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中的耐怨害忍、安受苦忍、思择法忍是什么意思?

西行法师:忍辱中的耐怨害忍、安受苦忍、思择法忍是什么意思?

  内心灭除了对他人的嗔恚,已经没有任何的怨恼心这叫忍辱的体相。忍辱的类别有三种:

忍辱一:耐怨害忍

  忍耐冤敌对我的损害,有的人打我骂我等等我都去忍耐,这样直接对治了我们的嗔恨心。就像世间人没有忍辱,比如说有人精神状况不太好精神出问题,是因为家里人对他欺骗或者骗了他的钱,他一气之下精神出问题了,就是对于怨敌损害没有忍耐,如果去忍耐冤敌的损害,就叫耐怨害忍。

忍辱二:安受苦忍

  安受苦忍是指在修道的过程当中所面临的一些痛苦,在修行路上会遇到种种痛苦的时候,你能安然的忍受不动心,不退却,不退道心,这就叫安受苦忍。

  就像在古代的时候,修苦行比现在要艰苦得多了,但是他们不会去计较外在条件和环境。再看现在要是修行的时候,会计较很多外在因素,比如说身体要好,环境不能太恶劣,吃的不能太差,然后还得有钱,还得有什么医疗,说要去出家修行,一定要有养老保险,有医疗保险,把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安排好了之后,才能去修行。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生病了或生活没有保障的时候,有人就退失道心,说还是回家了,这是对修道的一种怯懦、一种退怯,这是不可以的,如果能去忍受叫安受苦忍。

忍辱三:思择法忍

  思是思维的思,择是抉择的择,就是你在思维、抉择佛法的时候的一些忍耐。对于法有一些不理解,或者有的人对法根本就没有兴趣,这些要有一种忍耐心。

  比如说刚开始听《金刚经》,一直都是在讲空性,对于空性的道理没有办法接受。如果不接受、生邪见、退失了,这就是对法上的一种不忍耐;或者有人天天去闻思,天天去修行,天天去禅坐,之后对法生一种厌倦心,没有任何意乐,没有兴趣。

  比如让大家发起念《金刚经》,一开始很多人都特别感兴趣每天念,最多坚持一个月,下个月就已经不想再念了,这就是对法上的一种不安忍。

  如果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对于佛法有一些不理解,或者在修行过程当中,对于法没有任何一种厌倦心,对于不理解的法义也有法喜。然后修行的时间、法义不管是多久,从始至终有意乐心,这叫思择法忍。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圆觉寺智悲弘愿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工作和生活疲于奔命,得不到休息,该怎么办

工作和生活疲于奔命,得不到休息,该怎么办

问:工作和生活的每一天好像都在疲于奔命,像是战场中的士兵,永远得不到休息,怎么办? 索达吉堪布答:人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整天都在勾心斗角、互相奋战。在这种情况下,息灭斗争的唯一妙方就是忍辱柔和。《中...

密宗不神秘!三分钟了解佛教密宗的基本修持法:三密相应!

密宗不神秘!三分钟了解佛教密宗的基本修持法:三密相应!

密宗,源出于古印度佛教中的密教。唐开元初,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人先后来华翻译传播,形成宗派,以《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为依据,把大乘佛教的烦琐理论运用在简化通俗的诵咒祈祷方面,认为口诵真言(口密)、...

中国三论宗祖师记——第二代开祖龙树菩萨

中国三论宗祖师记——第二代开祖龙树菩萨

第二代、开祖龙树菩萨龙树出生于南天竺婆罗门种族,大约在佛灭后六百年中。《百论序疏》引罗什语,谓龙树出生于佛灭度后五百三十年,也就是六百年中,当在公元二世纪左右。龙树生来天聪奇悟,事不再告,孩童时代就能...

修空观的人要空掉什么

修空观的人要空掉什么

问:师父讲到我们要修空观,不要住在外来的空上,在具体操作上如何区分内外? 净界法师答:内空跟外空,我们说明一下。我不知道诸位修空观你想空掉什么。诸位!你回忆一下,你以前在修空观,不管修无常观、修无分...

人真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吗?

人真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吗?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江山是外在的相,本性是我们内在的性。我们要知道这种习性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它是我们的正报,但是外在的环境,你拥有的事业家庭等等,它是依报,依报是随着正报转。其实外在变...

鹿野苑之鹿王转世

鹿野苑之鹿王转世

众生一直在经历六道轮回,天,人,阿修罗,地狱,畜生,恶鬼,然而人身难得,犹如盲龟穿木轮,茫茫大海上飘着一个木头的车轮,海底有一只盲龟,每过一段时间,盲龟就游到海面上一次,某天盲龟游到海面上,车轮正好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