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十二分教是指什么?

如瑞法师:三藏十二分教是指什么?佛教三藏十二部的解释

  佛陀演说的教法,后来由弟子们结集、分类为三藏十二部教典,也称为三藏十二分教,含摄了佛陀所说的一切教法。

三藏是什么意思?

  三藏,指经藏、律藏和论藏。藏是蕴积、包含义。《毗婆沙论》云:藏者,器也。何谓为器?器者,能聚集众义也。所以,三藏各自包藏、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法义。其中,经藏诠释定学,律藏诠释戒学,论藏诠释慧学。

佛教十二分教概说

  十二分教,《翻译名义集》中讲:病有万殊,药无一准,故教部类开十二分。这是告诉我们,众生的烦恼病千差万别,用于疗病的法药,自然也并非一味,因此佛法按照叙述的形式和内容,分成了十二种类别。下面,我们具体来看。

  一、长行:

  指经中直说法义的长行经文。

  二、重颂:

  以偈颂形式写在长行的后面,具有重复宣说的意义。

  三、授记:

  指佛陀预先告知菩萨或声闻弟子,成佛时的国土、名号、寿命以及所教化的众生等。如《地藏经》中,佛为主命鬼王授记。

  四、孤起:

  指孤起颂。这是说经文的全部内容,均以偈颂来记载佛陀的教法。

  五、无问自说:

  指佛陀不待众生祈请而自行宣说的教法,如《阿弥陀经》。

  六、因缘:

  专门记载佛陀说法教化因缘的经典。

  七、譬喻:

  凡经律中以譬喻显示法义之处,皆叫做譬喻。典型的就是《法华经》中的火宅喻、化城喻、穷子喻等。

  八、本事:

  讲述佛及弟子过去世的因缘,以及佛陀教诫弟子精进求道、得至解脱的经典。

  九、本生:

  指佛说自身往昔行菩萨道时,修诸苦行、利益众生所行因缘的经典。也就是讲说佛陀过去生行菩萨道的事。

  十、方广:

  一切大乘经的通称。

  十一、未曾有:

  讲说诸天身量、大地震动、旷古稀有,以及佛力不可思议之事的经文。

  十二、论义:

  记述佛陀论议、问答、辩理,抉择诸法体性,并分别明了法义的经文。

  十二分教归纳成偈颂即是:

长行重颂并授记,孤起无问而自说,

因缘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

论义共成十二名,广出大论三十三。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瑞法师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临终提不起正念,阿弥陀佛能把我救走吗

临终提不起正念,阿弥陀佛能把我救走吗

问:我们都说要对阿弥陀佛有信心,然后一定要相信阿弥陀佛,他有这个本事,有这个能力来帮助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是有时候听了课以后,觉得还是有一点conflict(矛盾),那如果我临命终时,那一念我还...

厉害了!佛说不挑拨离间定获五大福报

厉害了!佛说不挑拨离间定获五大福报

【原文】   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

人生的幸福到底是什么?

人生的幸福到底是什么?

人生的幸福到底是什么?   济群法师开示:   我觉得这是一个挺有意义的问题。在过去物质贫穷的年代,我们以为不幸福是我们的物质条件太差,所以呢,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很多人幸福起来了,很多人富...

用恭敬心待人,为何反而觉得我好欺负

用恭敬心待人,为何反而觉得我好欺负

问:为什么我用恭敬心对待一些人,他们反而觉得我好欺负呢? 大安法师答:恭敬别人就不要太在意对方的态度了,首先我们要做到恭敬一切,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出门如见大宾。但虽说如此,我们对人的恭敬也不要做得过...

同事总是跟我过不去,该怎么办

同事总是跟我过不去,该怎么办

问:同事总是无缘无故跟我过不去,我很苦恼,应该怎么办? 达真堪布答:无论面对何种情况,我们都应该认识到:其一,一切都是因业力所现、因业力所感,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都是自己往昔所造的业,现在业力现前...

如何看待净土宗行人是「自了汉」

如何看待净土宗行人是「自了汉」

问:有人说我们净土宗行人是自了汉,您怎么看待? 道安法师答:有的人说我们净土宗是自了汉,自顾自,求生西方了。不对的。我经常说这个譬喻,世间上的老师,他若不认识字,能做老师吗?可以不可以?不可以。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