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从心起,佛不离心

念从心起,佛不离心

念佛的心是什么心啊?是物质的心在念呢、还是你心理的心在念,这要搞清楚,这要研究。为什么我前面说,这个地方再美,这个佛堂再美,我们整个身心就迷失在这个空间可不可以啊?不可以。念佛的人要怎么样,要即此离此。要“即 ”这个道场,要“离 ”这个道场。“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对不对。
念念从“心 ”起,念佛不离“心 ”,佛和你的“心 ”是什么关系?所以叫“心外无法,满目青山 ”,指的就是这个意思,这个就更深、更深了。但是如果你还不能朝念观世音、暮念观世音的话,你没有这个定力的话,那讲这个就是空口,那是理论。理论不了生死,不抵生死的,所以功夫还是要下。
我们高旻寺以前的来果老和尚,他的传记我们在座人有没有人看过,看过的举手,没看过啊。我们扬州高旻寺的方丈,他以前就是念佛念得非常非常好,朝念阿弥陀、晚念阿弥陀、时时阿弥陀,念到这个功夫甚至连晚上都会念,做梦都会念。这时候师父就跟他说了,那你这个念佛的心是什么啊?就是我前面讲的那个道理。那你念得住了,念得住“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你再回光返照,再观一观这个“心 ”是什么?这时,哦!念念从心起、念佛不离心。
宣化上人阿弥陀佛化身,他也是这样讲,过去的净土宗祖师也是这样讲,叫“弥陀教我念弥陀 ”。什么意思呢?就是善知识啊,有师父教我念“阿弥陀佛 ”。我是口念着弥陀、心也在想着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是不是啊。但是你要有一个功底,要有功底。你不能说,哦,原来弥陀念弥陀,原来我也是阿弥陀佛啊,那我不念“阿弥陀佛 ”了,那你又做回原来了嘛,又到处找骨头了嘛,这就不行了。
观音菩萨那么慈悲来教化我们,我们这么难得,这一生投胎做人了,地球上我们人最伟大,但是如果不思维佛法、不学佛,那也没什么伟大,那也就跟找骨头的小狗差不多。只不过变一个相,小狗是找骨头,他是找文凭、找工作、找老公、找老婆、找名誉、找财富对不对?那骨头上面镶了一个宝石,花样多一点。我们既然做了尊贵的人,就要把尊贵的特点显现出来,能思维真理。

~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怎样做才能够功夫成片

怎样做才能够功夫成片

问:经常有人讲,念佛或诵经,功夫成片才能有作用,请问一下,怎样做才能够功夫成片? 仁淸法师答:功夫成片可以说是我们修行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的产生,来自于很多的因缘,刚才讲到了,比如你理念正,愿力大,...

请不要随意放弃那些不聪明的人

请不要随意放弃那些不聪明的人

  编者按:你看过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吧?你是否为她们的动作整齐、优美而倾倒?不管是身体虚弱、残疾,或是智力有缺陷,都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佛陀教导我们,应该关心并尊重身边每一个人。   【...

脸白就是修的好,脸黑就是修的不好吗

脸白就是修的好,脸黑就是修的不好吗

问:常听一些学佛的居士说:某某人的脸色又白又亮,所以她修的好;某某人的脸色发黑,所以她业障现前,修的不好,因为相随心转。请师父开示,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明安法师答:相随心转是很正确的道理,如果我们...

观世音菩萨具足这六种神通力!

观世音菩萨具足这六种神通力!

  编者按:观音是最富有中国特色的菩萨,是我国众多民间传说的重要角色,民间对她的崇信度较高,并深深地根植于民间习俗中。观音所代表的那种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与人为善的信仰是中国深厚传统民俗文化...

如何突破死亡的恐惧

如何突破死亡的恐惧

问:很多癌症的病人都是被病症的恐惧所吓死的。请问师父应该怎么样来突破这种恐惧?要他们学唯识吗?很多人都是非佛教徒。 净界法师答:我想他得癌症的时候恐惧,可能重点还不是癌症,可能害怕死亡,我看这都是怕死...

打坐常会昏沉,该怎么办

打坐常会昏沉,该怎么办

问:请问法师,打坐常会昏沉,应该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这个时代的凡夫众生打坐肯定是会昏沉。为什么呢?整个外部环境都是昏扰扰相,是动相;整个空气都不新鲜,水也都浑浊,而外境跟内心是同构对应的,所以我们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