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与菩萨


三宝佛即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


释迦牟尼佛: (约为公元前1027年~公元前949年)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太子,属刹帝利种姓。父为净饭王,母为摩耶夫人,佛为太子时名叫“乔达摩·悉达多 ”,意为“一切义成就者 ”(旧译“义成 ”)。

  佛陀以本誓愿,于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示现成佛(详见八相成道),开显佛教,度化众生。

  释迦牟尼的意思是“能仁 ”、“能儒 ”、“能忍 ”、“能寂 ”等,因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义即“释迦族的圣人 ”。

  据佛经记载,佛陀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在菩提树下悟道,遂开启佛教,弘法45年。年80岁左右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盘。另一说为30成道,弘法49年。

  释迦牟尼佛心咒:达雅塔 嗡牟尼牟尼玛哈牟那耶梭哈



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教化众生的导师也,梵语“阿弥陀 ”,中文称“无量 ”,因为阿弥陀佛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所以号阿弥陀,按《无量寿经》之记载:在过去久远劫以前世自在王佛时代的世界中,有一个国王听闻了世自在王佛的说法后,内心充满愉悦喜乐,发起趋向无上菩提正觉的真实向道之心。放弃国土捐舍王位,出家作沙门,名为“法藏 ”。恭敬前往世自在王佛处所,请求佛陀开示说法,当时世自在王佛,为法藏比丘广泛地说出二百一十亿诸佛世界,及其世界中天、人之善恶行为,国土之粗劣恶浊或善妙殊胜,并应法藏比丘之愿,将所有国土的情况全部显现给他看。



药师佛: 梵文 Bhaişajya guru vaidūrya prabhārāja,又作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王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据《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载,日光遍照菩萨与月光遍照菩萨同为药师佛的二大胁士。日光菩萨与月光菩萨同为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依次递补佛位,悉能持药师如来之正法宝藏。

  药师佛之形像,据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念诵仪轨供养法载,左手执持药器(又作无价珠),右手结三界印,身着袈裟,结跏趺坐于莲花台,台下有十二神将。此十二神将誓愿护持药师法门,各率七千药叉眷属,在各地护佑受持药师佛名号之众生。又一般流传之像为螺发形,左手持药壶,右手结施无畏印(或与愿印),日光、月光二菩萨胁侍左右,并称为药师三尊。

  药师佛面相慈善,仪态庄严,身呈蓝色,乌发肉髻,双耳垂肩,身穿佛衣,坦胸露右臂,右手膝前执尊胜诃子果枝,左手脐药师琉璃光如来前捧佛钵,双足跏趺于莲花宝座中央。身后有光环、祥云、远山。

  藏语音:“桑给眉拉 ”。此佛于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诸根,趋入解脱,故依此愿而成佛,住净琉璃世界,其国土庄严如极乐国。此佛誓愿不可思议,若有人身患重病,死衰相现,眷属于此人临命终时,昼夜尽心供养礼拜药师佛,读诵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灯,挂四十九天之五色彩幡,其人得以延生续命。


《悲华经》中说过去有个转轮圣王,大太子是观世音菩萨;二太子是大势至菩萨;三太子是文殊菩萨;四太子是普贤菩萨。后来转轮圣王修行成佛,即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观世音和大势至成为父亲的左右胁侍。


文殊菩萨: 即文殊师利菩萨,象征智慧的菩萨。《文殊师利般涅盘经》说,文殊生于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姿罗门家,由母亲的右腋而生,生而能言,十种祥瑞同时出现。他遍访仙人求出家法,九十五种外道辩论师都辩不过他,终于在释迦牟尼佛处学道成为菩萨。在大乘佛教中,他是众菩萨之首,被认为是如来“法王 ”之子。也是智慧的化身,经常协同释迦牟尼佛宣说佛法。相传其显灵说法的道场是在山西五台山,是释迦牟尼佛的左协侍,顶结五鬓,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塑像多骑狮子,表示智慧威猛。


