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菩萨是谁?普贤菩萨的介绍及应化故事

明海法师:普贤菩萨是谁?普贤菩萨的应化故事及介绍

  农历的二月二十一日是普贤菩萨诞辰,今天就跟大家介绍一下普贤菩萨。

  「普」,就是遍一切处;「贤」,就是妙善的意思。

  也就是说,菩萨以菩提心所起之愿行,遍及一切处、利一切众。平等、慈悲而且具备众德,所以名为普贤,又叫做遍吉菩萨。

  在普贤菩萨的应化事迹中,又以拾得大士最为著名。

  相传,唐朝天台国清寺的丰干禅师,有一天经过赤道城,看见一个孤儿在路旁啼哭,就将他带回国清寺抚养,因为是捡来的,就把他取名叫「拾得」。跟后来的寒山大士成为莫逆之交。

  拾得长大之后,负责寺院裡的香灯及斋堂事务。

  有一天,大众过堂用斋时,拾得擅自登上方丈的法座,并冲着憍陈如尊者的塑像说:「汝不过小果声闻」,意思就是,你只不过是个小小的阿罗汉。说完,随即旁若无人的哈哈大笑。

  拾得突如其来的怪异举动,让众人看得膛目结舌,上座师见他疯癫,就将他赶出斋堂,派他到厨房去做些杂事。

  国清寺厨房的食物,常常被乌鸦偷吃。一日,拾得进到厨房,看到满地狼藉,知道又被乌鸦给光顾了。

  于是,他很生气地走到伽蓝殿,指着伽蓝护法神说:「你的责任是保护道场,居然连厨房里的食物都看不好?」顺手就拿起一根木棍鞭打伽蓝神像。

  结果当天晚上,全寺僧人都梦见伽蓝神来告状说:「拾得打我」!

  第二天的早课,大众说起昨晚的怪梦都议论纷纷,迫不及待的来到伽蓝殿一探究竟,入殿一看,果真伽蓝神像身上有多处鞭打的痕迹,不禁一阵哗然:「人不可貌相,这个拾得原来不是普通人!」

  后来因为台州刺史闾丘胤,巧遇丰干禅师,问道:「国清寺可有圣者?」禅师回答:「寒山是文殊菩萨,拾得是普贤菩萨,你赶快去拜吧!」闾丘胤一听,立即来到国清寺拜见寒山、拾得二位大士。

  二人一见刺史就说:「丰干饶舌!丰干饶舌!弥陀在你对面你都不相识,跑来拜我们做甚?」话一说完,两人就连袂笑傲而去。

  闾丘胤一听丰干禅师就是弥陀,赶紧跑去寻他,结果找到的时候,禅师已经坐化了,回头再找寒山、拾得,他俩从此便不知所踪。

  此时,大众才恍然大悟,原来丰干、寒山、拾得皆是佛菩萨示现。

  从《法华经普贤劝发品》描述:普贤菩萨来自东方佛国,至娑婆世界参加法华圣会。故有推论普贤菩萨来自东方宝威德上王佛国淨土。

  《悲华经》描述:宝藏佛授记普贤菩萨未来将成佛,名为智刚吼自在相王佛。

  《华严经》的《普贤菩萨行愿品》,详细解释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以及念诵、受持、修行普贤行愿的无边功德利益。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最后导归极乐世界,帮助一切众生脱离娑婆苦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清淨国土。

  这十大愿王是:

一者:礼敬诸佛;

二者:称赞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

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

六者:请转法轮;

七者:请佛住世;

八者:常随佛学;

九者:恒顺众生;

十者:普皆回向。

  且此十大愿永无止息,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而十大愿王,无有穷尽。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明海法师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佛陀教你如何从被骂的愤怒中解脱

佛陀教你如何从被骂的愤怒中解脱

【原文】   世间骂者,亦有二种:一者实,二者虚。若说实者,实何所嗔?若说虚者,虚自得骂,无豫我事,我何缘嗔?   《优婆塞戒经》   【注释】   世间的骂,也有二种:一是骂的内容属实,二...

金刚经译文

金刚经译文

  金刚经译文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我听佛是这样说的。当时,佛祖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和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里。那时,世尊到吃饭时身着法衣,捧着食钵,进...

天台宗的精华要义

天台宗的精华要义

一念三千,三谛圆融天台宗的思想精髓是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天台宗因创始人智顗大师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教义主要依据《妙法莲华经》,所以也称为法华宗。智顗的宏文伟著天台三大部,是天台宗的根本典籍。天台宗...

佛教除了将佛法传入还与中国文化有什么交流贡献?

佛教除了将佛法传入还与中国文化有什么交流贡献?

善士问:   佛教初传到中国,除了将佛法传入以外,与中国文化有什么交流、贡献吗? 星云大师答:   佛教传到中国,对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影响。诸如寺庙建筑、佛经、佛像、艺术、梵呗、音乐、语言、思...

如果总担心自己不能往生,是否会真的往生不了

如果总担心自己不能往生,是否会真的往生不了

问:《印祖文钞》说往生全仗信愿真切,若先有怕不能往生之疑,则不能往生矣!。而《大宝集经如来会》上说:于自善根不能深信,以此因缘于五百岁住宫殿中,不见佛,不见法,不见菩萨及声闻众。两者是否冲突? 大安...

何为六度法门?六度是什么意思?包括哪六度?

何为六度法门?六度是什么意思?包括哪六度?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是菩萨所修的六种法门,六度法门可以自度度他、福慧双修、三学具足。   六度又称六波罗蜜,《大乘义音》卷十二中记载:波罗蜜者,是外国语,此翻为度,亦名到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