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佛说不挑拨离间定获五大福报

【原文】

  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十善业道经》

  【注释】

  两舌像一形容词,好像一人有两个舌头,对张说李,对李说张,到处去搬弄是非,挑拨离间。两舌含有破坏他人的恶毒作用。不两舌,就能获得不可破坏的果,因因果果,不会有丝毫差别的。

  远离两舌的这五种功德法中,由个人的身体,一直说到善知识。因为先有个人,而后才有眷属。有信仰而后才有修行。信仰修行,都由于善知识的启示。

  五种法中,每法两句,都是第一句为所得果,第二句出其因由。

  一、身体康健谓之不坏身。无能害故者,因为这人过去没有破坏过他人,所以生生世世,也没有人来破坏他。

  二、家庭间一团和气,没有争吵的怪象,叫做不坏眷属。无能破故者?因为过去没有用两舌挑拨人家的是非,使别人的家庭不和,所以这人生生世世不会招致到有破坏他眷属不和的恶果。

  三、信仰三宝,坚定不退,为不坏信。顺本业故者,本业就是本来所修行的事业。这一位不两舌的人,本来深信三宝,坚定不移。所以生生世世,对于三宝不会退堕,因为顺乎他本来所修的事业。

  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由于不以两舌破坏他人的修行,所以生生世世,获得合法的修行。这不坏法行的获得,由于自己的道心坚固,于所修才能持久不坏。

  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善知识者,善于知因识果,或德高望重,为众人之所知识。佛教里尊称各宗的长老,或说法的法师为善知识。信仰佛教,欲得认识佛理,则必须亲近善知识。不两舌的人,由于不以两舌诳惑他人,所以生生世世,获得德高望重而不可破坏的善知识,做他的导师。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人能远离两舌,现世能获得如许功德,如果将这功德回转而为佛果上的庄严,那么,将来成佛的时候,一定会得到具有正信佛道的眷属。魔王是破坏人信念的魔鬼,外道是引人向邪途的愚痴人,但对这位不两舌者成佛而后的眷属,既不能阻碍其前进,也不能破坏其信心。

  【备注】

  《十善业道经》,为佛在娑竭罗(意为咸水海)龙宫,为龙王所宣说的经典,即诸佛菩萨有一方法,能断除一切痛苦,获取极大利益,这个方法就是修行十善业道,即从行为上远离杀生、偷盗、邪淫;从语言上远离妄语、两舌、恶口、绮语;从思想上远离贪欲、嗔恚、愚痴。离此十种恶业,就是修行十种善业。十善业是佛法修行的最基本法,无论大乘、小乘佛教都视此十善业为修行基础。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吃肉时如何善用其心

吃肉时如何善用其心

有人这样问过我说:师父,我现在还不能忌口。(所谓不能忌口者,就是不能吃素),我念佛有功德没有呢? 我说:有。 他说:能不能生极乐世界呢? 我说:也能生。但是怎么样用心了,你能不能达到一心?在你吃肉的...

《梁皇宝忏》的缘起、内容及意义

《梁皇宝忏》的缘起、内容及意义

《梁皇宝忏》的缘起   说到《梁皇宝忏》的由来,不能不提一位皇帝南朝梁武帝。梁武帝的皇后郗氏在去世后数月的一天,梁武帝正要就寝,忽然听闻外面有骚乱的声音。出去一看,竟然是一条大蟒蛇,而且睁大...

同事总是跟我过不去,该怎么办

同事总是跟我过不去,该怎么办

问:同事总是无缘无故跟我过不去,我很苦恼,应该怎么办? 达真堪布答:无论面对何种情况,我们都应该认识到:其一,一切都是因业力所现、因业力所感,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都是自己往昔所造的业,现在业力现前...

峨眉山的神话传说

峨眉山的神话传说

峨嵋山上女娲石相传在上古时期女娲补天的时候一块石头从女娲炉子里掉出来,掉在了峨眉山上,这块石头又高又大直插云霄,因为这块石头直插天穹,所以它链接了天庭与人间,从此天上的神仙不用通过南天门来到人家,这块...

食用含有动物的保健品是否如法

食用含有动物的保健品是否如法

问:当今社会食用保健品、保健酒的人数很多,其中有一些是用动物的身体制成,如蚂蚁胶囊、海参胶囊、鱼油甲壳肽素等,再如用蛇泡酒,蝎子泡酒。本意是治病,但又伤害了众生。请法师慈悲开示,该如何做才如法? 大安...

佛教宗教问题

佛教宗教问题

一、佛教为什么会有宗派之分?释迦牟尼入灭后,随着佛教的传播,佛教僧团纷纷兴起,由于他们在戒律方面存在分歧,佛教逐渐走向分裂。二、为什么佛教会有小乘和大乘之分?在佛陀入灭后,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