非正念,这个你一定要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听经闻法?就是帮我们建立正见、正念。你有了这样的思维,你的生命就可以改变。

  再打一个比喻:如果我们遇到一个我们非常不喜欢的类型,这个人出现了,那这个时候内心就烦恼,烦恼就会带动口业,带动身业,但是这个时候你因为经常听经闻法,一下子就能转过来。虽然我过去世跟他结了这个恶缘不好,但是我们要恶缘善了。这个时候,我们把情绪安住,让身口表现出友善。其实这个时候,你就把这种缘彻底地改变了。这个改变了,你的行为才会改变,你接下来可能就是相互尊重、相互赞叹。那就是由过去的恶缘,然后现在可以转成善缘,可以把它转成法缘。

  我们很容易被直觉对外界产生的感受,来带动思考加上行为。这个地方如果你不能把那个正念加进去,你修行那肯定是失败的。凡夫不管是遇到喜欢跟讨厌的,他都是恶性循环。喜欢的他就产生贪恋与执着,不喜欢的产生排斥与嗔恨,这都是恶性循环的一种思维模式。唯有经过动念启心以后,那我们生起正念,然后带动我们的正行,变成积功累德,成就我们的道业。

  这两条路线一定要弄清楚,不然的话,它自己在自动运行你都不知道。如果从念头上抓不住,你再从行为上来抓,那基本上都是后知后觉或者是不知不觉。你唯有在念头上能抓住的话,这个最起码也是当知当觉,甚至你可以做到先知先觉,这就是修行人不同的档次。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是我闻报德寺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怎样忏悔才能消除自己的业力

怎样忏悔才能消除自己的业力

问:数年前我因车祸伤身,现在行走还是不便,我虽已皈依佛门我却不知该多看哪些经书?我该怎样忏悔才能消除自己的业力,恢复健康的身体。请理净法师教诲! 理净法师答:对于每一个车祸的受害者来说都是不幸的,今天...

神圣的蓝毗尼园—我的印度朝圣之旅

神圣的蓝毗尼园—我的印度朝圣之旅

尼泊尔蓝毗尼是佛陀的出生地,四大圣迹之一。我们去朝圣是在行程的第6天。早餐后,6:00从舍卫国出发去蓝毗尼。9:20到达迦毗罗卫国佛陀舍利塔遗址,上香礼拜后继续前行。11:30尼泊尔入境,一小时后到达...

大学生学佛,总被别人看成另类

大学生学佛,总被别人看成另类

问:我们大学生学佛,总会被别人看成另类,法师您对大学生学佛有什么忠告或建议?大学生学佛,有什么时代意义? 大安法师答:首先,学佛你不要谈时代意义。为己之学,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己就是我们的心性...

修行佛法能改变命运吗

修行佛法能改变命运吗

网友:天人有神通能预见未来。那命运是不是已经定好了呢?命到底能算还是不能算呢? 学诚法师:身心不改变,命运就不会改变,未来就可以预见。改命的关键就在愿力、在身心、在当下。所以,我们要努力培养起好的身...

如何祈求阿弥陀佛解决世间的困难

如何祈求阿弥陀佛解决世间的困难

问:弟子常常念阿弥陀佛名号,祈求解决疾病、考试不顺等问题,但好像都没什么作用。有人说是因为我祈祷和称念时没有做到至心,我觉得凡夫众生的心都很散乱,平时念佛求往生都很难做到至心,更何况处于逆境之中。请问...

大慈大悲聚大爱——全国佛教界持续助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大慈大悲聚大爱——全国佛教界持续助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慈悲是佛道之根本、诸佛之心念,为众生拔苦与乐乃是佛教义不容辞的使命。在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之际,全国佛教界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重要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