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和小乘空性的区别是什么?

小乘空,是指藏教的见一切法实有的析空,分析人是有四大假合而成,乃至分析五蕴、十二入、十八界色心二法,皆由极微、极刹那而成,四大离散,心念飘零,我相终无所得;通教体空,虽为大乘初门,了知人我,皆乃如幻造作,如空中花、水中月,非我非人,当体了不可得,比析空稍利一层,然归趣无别,其目的皆是为了破一切我执颠倒,是偏空意(通教钝根,只识偏空,通教利根,通第一义空)。 而大乘唯有空而不空的第一义空。其空者,依不空之妙有而建立,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其目的是为显示真如实相之意,破除一切人法二执。空不可得,假不可得,中道亦不可得,虽空假中不可得,而三谛宛然,是为空意,是即破即立义,破者,破除一切虚妄执着,立者,显示一切究竟实际也。

由此故知,小乘之空仍有空相可得,非究竟空,大乘之空,空有不二,只为离虚妄之念以显实故。由此可知,大小乘空者,虽同名为空,而立义迥别也。

(天台说空,不单名小乘空,乃名三藏教,析空观是也。因其行人根钝慧浅,不了空中具一切法之中道实相,故虽有发菩提心之菩萨,但仍以证得偏空佛性为究竟解脱,故智浅而志劣,但证阿罗汉为三藏教中“佛”也。因未圆满度尽众生,故慈悲力弱,假名为佛;因未破根本无明,故有教而无人,止于化城。然通[利根]、别、圆三教之菩萨,非但知空,又知不空,故可从空出假,广学一切法,发无上志意,以中道实相为究竟,以二死永亡为极致,以圆证三德为圆满,究竟永登涅槃山顶。如《法华》所云:“汝证一切智,十力等佛法,具三十二相,乃是真实灭。)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湖南省佛教协会

湖南省佛教协会

湖南省佛教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是经湖南省委、省政府批准,在省委统战部、省政府宗教事务局领导下的全省各民族佛教徒联合的爱国团体和教务组织。协会最高权力机构是全省代表会议,会务最高执行机构是理事会。协...

何谓专修?何谓杂修?

何谓专修?何谓杂修?

问:在修学佛法过程中,有专修与杂修,何谓专修?何谓杂修? 衍慈法师答:佛法无边,菩提之道,无非是要令众生觉悟,乃至成佛。至于我们修行,如何辨别专修与杂修。引善导大师之开示:专修者包括身口意三业,身业专...

真的好怕死,怎样才能不「死」

真的好怕死,怎样才能不「死」

问:印祖一再地说不要怕死,可是我真的好怕死,生活的主题也是怎样锻炼身体。请法师开示怎样才能不怕死? 宏海法师答:确实是这样。我们现在在生死中,人活百岁必有一死,说要了生死,但还是会怕死。我们净土的同...

如何将治病和修行结合起来

如何将治病和修行结合起来

问:请问患慢性疾病多年,如何将治病和修行结合起来? 嘎玛仁波切答:任何业力,当变成定业以后,比如慢性疾病、重大疾病,你想要完全恢复之前的状态,是很难的。随着学佛、修行,会乐观看待自己的疾病,积极安排好...

十六个字诠释世上最无私的爱

十六个字诠释世上最无私的爱

  编者按:谁是你最亲密的人?你觉得哪种爱是无私的?你是否已经为人父、为人母?父爱与母爱是博大的、无私的,望你永远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我们成为父母后,应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佛陀的成长之...

 为什么要佩戴佛珠?

为什么要佩戴佛珠?

为什么要佩戴佛珠?   佩戴佛珠即是提醒自己坦然应对各种境遇、善调己心、遇事回融、不忧不怖、不骄不躁,减少不健康心理对自己的控制。如此,安心息,真心显。曰“心净则国土净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