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大悲聚大爱——全国佛教界持续助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慈悲是佛道之根本、诸佛之心念,为众生拔苦与乐乃是佛教义不容辞的使命。在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之际,全国佛教界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重要指示,紧密围绕中央“加强联防联控、药品物资供给保障、舆论引导和社会力量组织动员”的重点工作部署,以大慈大悲精神汇聚人间大爱,连日来持续助力抗击疫情。

一切行动听指挥,积极配合联防联控

随着阻击疫病攻坚战的开始,中国佛协发出《关于疫情期间停止相关活动的通知》,提出“宜闭不宜开、宜散不宜聚、宜静不宜动、宜修不宜逸”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地佛教寺院和院校暂停对公众开放,暂停法会等一切集体活动,暂停僧众外出参访参学,倡议四众弟子闭关清修、诵经祈福。

1月26日以来,全国各地数十个佛教团体陆续发出了一些从当地实际出发、更有联防联控针对性的倡议书,进一步动员广大信众积极学习疫情防护知识,提高科学防护意识,抵制谣言妄语,遵守疫情防控的各项要求,坚决服从党和政府各项防控疫情措施。云南南传佛教地区和有的藏传佛教地区除用汉语之外还用傣语、藏语等转发我会通知精神。近日来,各地佛教团体迅速通过公告牌、网络、微信等各种途径,争分夺秒,广泛传播,努力做到寺院、院校、教职人员应知尽知,全覆盖,不留死角。 

当前,佛教界防控疫情的重点仍是广大寺院和众多院校,特别是一些僧众较多的寺院和大量学僧离校而分散各地的院校,鉴于此次病毒的高度的传染性和传播性,千万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要不折不扣地贯彻防控要求,坚决暂停寺院对公众开放、暂停一切法会等集体活动,采取一切必要的防护措施。在防控疫情的关键期,佛教界人士和广大僧众虽不能集体活动,但化整为零各自在寮房等居住处所诵读《心经》《金刚经》《吉祥经》《法华经》《华严经》《护国仁王经》《药师经》《坛经》《叶衣佛母心咒》等佛教经典,句句相续,声声相应,聚少成多,聚沙成塔,仍然可以汇聚成佛教界为众生祈福为国分忧的强大信仰力量。

此时此刻,佛教界要做坚定的防控疫情措施的执行者,以慈善助力防控疫情的支持者,向广大信众积极传播防护知识的宣传者,以教理教义抚慰信众稳定人心的信仰者。

有疫情的地方更有温情,慈悲的力量无处不在

疫病无情,人间有爱。全国佛教界始终心系疫区同胞的安危,密切关注着疫区医疗、防护物资等迫切需求,从佛教团体到寺院僧众,从居士信众到佛教慈善基金会,纷纷慷慨捐助善款物资,把佛教四众弟子的关爱送到湖北武汉等抗击疫病的最前线。

身处疫情中心的湖北省佛教界积极捐款捐物,全省佛教界已经累计捐款捐物约150余万元。截止目前,浙江、上海、广东、江苏、福建、河北、江西、山西、安徽、湖南、山东、西藏等省区市佛教协会、寺院和佛教人士纷纷捐款捐物,捐款数额从数十万元至千万元不等,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副会长个人捐款50万元。普陀山佛教协会和杭州灵隐寺各捐款1000万元,上海市佛教协会、广州光孝寺、九华山佛教协会各捐款500万元,江苏省佛教协会捐款200万元,上海玉佛寺捐款200万元、龙华寺捐款423万元,厦门南普陀寺慈善基金会捐款200万元,五台山佛教协会捐款310万元,南岳佛教协会捐款300万元,江西佛教界捐款560万元,广州市佛协捐款300万元……

中国佛教协会及在京3家直属寺院于年初三筹款350万元,其中包括河北柏林寺主动汇到中国佛协的50万元。我会迅即与湖北省佛教协会沟通联系,了解当地寺院防控措施和物资需求情况,并委托灵山慈善基金会、苏州弘化社基金会、苏州和合文化基金会采购医用物资。截止到2月2日,这几家基金会与其他公益组织结成“慈航联盟”,与武汉当地慈善总会签订协议,启动“驰援武汉”应急救援行动,在各方的支持下,经过不分昼夜、加班加点的努力,已累计捐赠物资及达成采购意向的,包括各类口罩143万只、呼吸机178台、防护服2300件、护目镜1600多副、消毒液20吨、医用手套13.4万多双、医用消毒液1000瓶、双氧水3000瓶等,其中部分物资已陆续运抵湖北武汉、黄石、孝感等地,经当地统一调配,由当地佛协和一些公益机构分送到一些医院和寺院。

