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智慧花结慈悲果

一、开智慧花结慈悲果

大家有没有听过一首歌:《心是莲花开》,生命的花朵开了,生命也就有智慧了。我常常看着花思考,怎样才是生命的花朵绽放呢?导游带领大家参观寺院的时候都这样讲:“头上有头发的是佛,带帽子的是菩萨,光头的是罗汉。 ”菩萨怎么会带帽子呢?其实那不是帽子,是菩萨头上顶着五方五部佛。每一部都像莲花一样盛开着。我们头上有没有?也有!只是还含苞待放而已;这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花开,智慧的花开了,顿悟空性了,就成菩萨了;菩萨是讲奉献的、救苦救难的。我们生命之花现在还没有开,还闭塞着,所以我们心里没有这么多色彩,是黑暗的。“心如莲花开 ”,是我们学佛道路上的追求。  “慈悲 ”——这两个中文字,大家都认识,但要感受这两个字的内涵是不容易的。我们生命中有时也会触碰到这种情感,甚至能体会到这种高级的生命情怀。每个人都有佛性,偶尔的机缘下,也会如灵感闪现般放出慈悲的生命火花;而佛菩萨是永远慈悲的,我们很少能体会到这种慈悲,它是我们生命中一种特殊的经历,就象商人整天在找的商机,我们要理解佛菩萨的慈悲,就要有一种生命的期待,哪一天感受到了,生命之花也就结果了。  内心绽放的慈悲之花和慢慢熏陶中带着永恒的慈悲,也是不一样的,后者是生命内涵的提升。观世音菩萨是慈悲的本尊,你对着蚂蚁蟑螂多念“嗡嘛呢呗咪吽 ”,对死去的小动物,对那些待杀的众生多念“嗡嘛呢呗咪吽 ”,不经意间就会撞开慈悲的大门。看到众生面临灾难的苦而内心在颤抖,在5.12地震中看到母亲在废墟中呼喊着孩子的时候,就会找到这种感觉,生命之花就会结出慈悲之果。  我们吃的食物只是用来维持生理生命的。慈悲的情感才是提升我们精神生命的食粮。有了慈悲之念,生命就不会孤单,没有寂寞更没有烦恼,但要把“慈悲 ”变成人生的实践是有很大难度的,然而这个难度我们必须去面对、去实践的,仅管是一条艰难的路,走过来了你就会觉得是值得的。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驴友 ”?驴友其实就是旅行者,驴友不需要导游,经常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两三个或三五个结队而行,带着必须的装备,和平常的旅游有明显的区别。人生如此,修行也如此,无限风光在险峰啊!当驴友们爬的大汗淋淋、气喘吁吁甚至走到绝径,上不挨天下不着地时,就能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了。  如果你决定做生命的修行者,就应该去听闻佛法。佛法是为“生命的驴友 ”说的,是生命的挑战。唐僧西天取经,猪八戒总想着回高老庄,那种状态是去不了西天,取不到真经的。秋收的季节里有黄黄的稻穗、红红的苹果、大大的磨盘柿子,人生的收获季节也有丰硕的果实等你采摘。农民还得春耕夏种秋天才会有收获,慵懒、无志,连做农民的资格都没有。  现在佛教的传播、普及难度很大,许多人误解佛教,认为佛教是**功,甚至是恐怖分子。其实佛教属于全人类的,是救世的。大家听不到佛陀的教化,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在痛苦中滚爬,在烦恼中挣扎。。。佛菩萨行救苦救难的,佛教是生命的真理之教,是甜蜜的教育,是圆满的教育,是光明的教育。不能怪出家人不出来弘法,这里有业障,就像今天,知道传喜法师在这里和大家见面,想来还来不了呢。对世界,对世间人不要简单责怪,不要情绪化,要细细地去栽培,让生命的智慧之花开放。我是这样思考的,也是这样勉励自己的,有时做不到,也会抱怨发牢骚,凡夫的好多习气毛病都要改,法就是一面镜子,照着我们除去脸上的灰、擦拭脸上的灰。  我们要让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本怀,在我们的身上慢慢地体现出来,就如智慧之花绽放后结出的慈悲之果。这次在山西的广灵县和河北的蔚县开光、做施食,都晴天出彩虹;后来和海涛法师一起到保定做超度、授三皈五戒也是晴天出彩虹,网站里有照片大家可以去看。佛法在世间示现了不可思议。这之前,我去东北,四天超度法会三天晴天出彩虹,这些就是瑞相!佛法显现瑞相,让每个人都有感应,这个世界真得有佛菩萨,有天地善神。

~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学佛人千万不要迷信

学佛人千万不要迷信

真正的修学佛法,是不能脱离现实生活的,因为在日常生活的言行举止,穿衣吃饭当中包含着佛法的内涵,所以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可知修行是不离世间觉的,是要对世间的点点滴滴...

办事而不惹事,办事公正尽心才不会导致失败

办事而不惹事,办事公正尽心才不会导致失败

  有些人办事时,另有企图,导致失败,惹来麻烦。有些人办事时,心不在焉,导致失败,惹来麻烦。   有些人办事时,以权谋私,导致失败,惹来麻烦。有些人办事时,冲动狡诈,导致失败,惹来麻烦。  ...

 吉祥草与佛教有什么关系?

吉祥草与佛教有什么关系?

吉祥草与佛教有什么关系?   吉祥草,音译作姑奢、矩尸、固沙,汉译又作上茅、茅草、香茅、吉祥茅、牺牲草等,为生长在湿地和水田中的草木植物,成熟后的吉祥草高度在六十厘米左右,茎叶...

如何对境不起分别心

如何对境不起分别心

问:如何对境? 梦参老和尚答:这位道友问我:如何对境?不起分别心,这个可难了,达到如如不动,成佛了。我们对待一切境界相,第一个要知道所有境界相全是虚妄的,一个真实没有。你所见到的所有一切相,五十年前,...

念念贪嗔痴,还有功德和护法神吗

念念贪嗔痴,还有功德和护法神吗

问:阿弥陀佛。弟子最近看了悟达国师的故事,有个疑问。都说我们普通修行人要多积功累德,多做善事或者皈依三宝受五戒十善等就有护法神保佑。而悟达国师修行了十世,因为一念慢心,功德林没了,护法神走了,那我们...

观心者得解脱,不观心者沉沦六道

观心者得解脱,不观心者沉沦六道

  人一直在用大脑思维分析外部世界,你有多久没有内观过自己的心了?修行就是修自己的心,要时刻注意观察自己的心,发现自己起嗔怒、贪心或其它不健康的心思,就要及时察觉,并用更深层的意识去消止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