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和小乘空性的区别是什么?

小乘空,是指藏教的见一切法实有的析空,分析人是有四大假合而成,乃至分析五蕴、十二入、十八界色心二法,皆由极微、极刹那而成,四大离散,心念飘零,我相终无所得;通教体空,虽为大乘初门,了知人我,皆乃如幻造作,如空中花、水中月,非我非人,当体了不可得,比析空稍利一层,然归趣无别,其目的皆是为了破一切我执颠倒,是偏空意(通教钝根,只识偏空,通教利根,通第一义空)。 而大乘唯有空而不空的第一义空。其空者,依不空之妙有而建立,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其目的是为显示真如实相之意,破除一切人法二执。空不可得,假不可得,中道亦不可得,虽空假中不可得,而三谛宛然,是为空意,是即破即立义,破者,破除一切虚妄执着,立者,显示一切究竟实际也。

由此故知,小乘之空仍有空相可得,非究竟空,大乘之空,空有不二,只为离虚妄之念以显实故。由此可知,大小乘空者,虽同名为空,而立义迥别也。

(天台说空,不单名小乘空,乃名三藏教,析空观是也。因其行人根钝慧浅,不了空中具一切法之中道实相,故虽有发菩提心之菩萨,但仍以证得偏空佛性为究竟解脱,故智浅而志劣,但证阿罗汉为三藏教中“佛”也。因未圆满度尽众生,故慈悲力弱,假名为佛;因未破根本无明,故有教而无人,止于化城。然通[利根]、别、圆三教之菩萨,非但知空,又知不空,故可从空出假,广学一切法,发无上志意,以中道实相为究竟,以二死永亡为极致,以圆证三德为圆满,究竟永登涅槃山顶。如《法华》所云:“汝证一切智,十力等佛法,具三十二相,乃是真实灭。)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学佛后一定要吃素吗

学佛后一定要吃素吗

从目前教界来看,汉传佛教吃素,藏传佛教吃肉,南传佛教则是有肉吃肉,有素吃素。其中,有客观上的原因。南传佛教是乞食,施主给什么就吃什么。藏传佛教地区,过去因为蔬菜匮乏,只能吃肉,因此有所开许,不过现在情...

经书损旧佛像磕碰,该如何处理

经书损旧佛像磕碰,该如何处理

问:经书损旧、佛像磕碰,怎么处理才恭敬如法呢? 上海玉佛禅寺:此事古德曾有主张:一、可重装之;二、如不能重装矣,宜埋之净地,然必择无人倾倒污秽处埋为佳。如是木像朽烂已极者,亦不妨择地焚化,然后将灰埋于...

拜88佛和拜阿弥陀佛是否有同等的作用

拜88佛和拜阿弥陀佛是否有同等的作用

问:请问师父,师父说忏悔业障要拜八十八佛,不过我们如果每天以拜佛的方式,有没有起到忏悔的同等作用?谢谢! 净界法师答:大乘的忏悔必须有三个条件:忏悔、皈依、发愿。因为你忏悔的过程,一定要仰仗佛菩萨的加...

「执着」应该怎么理解

「执着」应该怎么理解

问:关于执著这个词,应该怎样理解? 大安法师答:执著这个词,它主要是对于我们业力凡夫而言:对这个世间的一切法,无论是色法、心法,凡夫法、圣贤法,善法、恶法这些,他不了解真相,他认为这些法是真实的。既然...

演培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忏悔品第六

演培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忏悔品第六

六祖坛经讲记 忏悔品第六 佛教有无量无边法门,忏悔却是重要法门之一。本品专讲忏悔,叫做忏悔品;德异本叫传香忏悔品;兴盛本叫传香忏悔发愿门。品名虽不同,要皆讲忏...

若想往生极乐世界,需先孝养父母

若想往生极乐世界,需先孝养父母

  在人世间修学佛法,不离哪三件要事?为何孝养父母为百行之首?修学佛法,不离世间法,学佛修行者,孝行即是佛行,做人要饮水思源,孝养父母是百行之先、万善之门,没有孝养父母的心,而想追求佛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