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坏事的人为什么没有遭到报应?

常暘法师:做了坏事的人为什么没有遭到报应?

  现在很多人相信一世论,认为人死如灯灭,没有三世因果的观念。对于佛教所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很多人会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觉得现实中未必如此。只是看到了一个暂时的现象,你去否定这个因果报应的存在,那是不理性的。

  多数人只是看到了短暂的或者眼前的一个现象,对这个因果报应产生的这么大的(误解),其实正说明人们对善恶自有报应内心还是有一份期待。我们会觉得,这人做了善事一定要有好报,那人做了坏事一定要有恶报。当内心有了这份设定,在看到不符合设定的现象时,就会因为心理落差而影响深刻,甚至夸大这些见闻,似乎一个反证就能推翻很多证据。

  平心而论,对真正的好人大家还是普遍认可并尊重的;反之,那些为非作歹都会被大众所厌恶。他其实现世也会得到应有的惩罚,虽然不能说百分之百都会现世报,但生活中还是能看到很多。比如有相关的大数据统计,可能比我们的感觉会更客观。

  佛法讲因果,也讲缘起。从因果来说,犯罪都要招感苦果,但并不是说每一个犯罪的行为都会在今生受到法律的制裁。因为从犯罪到法律制裁的过程中,要有缘来成就。必须有人知道他犯罪,找到犯罪的证据,才能诉诸法律;如果一时没被发现,可能会暂时逃脱法律的制裁,但不等于永远逃脱。所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同样的,佛教所说的因果不限于这一生,而是贯穿生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报应可能在今生,可能在来世,也可能在来世的来世,乃至几百世都是可能的。就像种子,从种下去到结果,会有或长或短的过程,未必能马上看到果的显现。那到底谁在决定这种因果?是不是有某种外在的力量?

  其实佛教讲的因果是客观的规律,并不是由神灵或造物主决定的。思想、语言、身体三种,我们称为身、语、意三业。其实这三种行为,它就会决定我们的果报。所以,你今生或者任何时候所受的果报,都是你自己过去招惹来的,你要坚定这一个定律。然后你未来要接受的果报也是你现在种下去的。如果你真正惧怕恶报,那你就种下善行,革除恶行,唯有不断地种善因,结善缘,最后才可能会有善果。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是我闻报德寺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十念法」到底怎么念

「十念法」到底怎么念

问:印光法师十念法,是十口气念佛还是念十声?临终十念是十声念佛吗? 宏海法师答:首先讲临终念佛,如果按照经典里面讲到的,以及后来大德们发挥所说的,临终的时候,如果遇到善知识教你见佛,你一念真信切愿心...

有什么方法可以在念佛时不溜号呢

有什么方法可以在念佛时不溜号呢

问:拜佛和念佛的时候思绪很乱,不能集中精神,总是想到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有什么方法可以让精神不溜号呢? 大安法师答:你倒在说一个实话,说明你还用过一点功夫,才知道自己妄想杂念很多,不能集中精神。如果没有...

念佛三昧是否就是安住一念心性

念佛三昧是否就是安住一念心性

问:请师父开示,念佛三昧是否就是安住一念心性? 净界法师答:念佛三昧,得看他有没有理观。如果他没有理观,念佛三昧那可能就是事修,可能就是一种禅定。如果你今天没有理观,那就是纯粹的禅定。真如三昧是有理...

中国佛教种类

中国佛教种类

佛教的各宗各派,都是由于学佛者的根性及时代环境的不同而产生。所以如果站在佛教的根本立场上说,宗派是多余的,如果执一非全,那不唯是学佛者个人的损失,更是整个佛教的不幸;正像浙江的宁波人喜欢吃臭,湖南人喜...

修行人为什么不能宣扬他人的过失

修行人为什么不能宣扬他人的过失

问:佛法修行人为什么不能宣扬他人的过失? 索达吉堪布答:憨山大师在《醒世歌》中曾言: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我们作为佛教徒,有能力则应宣扬佛教的崇高精神,而不是宣扬他人的过失。然而现在很多人,...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

问:尊敬的师父您好,现如今人与人之间有好多矛盾,这矛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慧广法师答:如果你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矛盾,都是因为误解而引起的,误解的可怕之处在于,连最亲近的人,包括父母和伴侣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