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使浮躁远离。

正念使浮躁远离。

很多人都在说,今天是一个浮躁的时代。这种浮躁表现在哪里?不在别处,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在我们当下的心理状态。我们不妨看看自己的心,其中有多少妄想在此起彼伏,又有多少情绪在纠缠不休?在这些没完没了的念头中,我们就像波涛上摇曳的孤舟,时而被冲向这里,时而被甩向那边,片刻不得安宁。现在有个说法叫做“亚健康 ”,事实上,这正是多数人面临的现状,似乎还没有病倒,但潜在的问题很多,健康的隐患很多。值得关注的是,亚健康不仅是身体上的,同时也是心理上的。对于现代人来说,交通和资讯的发达,已经使我们的生活空间比以往有了极大拓展,但我们的内心并没有随着视野的开阔而开阔,正相反,它似乎有了更多的焦虑、恐惧、紧张,有了更深的忧郁、孤独、不安。 这些情绪就像不速之客,常常在我们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造访,并且轻易地反客为主。于是乎,我们只能在情绪的攻击下束手就擒,毫无招架之力。想静,静不了,心乱如麻;想睡,睡不着,辗转反侧;想放,放不下,患得患失。可以说,很多人甚至已经失去了休息的能力。原因是什么?就是当我们面对各种情绪时无法自主,只能无奈地处在被选择中。 当焦虑袭来,我们无法化解;当孤独袭来,我们无处回避;当忧郁袭来,我们无力对抗。我们只有被动地承受着,又或者,投入另一个目标来转移焦虑、孤独带来的痛苦。我们常常把时间消磨在没完没了的工作和娱乐上,以为这样就能把痛苦远远地甩在身后,让它追不上。事实上,这种做法只能让心变得迟钝,变得麻木,变得对痛苦不那么敏锐,不那么在意,除此而外,什么也改变不了。当我们拼命工作或纵情娱乐时,痛苦只是暂时潜伏起来,却从来不曾离开过。 所以,今天的人普遍活得很累。我们总是要不停地做着什么,玩着什么,总要把时间塞得满满的才觉得踏实,否则就会“闲得发慌 ”。是什么让我们如此不安?是什么让我们没有能力享受一份清闲?没有能力静静地面对自己,和自己相处? ~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如何理解《金刚经》的「无」与《无量寿经》的「有」

如何理解《金刚经》的「无」与《无量寿经》的「有」

问:我修净土宗念佛,但一日初闻《金刚经》后,虽然没有懂,但心里异常欢喜受用,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而且《金刚经》讲无相,使我于《佛说无量寿经》的讲述产生疑惑,无法自解。由于末法时代唯念佛可有所成就,虽...

没有悟性是无法理解佛法的奥妙

没有悟性是无法理解佛法的奥妙

  你的悟性如何?你觉得在学佛的道路上悟性重要吗?修学佛法的步骤应该是信、解、行、证,可见对佛、法、僧三宝的正信最重要,对佛法首先要信,不要试图用自己的分别心去理解、揣测。 【原文】   我...

如何看待大乘小乘之争

如何看待大乘小乘之争

 【经典原文】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说佛智慧故。——《法华经》 【经文解释】此段偈颂是佛对舍利弗尊者所说,“十方佛土中”:十方诸佛...

念佛时如何同时操作理观跟事修

念佛时如何同时操作理观跟事修

问:请问师父,当我们念佛的时候,要如何同时操作理观跟事修? 净界法师答:一个初学者你是不能够同时操作理观跟事修,不可以的。初学者要把理观、事修,切开来分成两块,要分开操作。你一开始到佛堂的时候,要先拜...

拘尸那迦之觉醒

拘尸那迦之觉醒

拘尸那迦是佛陀灭入究竟涅槃之处,据说也是他圆寂与荼毗(火化)之处。灭入究竟涅槃,在佛陀所有教法中对我们内心冲击最大,因为它超越了我们对生、老、病、死、时间、增减、轮回、涅槃的所有概念。我们这些尚未觉醒...

关心而不担心,担心会让人乱了方寸、失去理智

关心而不担心,担心会让人乱了方寸、失去理智

  懂得关心是好事,老是担心就不好;因为担心会让人乱了方寸、失去理智。诸佛菩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对众生之关心和爱护,超越一切父母对子女之爱;所不同者,他们深知只要尽心尽力,普度众生,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