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佛教起源是在什么时候?

中国佛教的起源:佛教初传中国,有各种说法,其中比较古老而最负盛名者,当推后汉明帝的感梦求法说,据晋袁宏《后汉纪》的记录:初,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项有日月光,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得无是乎!

于是遣使天竺,问其道术,而图其形像焉。

此一说法被视为中国佛教的起源。

汉明帝十年,有印度僧人用白马驮着经书到达洛阳。

在明帝的首肯之下,佛教文化得以在中国传播。

当时中国的行政机关有八个,以寺为名,因考虑到陆续从印度赶来的僧人不便于长期居于外交部,于是在八部之外另设一个专门接待僧人的国宾馆。

为纪念驮经而累死的白马们,国宾馆定名为白马寺,这就是是中国寺庙的雏形。

为何世界上只有中国能够接受并发扬佛教文化,这是因为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故。

佛教分小乘和大乘,可以说中国的儒家文化就是小乘的代表。

用一句儒家的话来解释小乘和大乘,那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小乘,穷者也,反之,即大乘。

还有儒家的礼义仁智信和佛教的五戒杀盗淫妄酒也有逻辑上的联系。

失礼则伦常皆失,是为邪淫;无智则常铤而走险,是为偷盗;少仁则邪念动,是为杀孽;无信则借醉消忧,是为饮酒;不义则语无定数,是为妄语。

最初的佛教弟子被禁止吃的的只是荤(读熏,佛教的腥才是我们所指的荤),就是指葱、韭菜、大蒜等有气味的菜。

当时佛教没有严格要求禁止吃肉,只要所吃的动物并非因你而死。

到市场点杀活鸡就是犯杀生戒,这就好比买凶杀人,判得最重的是买方,余者只是分红。

关于后来为什么僧人不得吃肉,有两个说法,都和南北朝的梁武帝萧衍有直接关系。

一,萧衍及其信奉佛教,他老人家自己吃长素,于是下了圣旨,天下所有佛门弟子皆不准吃肉;第二,萧衍读罢佛经,认为要解决杀生问题,就得从根本上下手,都不吃肉了自然就无人杀生了,于是禁肉。

汉传佛教(大乘佛教) 传入中国汉族地区的佛教,经过长期的经典传译、讲习、融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具有民族特点的各种学派和宗派;并外传朝鲜、日本和越南。

佛教传入中国汉地年代,学术界尚无定论。

古代汉文史籍中,有秦始皇时沙门室利防等18人到中国的记载。

据《善见律毗婆沙》记述,在阿育王时代,佛教第三次结集后,曾派大德摩诃勒弃多至臾那世界(原注:汉地);派末世摩至雪山边国。

西藏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称达摩阿育王时,高僧善见至大支那弘法。

南璺佛教史书则称派末世摩至支那。

以上这些布教活动因无译述遗迹传世,无法证实 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俗称喇嘛数)。

10世纪后半期形成。

13世纪中开始流传于蒙古地区,至今,蒙古、土、裕固等民族,仍多信奉藏传佛教。

佛教何时传入西藏,说法不一,但正式传入西藏,应在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执政时期。

此时,西藏正式被统一,并且创立了统一的藏文字,为了加强和稳固统一的政权,松赞干布对佛教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及支持,先后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唐朝文成公主。

二位公主皆来自佛教盛行的国家,她们在进藏的同时,带来了大批的佛经和佛像。

期间从内地及西域陆续来了一批佛教僧人传播佛法。

南传佛教(小乘佛教) 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佛教,属巴利语系,亦即南传的上座部佛教,它和北传的小乘佛教在教义、学说上都有不同的发展而各具特色。

中国汉文大藏经中关于北传小乘的经律、论三藏都有比较完备的译本。

高僧法显曾到师子国(今斯里兰卡)抄写经律,但所携回译出的《杂阿含经》原本是否为巴利语已不可考。

南朝齐永明七年(489)译出的《善见律毗婆沙》和梁天监十四年(515)译出的《解脱道论》则出于南传。

中国律宗奉行的法藏部《四分律》也和南传同一系统。

律宗解释律义即常引《善见律毗婆沙》之说。

中国出家尼众的得戒最初也由师子国比丘尼铁萨罗等十余人前来传授。

故汉地戒律与南传有很深渊源。

在教义方面也有很多共同的内容。

在南传三藏中《小部》的《本行藏》即集录各种波罗蜜行的事亦,承认佛道不与声闻道共,为大乘理论之先河。

尤其主张 心性本净,为客尘染的思想,也符合南天竺一乘宗的含生同一真性,客尘障故的初期禅宗根本思想。

近代研究发现,达摩的壁观,可能与南传定学从地遍处入手应用地色曼茶罗有关。

由此可见,南传巴利语系佛教与汉传大乘佛教具有深厚错综的关系。

南传巴利语系上座部佛教有史料可征的约在7世纪中由缅甸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

最初未立塔寺,经典亦只口耳相传。

约在11世纪前后,因战事波及,人员逃散,佛教也随之消失。

战事平息后,佛教由勐润(今泰国清边一带)经缅甸景栋传西双版纳,并随之传入泰润文书写的佛经。

这就是现在傣族地区的润派佛教。

此外,另有缅甸摆庄派佛教传入德宏州等地。

至南宋景炎二年(1277)傣文创制后始有刻写贝叶经文。

明隆庆三年(1569),缅甸金莲公主嫁与第十九代宣慰使刀应勐时,缅甸国王派僧团携三藏典籍及佛像随来传教。

最初在景洪地区兴建大批塔寺,不低度缅僧双将佛教传至德宏、耿马、孟连等地,尔后上座部佛教就盛行于这些地区的傣族中。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神奇!只要宣讲此经就能消弭七种灾难

神奇!只要宣讲此经就能消弭七种灾难

【原文】   吾今所化百亿须弥,百亿日月,一一须弥有四天下。其南阎浮提,有十六大国,五百中国,十千小国。其国土中有七可难,一切国王为是难故,讲读般若波罗蜜,七难即灭,七福即生,万姓安乐,帝王...

不再纠缠才是真正的忏悔

不再纠缠才是真正的忏悔

【原文】   复次,善男子!言忏悔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   《华严经》   【注释】   所谓忏者即是忏其前面所做的罪恶,忏是告别的意思,不再做...

生活中怎样做到闻思修并行

生活中怎样做到闻思修并行

问:在当下的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闻思修并行? 希阿荣博堪布答:一般人繁忙的日常生活中,能用在闻思修上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最好是为修而闻思,把重点放在实修上。闻思的目的主要是获得正确的见解,有了正见之后...

念佛是否以摄心为上

念佛是否以摄心为上

问:若有安静的时间总想看经书听开示,请问师父,是不是这一句佛号,还是以摄心为上? 宏海法师答:当然以摄心为上,摄心的质量是不一样的,经典里面说了,散心念念一句消六十亿劫的生死重罪,摄心念消八十亿劫生死...

信力不够,心就容易散乱

信力不够,心就容易散乱

问:请教法师,现在念经持咒持名号,均是散乱心,心口相违,愿力不够,定力不够,如何行持?请法师慈悲开示。 宏海法师答:真的惭愧,散乱心是我们凡夫的通病。我们过去造业的频率太快了,福报也越来越浅,定慧就...

原来这才是产生疾病的根本原因!

原来这才是产生疾病的根本原因!

  人的情绪是怎样产生的?心向外求取为何易种下疾病的因?心向外攀缘时会产生感受和情绪,如喜欢与讨厌。对喜欢的事我们想办法得到,对不喜欢的事开始逃避或用各种手段对付,就会种下各种轮回的业因。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