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授三坛大戒管理办法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确保汉传佛教传戒工作如法如律,促进中国佛教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和《汉传佛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举办传戒法会,须经中国佛教协会统筹安排、审批。未获中国佛教协会正式批准,不得发布与传戒法会相关的公告。

第三条 中国佛教协会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为传戒法会的主办单位,寺院为传戒法会的承办单位。

第四条 全国汉传佛教传授三坛大戒,每年安排十次左右。原则上,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一年只能申请主办一次传戒法会。

第五条 传授三坛大戒的新戒人数,每期在三百五十人以内(同期传授二部僧戒的二座寺院,每寺不超过三百五十人)。

第六条 传授比丘尼戒一律实行二部僧授戒制度,传授本法尼戒应在尼众寺院进行。

第七条 受戒人员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和主办传戒法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应按照《汉传佛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办法》第六条的规定做好相应的佛教教职人员备案材料提交和受戒情况告知工作。

第八条 传戒寺院所需戒牒一律由中国佛教协会统一印制、编号、颁发。

第九条 传戒期间,必须分别讲授戒本,组织新戒学习戒相律仪,不得举办与传戒法会无关的其他活动。戒期不得少于一个月。传戒仪轨中烫香疤的习俗,应予废止。

第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须在传戒法会结束后一月内,将传戒工作总结上报中国佛教协会。

二、传戒寺院的条件和资格认定

第十一条 寺院必须具备下列条件,方可提出传戒申请:

(一)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

(二)纲领执事健全,有一人以上具备十师资格,常住比丘或比丘尼二十人以上;

(三)僧团道风纯正,僧众戒行清净,早晚功课、过堂用斋、半月诵戒、结夏安居、坐禅念佛等修学活动运作正常;

(四)大殿、戒堂、斋堂、僧寮等法务、生活设施可供三百五十名戒子需用,戒坛的设立与布置,须如法如律,清净庄严;

(五)同期传授二部僧戒应有二座寺院作为传戒场所,分别为男众寺院和尼众寺院。

第十二条 申请举办传戒法会,须履行以下程序:

(一)由拟传戒寺院向所在县(市、区、旗)或设区的市(地、州、盟)佛教协会提出申请;

(二)经所在地的县(市、区、旗)或设区的市(地、州、盟)佛教协会审核并经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后,由所在地的县(市、区、旗)或设区的市(地、州、盟)佛教协会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提出申请;

(三)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审核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提前半年将拟传戒的时间、地点、人数、三师七证及开堂、陪堂名单与简历等,据实向中国佛教协会申报。

三、传戒师承的条件和资格认定

第十三条 传戒十师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爱国爱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宗教和睦与社会稳定,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信仰纯正,法相庄严,身心健康;

(三)持戒清净,熟悉毗尼作持和传戒仪轨;

(四)通达经律,能开导后学;

(五)三师戒腊十五夏以上(尼和尚十七夏以上),尊证戒腊十夏以上(尼尊证十二夏以上)。三师在初、二、三坛请戒正授之时,七证在二坛正授之时不得随意更换。

第十四条 三师七证由传戒寺院推举,经所在市(县)佛教协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征得相应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后报中国佛教协会审批。

第十五条 开堂、陪堂等引礼师必须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戒行清净,通达毗尼作持和传戒仪轨,堪为大众师表,身心健康,有组织办事能力。开堂戒腊十夏以上(尼开堂戒腊十二夏以上)、陪堂等引礼师戒腊五夏以上(尼陪堂等引礼师戒腊七夏以上)。

第十六条 礼请香港、澳门、台湾及国外法师担任羯磨师、教授师及尊证师,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事先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后,报中国佛教协会审批。

四、受戒人员的条件和资格认定

第十七条 受戒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爱国爱教,遵纪守法;

(二)信仰纯正,勤修三学,遵守教义教规,品行端正;

(三)年龄在20周岁至59周岁之间,六根具足,身心健康,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四)剃度后,男众在寺院修学一年以上,女众在寺院修学两年以上;

(五)有一定佛教学识,能独立完成日常课诵和具备基本佛事法务活动能力。

第十八条 受戒人员求授三坛大戒,须履行以下程序:

