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即使得五种神通也无法避免死亡

【原文】

  所行非常,谓兴衰法。夫生辄死,此灭为乐。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无有地方所,脱之不受死。是务是吾作,当作令致是。人为此躁扰,履践老死忧。知此能自静,如是见生尽。比丘厌魔兵,从生死得度。

  《法句经》

  【注释】

  此为四个虽得五种神通的人,但还是不能避免死亡的故事,在《法句譬喻经》有所说明,佛在在世时,有梵志兄弟四人,各得五神通,得知自己七日后皆当命尽,于是商议:五通之力,反覆天地,手扪日月,移山住流,靡所不能,难道就不能避免此死亡吗?

  一人言:吾入海之中,上不出现,下不至底,无常杀鬼安知我处?

  一人言:我入须弥山中,然后将山重合,不留痕迹,无常杀鬼安知吾处?

  一人言:我当轻举,隐身在虚空中。无常杀鬼安知吾处?

  一人言:我当藏入热闹的街市中,无常杀鬼寻得一人带走就可以了,何必再寻找我?

  但七日之后,四人全部命终,犹果熟落。

  是务是吾作,当作令致是之后的偈颂,即佛因此事而说法,说明人的生死等都是由于自己的业力所致,由于无明贪爱而有生老病死的忧恼,如能自净其心,努力修行,就能尽此一生,灭除生死。比丘得知此理,厌生死魔兵,而从生死得度。

  【备注】

  《法句经》,是法救尊者从佛经中录出的偈颂集,如《大智度论》说:佛弟子抄集要偈。在中国及南传佛教有多个译本,此处所选的为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翻译的版本。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念佛人可以求早点往生吗

念佛人可以求早点往生吗

念佛之人,不复作生死业,然宿业未尽,何能即得往生。 若厌世心切,竭诚尽敬,专志念佛,求佛垂慈,早来接引,则亦有之。若自戕其生,以期往生,则便成枉死鬼矣。以彼工夫未到而自戕,当其正戕时,已经心失正念。...

念佛不出声心里默念可以吗

念佛不出声心里默念可以吗

问:请问师父,我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先去想厌离娑婆,然后欣求极乐,最后回归于一声佛号。那回归这一声佛号的时候,我们坐下来念佛号,像我们年纪大,念念就没声了,那我也就默念了。可是我现在有一个问题,有的时候...

忏悔的前提和方法

忏悔的前提和方法

问:恳请法师慈悲详解惭愧心和忏悔心以及如何忏悔? 宏海法师答:忏悔法门是佛法的初门,也是佛弟子一直修的加行。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就有忏悔业障。忏悔的前提必须要有惭愧。身为一个佛弟子如果没有惭愧心的话,...

在生活中怎样去包容他人的习性

在生活中怎样去包容他人的习性

问: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去包容他人的习性? 达真堪布答:我们并不会包容,甚至对别人生起嗔恨心,有伤害他人的行为,其实这些都是在自寻烦恼,自找痛苦。其实,就是你自己嗔恨,你自己心里不舒服,若是你去伤害他...

印光大师为何对女众出家甚是反对

印光大师为何对女众出家甚是反对

问:弟子在《印光法师文钞》中读到印祖对女众出家甚是反对,原文说若女众有信心者即令在家修行,万万不可令其出家,对此弟子心中倍感迷惑,请开示原由何在? 答:印祖在文钞中多处提到的这个观点,实则是秉承释尊起...

六个方法对治烦恼

六个方法对治烦恼

问:大师您好,我自己很容易为一些小事而感到烦恼,也很容易被别人一些细微的言行举止激怒。我知道这样不好,但是克制不了自己,请教大师应该怎么办。 星云大师答:你的这个问题是比较普遍的。很多人听到别人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