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学佛者的日常生活准则
编者按:学佛之后应该如何生活?应以何种心态应对日常?佛陀为我们总结了行为准则,性情柔和、学会忍辱要随身,万法皆空是根本,慈悲之心要常住。
【原文】:大慈悲为室,柔和忍辱衣,诸法空为座。
《妙法莲华经》卷四
【注释】:以慈悲为家,忍辱为衣,法空为座。
编者按:学佛之后应该如何生活?应以何种心态应对日常?佛陀为我们总结了行为准则,性情柔和、学会忍辱要随身,万法皆空是根本,慈悲之心要常住。
【原文】:大慈悲为室,柔和忍辱衣,诸法空为座。
《妙法莲华经》卷四
【注释】:以慈悲为家,忍辱为衣,法空为座。
许多人认为只有在深山老林中打坐才算修行,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事实上生活本身也是一种修行,吃饭、穿衣、睡觉等生活点滴都是在修行。 不能把生活当成修行,就无法将苦难转化成正能量,反而会把...
帮他改正错误,或矫正偏差,故名纠正。纠正是一种善意的行为,无私的奉献;令人趣吉避凶,改邪归正。然而,有一种人,对正义之事,表现的既热情又执着;恨不得天下人,马上都成为善人,眼里揉不进半粒...
一、向死而生净土宗以信、愿、行为三大纲宗。其中愿指的是愿离现实的染污世界,从这点上来看,实际上净土法已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信息。即此土八苦交煎不足恋,彼土快乐无极应当取,故此生不足恋,...
「超度」的真实意义是什么?很多人以为「超度」是超度亡灵。错!大错特错!佛教是为活人而存在的,不是为了亡者。所以超度,要超度什么?要超度四种:一、要超度知见;二、要超度亡灵;三、要超度烦恼...
问:受过三皈五戒的人是有护法神隐形保佑的,为何还会受到鬼神的骚扰呢? 大安法师答:念佛人和受了三皈五戒的人都有佛菩萨和善神护念。 但是,想要得到佛菩萨和善神护念,有一个前提,你是不是以真诚心求戒、守戒...
【原文】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