普贤菩萨: 梵名为“三曼多跋陀罗 ”,即普遍贤善的意思。他和文殊菩萨一起,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协侍菩萨,一个象征智慧,一个象征真理(普贤)。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说:普贤原为东方宝威德上五律国之菩萨,遥闻释迦佛在娑婆世界说法华经,特为听受,到达时佛已讲完此经,当夜即将入灭普贤表示守护此经,释迦佛赞叹认可。密教称普贤为“金刚萨埵 ”“菩贤萨 ”等。中国佛教相传,四川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说法道场。普贤菩萨像大多头戴宝冠,身穿菩萨装,坐于一六牙白象上。据说普贤有延命益寿之德。因而出现为祈求延命的普贤延命菩萨像。



关羽: (160?-220)字云长,本字长生[注],并州河东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汉族。据《三国演义》描写关羽身长九尺,三国志中无记载。一直是历来民间崇祀的对象。东汉末年刘备麾下著名将领,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曾任蜀汉政权前将军,爵至汉寿亭侯。谥曰“壮缪侯 ”。在《三国演义》中被描述为蜀汉五虎上将之首,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 ”,佛教称为“伽蓝菩萨 ”,尊称为“关公 ”。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 ”,与“文圣 ”孔子齐名。最后被封为“盖天古佛 ”。《三国演义》中,有“千里走单骑 ”“单刀赴宴 ”“温酒斩华雄 ”等佳话。

"武财神"关圣帝君即关羽关云长。传说关云长管过兵马站,长于算数,发明日清薄,而且讲信用、重义气,故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关公为他们的守护神,关公同时被视为招财进宝的财神爷。 正月初五,各商店开市,一大早就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迎接财神。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亦即"迎财神"。信奉关帝圣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为关公供上牲醴,鸣放爆竹,烧金纸膜拜,求关圣帝君保佑一年财运亨通。

  财神是中国民间普遍供奉的善神之一,每逢新年,家家户户悬挂财神像,希冀财神保佑以求大吉大利。吉,象征平安;利,象征财富。人生在世既平安又有财,自然十分完美,这种真切的祈望成为人们的普遍心理。求财纳福的心理与追求,充分反映在春节敬祀财神的一系列民俗活动中。


地藏菩萨: 梵名 Ksitigarbha,中文译音克施地嘎诃帕, 八大菩萨之一。据《地藏十轮经》讲,由于此菩萨“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 ”,所以称为地藏。 其道场在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与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过去无量劫前,有一个婆罗门女,“其母信邪,常轻三宝 ”,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婆罗门女知母生前不积善因,死后必堕恶趣,遂变卖家宅,供养佛寺。后受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指点,以念佛力来到地狱,见到鬼王无毒,得知因自己供养佛、寺之功德,使自己的母亲以及其他地狱的罪人,得以脱离地狱之苦,超拔升天,婆罗门便在自在王如来像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 ”释迦佛告诉文殊菩萨,当时的婆罗门女,就是现在的地藏菩萨。在经中,释迦佛又为我们讲述了地藏菩萨种种的不可思议行愿。地藏菩萨发出“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的宏大誓愿。使众生只要念诵其名号,礼拜供奉其像,就能得到无量功德、获得救度。经中又描述了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嘱托,在释迦灭度后、弥勒佛降生前的无佛之世留住世间,教化众生度脱沉沦于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诸道中的众生。


弥勒佛: 弥勒佛面容慈祥,笑容可掬,挺着宽厚的大肚,卧坐于金坛之上。

弥勒佛象征着包容、富贵、吉祥、安康。

弥勒将来乃是一尊福佛,他降世的那个时期,地球经过了许多变化,山河石壁、皆自消灭、多是平原、海水平静、土地肥沃、多有自然乐园。一年四季风雨调顺、百花开放、万类和宜、产物丰收、果实甘美并产天然粳米,没有糠皮、滋味香美、如果成熟、不炊可食、人食长寿、毫无疾苦。又无任何灾难,人心皆为大善,没有贪、嗔、痴、慢、疑,更无杀、盗、淫、妄、酒;等一切不良的思想言行。人人皆知修习身、口、意三业清净的妙行人心平等、不起分别、无有争执、相见欢悦、多以善言互相勉励、人行万善、无诸恶业、饮食无忧。