海外佛教团体、寺庙也积极联系我会捐款捐物。韩国宗团协议会、天台宗、圆佛教共捐赠3万只韩国生产的口罩。新加坡福海禅寺通过我会向灵山慈善基金会捐赠人民币20万元,国际佛光会通过星云文教基金会已向武汉地区捐赠70万只医用口罩,其中10万只口罩意向捐赠给湖北佛协。美国佛教联合会通过慧海公益基金捐款5万美元。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月2日,全国佛教界已为疫情防控救治工作捐款捐物9千多万元人民币,来自佛教四面八方的支援,汇聚成了慈悲的海洋。

发挥佛教优势,开展无畏布施

面对疫情带来的危害,佛教界除了参与捐助物资,还积极进行着“无畏布施”——以佛教的慈悲智慧传递正能量、积极纾解信众心理压力、助力提升战胜疫病的信心和勇气。一些佛教界代表人士以善巧方式倡导信众们加强自律防护,积极配合政府防控疫情举措,防非止谣。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副会长表示,疫情来袭,各行各业各尽其职,各出其力。我们佛教界应做到遵医嘱、多通风、勤洗手、戴口罩、不串门、少聚会;静心内观,发大善念,为众生祈福。

四川省佛协在给全省佛教徒的倡议书中强调面对疫情要“不惴惴惊恐忘失正念,于无常法中善察缘起,困厄之时正好修行,善护心念化惶恐为道念,以三宝及佛法智慧作为内心依怙”,“诸在家佛子在疫情缓解之前,减少外出,各自居家静修,或闻法、或诵经、或念佛、或持咒,回向疫情消弥,人民康健”。

福州开元寺方丈本性法师在“预防新型肺炎16多16少”中指出,此时佛教界和信众要“多念佛,少谣言;多诵经,少是非。多自省,少抱怨;多忏悔,少造业。多预防,少病患;多配合,少添乱。”

湖南长沙洗心寺首座妙华法师从“戒定慧”三学出发,劝导佛教信众在此非常时期,严格遵守国家规定、医嘱要求,持戒自律,不自扰扰人;在家居士,正好团聚,正好尽孝,正好考察自心是否安定;面对纷繁信息,应以智慧抉择,不人云亦云、自乱阵脚。

湖北当阳玉泉寺住持道伟法师应用该寺新媒体平台,为大众提供“心灵关爱”专题,辅助大家克服心理上的恐惧,战胜焦躁和忧虑,运用止观的理念与修持方法,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与传播。

这些言论和举措及时传递了社会舆论中亟需的正能量,尤其对佛教信众正确看待疫情形势、担当社会责任发挥了积极影响。

当前,中国佛协将继续团结动员全国三大语系佛教四众弟子,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将助力抗击疫情作为头等大事,把发扬佛教大慈大悲精神汇聚到全国人民的大爱之中,与全国人民一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最终战胜疫病!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出家与在家修行的区别和出家的条件

出家与在家修行的区别和出家的条件

问:出家修行与在家修行的区别在何处?若要出家,应具备什么条件? 大安法师答:区别在什么地方?首先从自力的角度来看,出家、在家修行就从净土法门这一点来看,没有什么区别。往生这一点,无论出家、在家,都是信...

佛说多与善士亲近,方能增长智慧

佛说多与善士亲近,方能增长智慧

  你是否愿意亲近有学识的人?与有学问的人长时间共处,是不是觉得自己也变得知识渊博了?佛陀告诫我们,要亲近善知识,这样才能增长智慧。 【原文】   贤夫染人,如附香熏,进智习善,行成芳洁。...

中国的佛教起源是在什么时候?

中国的佛教起源是在什么时候?

中国佛教的起源:佛教初传中国,有各种说法,其中比较古老而最负盛名者,当推后汉明帝的感梦求法说,据晋袁宏《后汉纪》的记录:初,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项有日月光,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

虚云老和尚:禅宗一法,原不以定为究竟

虚云老和尚:禅宗一法,原不以定为究竟

光绪二十七(1901)年秋,法忍老人有赴终南之举。先命月霞法师去营办道场,余(戒尘法师)与复成上座随侍月公往终南。适有虚云上座在山结茅自居,因与之相谈禅理,口若悬河,机语不让。虚曰:“汝此强辩,阎罗老...

大乘小乘融合互助,净土法门三根普披

大乘小乘融合互助,净土法门三根普披

现在大乘和小乘有很多不同,为什么呢?因为在佛陀教化大众的时候,大批的弟子成就阿罗汉,常随众是1250人的僧团,但是其他的阿罗汉都去哪了?都被佛陀分派到各个地区去教化大众去了,如何去教化?就以这乞食时候...

注意!造地藏菩萨像礼拜将永不堕入三恶道

注意!造地藏菩萨像礼拜将永不堕入三恶道

【原文】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画形像,或土石胶漆金银铜铁,作此菩萨,一瞻一礼者,是人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于恶道。假如天福尽故,下生人间,犹为国王,不失大利。   《地藏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