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从旷世奇才到佛门律宗祖师

李叔同(1880—1942),天津人,名文涛,字叔同,别号有200个之多,出家后名演音,法号弘一。

他是艺术史上的奇才,把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同时又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中国最早提倡话剧的人,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他在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多个领域,开中华文化艺术之先河。

李叔同出生时,据说有一只喜鹊衔着一支松枝飞来留在室内。父亲认为这是个吉兆,预示儿子将来必成社稷的栋梁之材。在李叔同四五岁时,父亲将那棵松枝郑重交给他,叮咛他好好保存。李叔同对这棵松枝十分重视,出家后也带在身边,直到圆寂。

李叔同母亲王太夫人于1905年在上海病逝,他扶灵回津。在葬仪上,他同哥哥文熙及家人的守旧思想发生了冲突。他坚决主张移风易俗,废除一切繁文缛节,另行新式丧礼。文熙及家人不得不做了让步。李叔同首先破“外丧不能进宅”的旧例,将灵柩停放在宅中大客厅的正中,然后在天津《大公报》上刊登“哀启”一则,后附有带简谱的“哀歌”二首。

追悼会上,改孝子跪地读祭文的旧例为致悼词,家人披麻戴孝改为穿黑色衣服,李叔同弹钢琴,唱悼歌。参加追悼会的有400多人。《大公报》连续发表文章,记叙会场盛况,轰动一时。李叔同这种大胆改革精神,使他的亲友们无不感叹:“李三爷办了一件奇事!”

有一次,李叔同约春柳社社员吴我尊在某日下午2时到他家里去。这一天,吴我尊迟到了5分钟,李叔同便不肯开门,在楼上开了窗对吴我尊说:“我约你是下午2时,现在时刻已过,我们再改约日期吧!”吴我尊只好怏怏而返。

李叔同娶过一位日本太太,有一天,他的岳母来看女儿,谈了半天,忽然天下雨了,岳母要借一把伞回去,但李叔同无论如何也不答应,对岳母说:“当初你女儿嫁给我的时候,并没有说过将来丈母娘要借雨伞的。”其脾气之怪,实在无出其右。

有一天,李叔同决定入大慈山去断食,他断食共17日,照了一张照片,照片的上端题字:李息翁先生断食后之像。这照片后来制成明信片分送朋友。像的下面用铅字排印着:某年某日,入大慈山断食十七日,身心灵化,欢乐康強欣欣道人记。他学道的时候很短,断食以后不久他就学佛。

弘一法师修行历时24年,他一贯到底,修行功夫愈进愈深。初修净土宗,后修律宗。律宗是讲究戒律的,一举一动,都有戒律,严肃认真之极,这是佛门中最难修的一宗,数百年来,传统断绝,直到弘一法师方才复兴,所以佛门中称他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弘一法师于日间订有阅读、讲律和礼诵等常课,绝不浪费时间。到了天将薄暮,则持珠念佛,经行散步,入晚即就寝,绝少点灯,怜蛾不点灯。律中规定,穿不过三衣,食不愈午时,他都严守不越,以戒贪奢之念。他所穿之衣无过三件,即使严冬亦是如此。有人送他夹衫厚衣,皆转赠别人。池自坡剃以后,其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之俭约与克制,足为教内持律的模范。

1942年九月初四,弘一法师圆寂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他临终前写下四个大字:“悲欣交集”。他出家二十多年,身边的遗物,只是一件补了224块补钉的破僧袍,只此无二,然而这224个补钉青灰相间,褴褛不堪,即象征着旧世界的千疮百孔,又是一个苦行僧的标志。

人们崇拜他伟大的人格,崇拜他学什么都到“家”,干什么都到“底”,做和尚也做到了家,成为一代名僧,为中国近代佛教律宗的代表人物。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大乘和小乘空性的区别是什么?

大乘和小乘空性的区别是什么?

小乘空,是指藏教的见一切法实有的析空,分析人是有四大假合而成,乃至分析五蕴、十二入、十八界色心二法,皆由极微、极刹那而成,四大离散,心念飘零,我相终无所得;通教体空,虽为大乘初门,了知人我,皆乃如幻造...

内心有感,外在有应

内心有感,外在有应

问:师父您好!我有一个疑问,佛菩萨为什么不在众生面前显示神通,让肉眼凡胎的人类亲眼看到佛菩萨的真实存在?这样人们容易相信因果不虚,善恶有报,就不敢作恶了。 学诚法师:因神通而起的信心,来得快去得也快。...

受五戒后饮酒需要重新受戒吗

受五戒后饮酒需要重新受戒吗

问:弟子已受过五戒,但在年终的年会上不得已喝了酒,请问法师是否需要重新受,还是怎样?感恩法师。 容通法师答:我们受了五戒,本来是没有任何理由再去喝酒的,但是到了年终的年会上,可能因为种种原因,避免不了...

明一法师:如何忏悔业障? 八 功德及回向

明一法师:如何忏悔业障? 八 功德及回向

八.功德及回向 经中云:“然诸福中,忏悔为最,除大障故,生大善故”。忏悔业障能使我们顺利完成修行的事业,减少修行路上的坎坷,最终成佛做祖。忏悔业障有这么多的好...

与他人交谈时应注意什么

与他人交谈时应注意什么

问:与他人交谈时,应该注意什么? 达真堪布答:我们跟别人交谈的时候,内心要有正知正念,真心实意。这样说话,语言就有力量。而且要说好听的话,说有意义的话。你要有发心,而且发心必须要清净,这样才有力量,才...

亲人临终不愿往生,该如何劝导

亲人临终不愿往生,该如何劝导

问:我的亲人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亲人并没有求生净土的愿望,我应该如何帮助他? 大安法师答:这时候你要善巧一下,他肯定还是想身体健康嘛。很多人死到临头,他也想哪怕多活一分钟也不择手段,不惜一切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