弥勒佛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广为流行的一尊佛。此佛常怀慈悲之心。窥基在《阿弥陀经疏》中解释说:“或言弥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胜,名无能胜。 ”他的名字叫阿逸多,即“无能胜 ”。据佛经记载,弥勒出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与释迦牟尼佛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入灭。现在兜率天内院与诸天演说佛法,直到释迦佛灭度后五十六亿六千万年时,从兜率天宫下生人间。

即未来佛,藏语谓“强巴 ”。“弥勒 ”是梵文Maitreya的音译简称,新称弥帝隶,梅低梨,迷谛隶,梅怛丽,每怛哩,梅怛丽药,昧怛[口*履]曳。菩萨之姓也。译曰慈氏。名阿逸多,译曰无能胜。或言阿逸多为姓,弥勒为名。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绍释迦如来之佛位,为一生补处菩萨。先佛入灭,生于兜率天内院。彼经四千岁(即人中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初过去之弥勒,值佛而修得慈心三昧,故称为慈氏。乃至成佛,犹立是名也。


太上老君: 道教天神、教主。为三清之第三位。又称“道德天尊 ”、“混元老君 ”、“降生天尊 ”、“太清大帝 ”等。在道教宫观“三清殿 ”,其塑像居右位,手执扇子。 相传其原形为老子。


在庄严肃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着神态端庄的三位尊神,这就是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祖师 ”。站在三清大殿大门看,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神像在大殿居中间、上清灵宝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右、太清道德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左,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 ”学说的象征。


韦陀菩萨: 韦陀是佛的护法神(佛教中另外还有一位护法天神韦天将军。相传他姓韦名琨,是南方增长天王属下八大神将之一,位居32员神将之首(四大天王每人手下有八神将)。有的人把韦陀与韦天将军相混。据说,在释迦佛入涅时,邪魔把佛的遗骨抢走,韦陀及时追赶,奋力夺回。因此佛教便把他作为驱除邪魔,保护佛法的天神。从宋代开始,中国寺庙中供奉韦陀,称为韦陀菩萨,常站在弥勒佛像背后,面向大雄宝殿,护持佛法,护助出家人


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合称为“西方三圣 ”


观世音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梵语称“阿那婆娄吉低输 ”,现今在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生即 可续补佛位的大菩萨。按照《悲华经》的记载,在过去的时劫中,当阿弥陀佛仍然为转轮圣王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即为此王的第一太子,名为“不 眴 ”。当时宝藏如来为转轮王授记以后,不眴太子上前禀白佛陀说:‘世尊,今日我以广大音声,告知一切的众生,我所具有的种种善根,全部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愿我行菩萨道的时候,若有众生遭受到种种苦恼恐怖等事,退失了追求正法的信念和力量,堕落到没有光明的大黑暗处,身心不安忧愁孤独贫穷困苦的时候,没有可以求救保护的人,没有依靠也没有屋舍。如果他能够忆念著我,称念我的名号,而那个求救的音声被我天耳所闻,被我天眼所见,如是一切苦难众生,若我不能为其免除如此种种痛苦烦恼者,终不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佛果。世尊,我今天更当为了众生的缘故,发起最上殊胜的大愿,期愿假使当转轮圣王(阿弥陀佛),在西方净土安乐世界,作完种种诸佛度化众生的胜事,入于无余涅盘之后,乃至正法仍然住世时,我将在那时,修菩萨道利益众生。当无量寿佛正法,在初夜分灭去之后,我即刻在其后的夜里,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佛果,继续度化一切众生。

大光普照音 天人丈夫音 能施众生乐 济度生死岸


大势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大势至。梵语称“摩诃那钵 ”,现今在极乐世界,是第二顺位递补佛位的菩萨。根据《悲华经》的记载,过去阿弥陀佛仍为转轮王时,大势至菩萨为第二王子,名字为“尼摩 ”。当时宝藏如来帮转轮王(阿弥陀佛)及第一太子(观世音菩萨)授记以后,第二王子也禀白佛陀说:‘世尊,如我种种所有身口意业清净无染的福德善根,全部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遍出功德光明佛(即观世音菩萨),刚刚初成佛道时,我必于当时首先请佛大转法轮。随著彼佛说法度众生所经历的时间,于其中间行菩萨道利益有情。此佛入涅盘之后,等到正法灭尽之时,我紧临其后,入补佛位圆满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当我成佛之后,所作弘法利生的种种佛事、我国土世界的种种清净庄严,以及入涅盘后,正法住世的时间,都和遍出功德光明佛所作的所有的,平等无差异。