(一)经剃度师同意后,向所在寺院提出书面申请。

(二)所在寺院审核同意后,报所在地佛教协会。

(三)所在地佛教协会审核同意后,逐级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

(四)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审核同意后,受戒人员持身份证原件、载有最新的登记项目变更更正信息的户口簿复印件及剃度师戒牒复印件,常住寺院和所在地的县(市、区、旗)或设区的市(地、州、盟)佛教协会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的相关证明,报举办传戒法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审核;举办传戒法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会同传戒寺院有关执事审核无误后,予以登记。

(五)受戒人员若为佛学院在读学僧,经剃度师同意后,也可向所在佛学院提出书面申请,所在佛学院审核同意后,报举办该佛学院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中国佛教协会举办的佛教院校审核同意后,报中国佛教协会。佛教协会审核同意后,受戒人员持身份证原件、载有最新的登记项目变更更正信息的户口簿复印件及剃度师戒牒复印件,所在佛学院和举办该佛学院的佛教协会的相关证明,报举办传戒法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审核;举办传戒法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会同传戒寺院有关执事审核无误后,予以登记。

(六)受戒人员进堂前,举办传戒法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和传戒寺院,须做好审核登记工作,填写《新戒统计表》,整理好相关数据和电子文档,请民政、公安等部门对其是否存在婚姻关系、是否涉嫌犯罪等情况进行核实;并须对其进行面试,考察是否具有一定佛教学识和理解受戒意义,能否背诵《朝暮课诵》《沙弥律仪要略》和《毗尼日用切要》。

第十九条 受戒人员,以举办传戒法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寺院常住沙弥或沙弥尼为主,外省要求受戒人员,必须由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征得传戒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的同意,并开具证明,介绍前往受戒。

第二十条 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及国外人士求戒,须基本符合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条件,持本人有效证件以及所在地有关团体、寺院的介绍信,向举办传戒法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提出受戒申请。经举办传戒法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审核,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报中国佛教协会备案后,传戒寺院方可接收。

五、处罚规定

第二十一条 凡违反本办法第二条、第十一条规定,擅自举行传戒活动的,其传戒活动及所发戒牒均为无效,并应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予以追责。

第二十二条 凡违反本办法第五条规定,对未经批准的超出名额不发戒牒。

第二十三条 凡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擅自印发戒牒的,所发戒牒无效,并应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予以追责。

六、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中国佛教协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在家居士不想过世俗的生活,该怎么办

在家居士不想过世俗的生活,该怎么办

问:师父您好!我是一个在家居士,快三十了,没有结婚,不想过世俗的生活,想去寺院。朋友们说我是在逃避,我觉得朋友们说的在理,因为我并没有发出大菩提心来,可是在尘世生活又感觉很痛苦,一直纠结,不知道该怎么...

如何理解「一切法皆是佛法」

如何理解「一切法皆是佛法」

问:《金刚经》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是什么意思? 成刚法师答:一切法就是一切事物,体性空寂,法法皆实相。如果是佛法,我们妄想执着它,那么举体都是妄想,就不是佛法,而是众生法了;众生法,我们不妄想执着它,...

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好落实菩提心

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好落实菩提心

问:日常的生活中如何更好地落实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学处? 达真堪布答: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很多人为了能够吃得好一点、穿得好一点、住得好一点而去欺骗众生,或者伤害众生的生命。我们不能那么不公平,那么不讲道...

​菩提伽耶

​菩提伽耶

梵名Buddha -gaya^ 。又称菩提道场(梵Bodhi -man!d!a )、佛陀伽耶、摩诃菩提(梵Maha^ -bodhi )、菩提场。为佛陀成正觉之地。位于印度比哈尔(Bihar)南部伽耶市...

普陀山传说 | 古佛洞的故事

普陀山传说 | 古佛洞的故事

古佛洞,为普陀山八十八庵之一,在飞沙岙东上。依山傍海,清静幽绝,是普陀山唯一出过全身舍利(肉身菩萨)的寺院,在民国一度香火鼎盛。新中国成立后,废弃半个世纪,如今又山门重开。●肉身传说话说仁光有两个徒弟...

佛门中三德六味是何意?

佛门中三德六味是何意?

佛教说:凡是办造饮食的地方皆叫做“大寮 ”。在《维摩诘经·香积佛品》里提到,香积佛国饮食的香气为十方三界第一,他们会用香饭供养诸佛菩萨,因此佛门的大寮又被称为“香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