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看见帅哥意乱情迷突然发生悲惨一幕

  一日,邻近舍卫城的村庄中,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有位妇人抱着孩子、拿着水瓶,准备到井边汲水。当时离井不远处,正坐着一位容貌端正的男子在弹琴自娱。

  妇人听到美妙的琴音,又看到男子潇洒的身影,不禁为其所吸引,而这名男子也情不自禁地注视着妇人。一时意乱情迷、失去理智的妇人,不知不觉中竟错将孩子当成水桶,悬绑于井中,等到妇人回过神时,才发现孩子已经死在井里。

  妇人一时悲愤,懊悔不已,捶胸痛哭地说:“都是因为自己的一念染污心,才犯下这不可挽回的过错!”

  佛陀知道了这件事后,便集合大众至讲堂,将这段因缘宣说一遍。

  世尊开示大众:“淫欲炽盛能坏人善根,所以淫欲心重的人,不但无法辨别善恶,不重视道德操守的清白,亦不知寻求解脱之法。

  这一类的人不知惭愧,宁可受人轻贱侮辱,也不愿意断除淫心。一念淫心起,亦可能会犯下杀害父母等五逆重罪,甚至违背佛法、轻慢佛法。”

  接着,世尊即为大众开示一个因淫心而犯下大错的故事:

  曾经有一对夫妻,育有一子,疼爱有加。然而这个孩子不学好,常常犯下奸淫女色之事。

  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男子淫心又犯,拿着刀准备到镇上找人寻欢作乐。这时男子的母亲正好发现,担心孩子夜晚出门会发生事情,苦苦哀求,希望能打消他的念头。

  但男子色胆包天,铁了心就是要走,因此大声斥责威胁,如果不让他出门,就不顾母子之情。母亲爱子心切,宁可不要性命,也不愿意见到孩子出事。

  于是在几番争执后,男子执刀杀了母亲,头也不回地前往镇上。

  男子来到一女子家,敲门请求让他进去,并且诵了一首偈子跟她表明:“淫恚诸根羸,为想所谬误,不虑众事业,为愚暗覆盖。念汝取母害,折伏犹汝奴,翘立在门外,如客附使役。”

  女子知道后,非常愤怒地说: “像你这种忘恩背义之人,连养育自己、对自己有大恩的母亲都能杀害,还会有什么人性可言!快点离开我家!”

  男子不肯离去,几番哀求,女子更加严厉诃斥:“我宁可投身入火、自跳山谷、为禽兽所食,也不愿与你这种人为伴!”

  男子听了这一番话后,只好黯然离开,结果在回家途中,被一群埋伏在路旁的贼寇所围堵。寡不敌众的男子在打斗中为贼所杀,死后堕阿鼻地狱,受苦无量。

  世尊说完后,再次提醒比丘,淫欲之害,为祸甚大,不但自己造业,更会危及他人,犹如自己饮毒,又教他人共饮,不可不慎。

  ——典故摘自:《出曜经 卷四》

  省思:

  古人说:“万恶淫为首”,可知淫欲是一切罪恶的渊薮,一切的恶行都由最初的一念偏差而来。

  《四十二章经》亦云:“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立身处世,当端正心念,守道清白,远离爱欲的垢染。人品方能高洁,行道也才能有成。

  本文转自大风号“人得好意其福难量”

 

点我:

相关文章

普陀洛迦山开山故事:几宝岭和悦岭庵

普陀洛迦山开山故事:几宝岭和悦岭庵

  千步沙和百步沙连接处,有个突出的小山头,象只紧靠坐椅的茶几,上面散落着许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头,好似无数珍珠宝贝堆放在茶几上。因此,人们把这个地方叫作几宝岭。传说这些石头,还真的是珍珠玛瑙...

佛陀的劝诫

佛陀的劝诫

  “阿难陀,僧团希望从我这里得到什么?我讲授佛法,没有显密之分。在真理面前,佛陀没有一般老师捏紧的拳头。有人也许会认为:‘我将领导僧团’,或‘僧团应依附于我’,或‘我要对僧团事务有所指导’。” ...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25、胜者王求福德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25、胜者王求福德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百业经》:角宿大象被诱等流两世还俗88

《百业经》:角宿大象被诱等流两世还俗88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释迦牟尼佛广传》五.安忍品-59、碧绿不生嗔恨

《释迦牟尼佛广传》五.安忍品-59、碧绿不生嗔恨

  释迦牟尼佛广传(上)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五安忍品  59、碧绿不生嗔恨  久远之前,鹿野苑中由梵施国王主持国政,当时举国上下人人快乐圆满。梵施王有一婆罗门大臣,此大臣有一...

禅师大慈悲为救野鸡不惜割舍自己耳朵

禅师大慈悲为救野鸡不惜割舍自己耳朵

  编者按:智舜禅师为了救一只野鸡,甘愿舍弃自己的双耳,这是何等的慈悲。星云大师用这个小故事给了我们最好的启示。孟子说:“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智舜禅师的德行,证实了这句话。这也是禅师视四大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