阿弥陀佛: 又称无量寿佛、无量光佛、观自在王佛、甘露王等,密号为清静。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主要崇拜对象,与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 ”。

三世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拜对象,按空间分得横三世佛和按时间分的竖三世佛。

横三世佛指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他有两位胁侍,“大勇 ”大势至菩萨和“大悲 ”观世音菩萨;中央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他有两位胁侍,“大智 ”文殊菩萨和“大行 ”普贤菩萨;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王佛,主管东方琉璃光世界,他有两位胁侍,日光普照菩萨和月光普照菩萨。

竖三世佛指过去佛燃灯古佛,现在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

阿弥陀佛为西方极乐净土世界的教主,以无尽愿力誓渡一切众生,不舍悲愿,以无量光明照独行者,业障重罪皆可消减,凡持其名号者,生前获佛护佑,消除一切灾祸业苦;死后更可化生其极乐净土,得享一切安乐。阿弥陀佛在无量劫前即日成佛,自无生日一说,该生日其实是永明延寿大师的生日,因为永明延寿大师被公认为是阿弥陀佛再来,因此以此作为阿弥陀佛的生日。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

俗称“四大金刚 ”是错误的。应该叫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是佛教二十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于娑婆欲界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位于须弥山腰,四大天王塑像通常分列在佛寺的第一重殿的两侧,天王殿因此得名。相传四大天王住在须弥山山腰的四座山峰上。四大天王分别是:

  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吒,须弥山腰东,黄金地,持国天王所居

  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璃,须弥山腰南,琉璃地,增长天王所居

  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须弥山腰西,白银地,广目天王所居

  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须弥山腰北,水晶地,多闻天王所居

  东方持国天王中国人又将四大天王汉化,神话小说《封神演义》说四大天王是“佳梦关魔家四兄弟 ”,其中【南方增长天王】名魔礼青,手持青锋宝剑,以“锋 ”谐音“风 ”;【东方持国天王】名魔礼寿,手持碧玉琵琶,以琵琶之义谐“调 ”;【西方广目天王】名魔礼红,名魔礼海,手持混元珠伞,以伞之义谐“雨 ”;【北方多闻天王】魔礼海,手持紫金花狐貂,司“顺 ”(有的书说这个动物叫蜃,以“蜃 ”谐音“顺 ”。各处塑像也不甚相同,有的塑成龙,有的塑成蛇),连起来就是“风调雨顺 ”。 ’


地藏菩萨: 是八大菩萨之一,据《地藏十轮经》讲,由于此菩萨“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 ”,所以称为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像还常有以一头形似狮子的怪兽为坐骑的,其名号曰:“谤听 ”或“善听 ”。曾资助过金乔觉的闵姓山主及其儿子,后来皆随金乔觉出家,九华山成了地藏道场后,他二人也被塑成了地藏菩萨的胁侍。

地藏菩萨因立下要度尽六道中生死流转众生的大愿,故而常现身于人、天、地狱等六道之中,而有六地藏之称,其名号与形象如下:

(一)檀陀地藏,“檀陀 ”是一种人头幢,其形象为左手持人头幢,右手结甘露印,专门救助地狱道众生。

(二)宝珠地藏,左手持宝珠,右手结甘露印,专门救度饿鬼道。

(三)宝印地藏,左手持锡杖,右手结如意宝印,专门济度畜生道。

(四)持地地藏,左手持金刚幢,右手结施无畏印,专门济度阿修罗道。

(五)除盖障地藏,左手持锡杖,右手结与愿印,为人除掉八苦之盖障,专门济度人道。所谓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为苦谛所摄。

