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中的耐怨害忍、安受苦忍、思择法忍是什么意思?

西行法师:忍辱中的耐怨害忍、安受苦忍、思择法忍是什么意思?

  内心灭除了对他人的嗔恚,已经没有任何的怨恼心这叫忍辱的体相。忍辱的类别有三种:

忍辱一:耐怨害忍

  忍耐冤敌对我的损害,有的人打我骂我等等我都去忍耐,这样直接对治了我们的嗔恨心。就像世间人没有忍辱,比如说有人精神状况不太好精神出问题,是因为家里人对他欺骗或者骗了他的钱,他一气之下精神出问题了,就是对于怨敌损害没有忍耐,如果去忍耐冤敌的损害,就叫耐怨害忍。

忍辱二:安受苦忍

  安受苦忍是指在修道的过程当中所面临的一些痛苦,在修行路上会遇到种种痛苦的时候,你能安然的忍受不动心,不退却,不退道心,这就叫安受苦忍。

  就像在古代的时候,修苦行比现在要艰苦得多了,但是他们不会去计较外在条件和环境。再看现在要是修行的时候,会计较很多外在因素,比如说身体要好,环境不能太恶劣,吃的不能太差,然后还得有钱,还得有什么医疗,说要去出家修行,一定要有养老保险,有医疗保险,把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安排好了之后,才能去修行。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生病了或生活没有保障的时候,有人就退失道心,说还是回家了,这是对修道的一种怯懦、一种退怯,这是不可以的,如果能去忍受叫安受苦忍。

忍辱三:思择法忍

  思是思维的思,择是抉择的择,就是你在思维、抉择佛法的时候的一些忍耐。对于法有一些不理解,或者有的人对法根本就没有兴趣,这些要有一种忍耐心。

  比如说刚开始听《金刚经》,一直都是在讲空性,对于空性的道理没有办法接受。如果不接受、生邪见、退失了,这就是对法上的一种不忍耐;或者有人天天去闻思,天天去修行,天天去禅坐,之后对法生一种厌倦心,没有任何意乐,没有兴趣。

  比如让大家发起念《金刚经》,一开始很多人都特别感兴趣每天念,最多坚持一个月,下个月就已经不想再念了,这就是对法上的一种不安忍。

  如果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对于佛法有一些不理解,或者在修行过程当中,对于法没有任何一种厌倦心,对于不理解的法义也有法喜。然后修行的时间、法义不管是多久,从始至终有意乐心,这叫思择法忍。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圆觉寺智悲弘愿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佛说受戒居士要远离这4种恶人

佛说受戒居士要远离这4种恶人

【经典介绍】   《优婆塞戒经》,七卷。北凉昙无谶译。又称《善生经》、《优婆塞戒本》。系佛为善生说大乘优婆塞戒(在家戒),并围绕此展开,说明布施等六度波罗蜜。全经内容分集会、发菩提心、悲、解...

学会世间上的两种快乐

学会世间上的两种快乐

问:经常会觉得付出得不到回报,对别人好往往结果会产生失望和伤心,怎么来调整这种心理状态,请大和尚慈悲开示。 妙江法师答:我们来到五台山,要学会世界上的两个快乐:一个是知足常乐,一个是助人为乐。对外要助...

「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的含义

「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的含义

问:请开示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的含义。 大安法师答:这是天衣义怀禅师所说。义怀禅师于宗门开悟后,常修净土,并以念佛法门劝人修持。一日,问诸学人:若言舍秽土取净土,厌此土欣彼土,则是取舍之情,众生妄想...

用何心修道?

用何心修道?

道光禅师有一次问大珠慧海禅师道:“禅师!您平常用功,是用何心修道? ”大珠:“老僧无心可用,无道可修。 ”道光:“既然无心可用,无道可修,为什么每天要聚众劝人参禅修道? ”大珠:...

父亲对儿子的9条忠告

父亲对儿子的9条忠告

(一)对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怀,在你一生中,没有人有义务要对你好,除了我和你妈妈。至于那些对你好的人,你除了要珍惜、感恩外,也请多防备一点,因为,每个人做每件事,总有...

居士遇到假和尚应该怎么办

居士遇到假和尚应该怎么办

问:遇到假和尚化缘怎么办?一个出家师父开示,说碰到假和尚也要恭敬他,因为他穿着出家人的衣服,还说假和尚也是一种外护,就好比一颗大树,它根部周围必定会有杂草,如果把杂草除掉了,那大树也活不成了。请问,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