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舍为得,妙用无穷

以舍为得,妙用无穷

 舍得,以“舍 ”为“得 ”!这其中的因、缘、果之关系,如果我们不能了然,就不容易明白“以舍为得 ”的妙用。在田地里,没有播种(舍),哪里有收成(得)?对于亲戚朋友,你不先跟他们往来,平时没有送礼致意,怎么能获得他们的回礼相赠呢?


  舍,看起来是给人,实际上是给自己。给人一句好话,你才能得到别人回你一句赞美;给人一个笑容,别人才能对你回眸一笑。舍和得的关系,就如因和果,因果是相关的,舍与得也是互动的。能够舍的人,一定是拥有富者的心胸;如果他的内心没有感恩、结缘的性格,他怎么肯舍给人,怎么能让人有所得呢?他的内心充满欢喜,他才能把欢喜给你;他的内心蕴藏着无限的慈悲,他才能把慈悲给你。自己有财,才能舍财;自己有道,才能舍道。有的人心中只有贪嗔愚痴,他给人的当然也是贪嗔愚痴。所以我们劝人不要把烦恼、愁闷传染给别人,因为舍什么就会得什么,这是必然的因果。


  有一个民间故事:父亲乐善好施,经常给人,他反而家财万贯。而他的儿子却性情贪吝。等到父亲去世,儿子掌权,千方百计搜刮别人的财富,最后天灾人祸,家遭不幸,一无所有了。父子二人,一给一受,其结果得失有天壤之别,所以“以舍为得 ”,诚信然也!


  舍,在佛教里就是布施的意思。布施,就如尼拘陀树,种一收十,种十收百,种百可以结果千千万万。所以吾人在世间希望长命百岁、荣华富贵、眷属和谐、名誉高尚、身体健康、聪明智慧,先要问——你有播下春时种吗?否则秋天怎么会有收成呢?


  舍,要能以慈、以利,亦即要能给人善法,要能给人利益。《四十二章经》说:“仰天吐唾,唾不至天,还堕己面;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 ”施舍亦如送礼给人,如果我们所送的礼物不恰当,对方不肯接受,那就只有自己收回,所以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我们喜欢冬阳,因为冬阳给我们光热;我们喜欢大树,因为大树给我们阴凉;我们喜欢儿女,因为儿女给我们孝养;我们喜欢朋友,因为朋友给我们帮助。如果太阳、大树、儿女、朋友都不给我们利益,我们怎么会欢喜他们呢?


  走路时,不舍去后面的一步,便无法跨出向前的一步;作文时,不舍去冗长的赘语,便无法成为精简的短文;庭院里的花草树木,如果你舍不得剪去枯枝败叶,它就无法长出嫩叶的新芽;城市中,如果你舍不得破坏简陋的违章建筑,便无法建设市容整齐的现代大都会。


  僧侣“出家无家处处家 ”,如果不能割爱舍亲,怎么能出家学道?怎么能云游四海、弘法利生呢?古圣先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如果不能舍己为人,又怎么能名垂千古、流芳青史呢?


  佛陀“难行能行,难忍能忍 ”,因为他能够割肉喂鹰,舍身饲虎,所以才能成就佛道。雪山童子偈语“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因为他能舍身为道,终能如愿得道。一个人如果不能舍去陈旧的陋习,如何能更新、进步呢?学佛,就是要“舍迷入悟、舍小获大、舍妄归真、舍虚由实 ”。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放下就是舍,不舍,如何成佛?


  总之,以舍为得,妙用无穷。吾人要能学习舍的性格:金钱物质、知识技能,能将其舍给别人,你必然会得到金钱物质、知识技能。舍给别人好的,会得到好的;舍去性格上坏的,也会得到好的。当我们把烦恼、悲伤、无明、妄想都舍了,自然就会得到人生的一番新境界。

~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应以何种心态来投入工作

应以何种心态来投入工作

问:刚毕业上班不久,请问该以何种心态投入工作? 索达吉堪布答:不管做佛教还是世间的事业,如果能将工作当做自己的事情,那就会比较好办。比如你在一个公司上班,你不能把做工作看作是给别人打工,要把工作当做分...

施与受,何者比较快乐?

施与受,何者比较快乐?

问:施与受何者比较快乐? 惟觉法师答:帮助人、救助人,这就是布施。在佛法的六波罗蜜当中,第一个就是布施,布施包括自己的钱财、智慧、精神等;依种类来分,大致可分成三类: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这三种布...

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修忍辱

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修忍辱

问:在修行中要修忍辱,可是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如果切身利益真的受到很大的损害,该如何对待才如法如理? 大安法师答:修行要修忍辱,这是六度里面的忍辱波罗蜜。为什么要持这个忍辱呢?因为中国儒家文化讲,士可...

“密宗”极简史!

“密宗”极简史!

谈到“密宗”,我们常常会提起“藏密”;那么,汉传佛教中有密宗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中就包括密宗。不过,时至今日,有人认为密宗在汉传佛教中已经失传了;也有人认为密宗在汉地仍有传承,从未断...

为了养家活口而放弃修行这样可以吗

为了养家活口而放弃修行这样可以吗

问:很多人希望能得到解脱,可是为了养家活口,自己不得不奔波,没有时间闻思修行。这种说法成立吗? 索达吉堪布答:世人不顾一切,勤求欲乐的行为,实非明智者的做法。因为这种行为,旁生也能做得到,地鼠每年夏天...

「能行即是佛,何须念」这个知见对吗

「能行即是佛,何须念」这个知见对吗

问:经常有人说能行即是佛,何须念?这个知见对吗? 大安法师答:首先得厘清概念,什么叫能行?行什么?一般讲能行持,有行力,是真修实干,诸如五戒、十善,出家人持具足戒、修六度万行,以及参禅念佛等。所以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