(六)日光地藏,左手持如意珠,右手结说法印,照天人之五衰(天人将死时现五种衰相)而除其苦恼,专门济度天道。

相传安徽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说法道场。据说唐代时,新罗国僧人金乔觉,泛舟渡海,来到中国,见九华山峰峦叠起,是修道的好去处,于是在山中择地而居,潜心修行。据说他那时虽已六十岁,但身体异常健壮,“项耸奇骨,躯长七尺,而力倍百夫 ”(唐费冠卿《九华山化城寺记》)。他选择东崖岩石,终日坐禅诵经,后被山民诸葛节发现,民众大为感动。其事迹传开后,得到本地闵姓山主等人的捐助,于是建寺庙,辟道场。金乔觉去世后,葬于神光岭的真身宝殿,俗称“肉身塔 ”。据《宋高僧传》、《重僧搜神记》等称,金乔觉“趺坐函中,遂没为地藏王 ”,过了三载,“开函视之,颜色如生,舁之,骨节俱动,若撼金锁焉,随(遂)名金地藏 ”。因其生前笃信地藏菩萨,而且传说其容貌酷似地藏瑞相,人们便认定他是地藏菩萨转世。九华山也就被认为是地藏菩萨道场。而对地藏菩萨的信仰,在民间也日益流行。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即传说的地藏菩萨诞辰之日,各地前来九华山朝拜的信徒络绎不绝。

长寿佛: 是阿弥陀佛的圆满报身相,所以并未显现成身着袈裟的出家形象.而是身着天衣,天冠,并有十三种饰物庄严其身,手中持有令人长生不老的不死甘露宝瓶.长寿佛顾名思义能赐人长寿,健康.修持长寿佛,现生可消除疾病、延长寿命,善业善缘增长,恶业恶缘缩短,令世间法之事业长寿。当我们往生的时候,对我们有利益只有佛法。命终亦可往生长寿佛净土。如遇父母生日,赠送其长寿佛供奉,更是令父母寿命长久的极好缘起。

来自砗磲是什么的,缘之源官网!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对于我们念佛人,一心念佛就是忏悔

净空法师:对于我们念佛人,一心念佛就是忏悔

1 我初学佛时,章嘉大师教导我,什么叫忏悔?知过即改,后不再造。所谓“后不再造”,就是儒家讲的“不贰(èr)过”——过失只有一次,下次不再犯同样的过失。2 所以天...

助念时家属杀猪办席,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助念时家属杀猪办席,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问:请法师开示,亡者的家属请求助念,在助念中途,其他主要家属杀猪办席,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助念中途他们就开始杀猪了,这是比较有问题的。所以,为什么助念时善巧开导这么重...

初学者读什么样的经书比较合适

初学者读什么样的经书比较合适

问:初学者读什么样的经书比较合适? 仁清法师答:首先,只要是佛经,只要是没被别人改过的经书都是利益一切众生的法宝。所以当我们读任何的经书的时候,都会产生无量无边的功德。那么作为我们个人来讲,读什么经书...

不要以「凡夫心」对接「圣人境」

不要以「凡夫心」对接「圣人境」

问:法师在讲解中提到无我,既然这个神识不是我,我们又何苦这么辛苦地想让神识往生到极乐世界呢? 宏海法师答:这个问题的冲突点在于,以凡夫心去对接圣人境。神识确实不是我,但是我们死死地执着,这就是我的本...

不注重福慧资粮的积集可否往生

不注重福慧资粮的积集可否往生

问:有些人也深信切愿念佛,但不注重福慧二资粮的积集,可否往生? 大安法师答:你只要深信切愿念佛,本身就是在修甚深的福德智慧。《无量寿经》告诉我们,这个世间的一切善、最高的善、第一善就是信愿称名。何以故...

是抓紧时间结婚,还是继续等待缘分

是抓紧时间结婚,还是继续等待缘分

问:我是90后,身边的好些女性朋友,其实年龄也不大,就是26、27岁,但是总被家里逼婚。我想问一下,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是应该抓紧时间结婚,还是继续等待所谓的缘分? 索达吉堪布答:嗯,这个怎么回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