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身救鹅的比丘

  一位威仪庠序的比丘沿路托钵,来到穿珠师的家门口,技艺精湛的穿珠师正全神贯注地为国王穿着稀世珍贵的摩尼珠。穿珠师蓦然抬头,见比丘托钵立于家门,急忙起身迎请比丘入内,旋即准备饮食供养。此时,一只大鹅摇摇晃晃地走进屋内,见到地上的摩尼珠犹如一团赤肉,长颈一伸,巨喙一啄,一团赤肉转眼即入鹅腹。

  穿珠师恭敬供养比丘后,欲继续穿珠的工作,却遍寻不着摩尼珠,大惊失色:“我家贫穷,如今丢失了国王珍贵的宝珠,将如何偿还?”

  “还我珠来!”心急如焚、不分青红皂白的穿珠师大声地对比丘说着。

  “此珠为鹅所吞食,我今若告知实情,穿珠师必杀此鹅以取珠,我该如何用计,令免此患?”比丘内心不断地思忖。

  思惟既定,比丘说道:“为护他命,唯有以己身相代,除此别无他法。我今以此护戒之因,他日必成解脱圣果。”

  穿珠师听了,仍不明就里,大声威胁:“快把宝珠拿来!否则对你不利。”

  “我没拿你的宝珠”比丘从容地回答。“这里除了你,更无他人在此,难道是别人偷去了宝珠!”穿珠师边说边将大门关上。

  比丘顿时陷入绝境,犹如误入重围的孤鹿,求救无门。然而只见比丘面无惧色,从容整衣以待。

  穿珠师见状:“你想与我决斗?”

  “不,我不会与你搏斗。我只是遵循比丘即使身受巨苦,临终时仍不露身形的教诫,故先行整衣,以免遭你笞打时衣不蔽体。”

  见到比丘坚定沉着的神情,穿珠师心想:“不以棒棍相逼,是不可能要回宝珠了。”

  “啪!啪!啪!……”一阵棒打如雨点般落在比丘身上。

  “宝珠在那儿?快拿出来!”

  “我没拿你的宝珠!”身受巨痛的比丘仍旧如前回答着。

  穿珠师见比丘宁死亦不肯说出宝珠去向,不觉懊恼悲泣地向比丘顶礼说道:“我今虽扑打你,内心却深受痛苦的折磨,一者遗失宝珠,深恐国王降罪。二则为寻回宝珠而责打比丘,身造恶业。你是出家人,应断贪爱心,快还我宝珠,如此能令你不再受杖打之苦,亦让我免去国王的责罚及杖责比丘之罪。”

  比丘心生悲悯地说:“出家人捡拾破旧布为衣,乞讨为食,树下为家,以此为足。对于宝珠,实无贪取之心,为何你一昧将我当作偷贼?”

  “不用多说!”软硬兼施仍不得珠的穿珠师,更加瞋怒地杖打比丘,滴滴的鲜血从口鼻淌落地面。一旁无知的大鹅,见地上一摊鲜血,立即上前啄食。气极败坏的珠师,举取手中木棒,向鹅一击。

  “大鹅现在如何?”顾不得自身累累伤痕的比丘急声问道。“鹅是生、是死,与你何干?”穿珠师不悦地反问。

  比丘自行匍匐至鹅处,见鹅已死,伤心地说:“我忍受杖打的苦毒,只为让鹅得以存活。如今我命未绝,鹅却先我而死,原本希望护鹅命而得解脱的功德已无法成就。”

  “一鹅之死,区区小事,为何让你如此伤心悲切?”穿珠师大感不解。

  比丘答言:“往昔佛作菩萨时,为救度众生,不惜身命以救鸽;我今以恳切敬慎的心,欲学菩萨舍身护生的行止,愿牺牲自己的性命以保鹅命。怎知你一怒竟将鹅杀害,令我心愿不得成就。”穿珠师听完,犹不懂话中端倪,恳请比丘再为详说。

  “先前你入内准备饮食,不慎将摩尼宝珠拂落地面。宝珠映我赤色袈裟而成赤色,大鹅无知,将宝珠误为赤肉,即便吞食。我心思惟:‘你为取回宝珠,势必杀害此鹅。’因此为护鹅命,宁身受苦痛逼切,终不愿说出原委。”比丘娓娓道来。

  穿珠师取刀开剖鹅腹,一见宝珠,当下嚎啕大哭:“您为护鹅命,不惜舍身,而我失珠情急无智,却杖责比丘,实为愚痴。”于是向比丘五体投地礼拜忏悔,并且表示:“您清净的行止多么令人赞叹,坚定的戒行益发使人敬仰!为护鹅命虽身受极苦,仍坚持护戒无有毁犯,此事更是难能稀有!”

  忏悔后的穿珠师,恭送比丘还至住处,对其舍身护生持戒的慈悲行止,更生起无比的信敬尊重心。

  典故出自佛经:《大庄严论经·卷十一》

 

点我:

相关文章

梅花鹿为讨教交友秘诀去当招待员,结果……

梅花鹿为讨教交友秘诀去当招待员,结果……

  梅花鹿是一个不善于交朋友的动物。它的朋友很少,日子过得单调乏味,十分痛苦。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角马左右逢源,朋友如云,过得快活极了。  梅花鹿决心想办法改变自己。它想拥有许多好朋友。于是,有一天梅花...

化永法师:修行故事,琴玄

化永法师:修行故事,琴玄

  《莲华般若屋》一一  修行故事:  佛世时,佛陀坐下有个弟子叫二十亿,随佛出家几年了,虽很精进,但没有成就。  他见比他后来的人都证果了,心里就生退堕之意。  他想:我回家作居士,用我的钱护持...

以至诚心供佛,获大利益果报

以至诚心供佛,获大利益果报

  昔日,世尊在负弥城随缘度化。有一天,佛陀告知阿难尊者一起前往波婆城,尊者回答:“是的,世尊!”阿难随即严整衣钵,与诸大众随侍世尊,经末罗城来到波婆城的阇头园。  当时,有位名叫周那(又译纯陀)...

难行能行

难行能行

  从前在舍卫国有一个长者的儿子,由于过去世培植了善根,因此在听闻佛法之后,就发心出家。可是这个比丘却只喜欢和亲友眷属在一起,不喜欢和修道人一起生活,也不喜欢读诵经典,修持佛道。  有一天,佛陀叫这位...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二十七回拜婆须密多女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二十七回拜婆须密多女

  作者:妙闻  第二十七回 拜婆須密多女  诣险难国庄严城内  波希多女身闪金光  被光触者了性欲空  证无尽功德藏回向  这时,善财童子渐渐向南行去,一路上思惟着刚才从师子频申比丘尼那里所闻到...

合理的舍弃,才能得到更好的幸福

合理的舍弃,才能得到更好的幸福

  有一只狐狸,看到围墙里有一株葡萄树,枝上结满了诱人的葡萄。  狐狸馋涎欲滴,它四处寻找出口,终于发现了一个小洞,可是洞太小了,它的身体无法进入。  于是,它在围墙外绝食六天,饿瘦了自己,终于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