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法四大菩萨

佛教中菩萨众多,代表各种本原,其中法力最高深的四位菩萨合称“大乘佛法四大菩萨”,分别是般若智慧的文殊菩萨、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德行圆满的普贤菩萨、解救苦难的地藏菩萨。这四大菩萨还有各自的道场,下面让我们详细了解这四大菩萨。

文殊菩萨

1、文殊菩萨,般若智慧

智、悲、行、愿是佛教四大菩萨的代表,其中文殊菩萨代表聪明智慧,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法王子。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左右胁侍,世称“华严三圣”。应化道场为山西五台山。也叫大智菩萨。

依照佛教典籍所载,文殊菩萨是过去世无量诸佛的老师,曾经引导无数的修行者证得佛果。在《放钵经》中,佛陀也说:今我得以成佛,都是文殊菩萨的恩德!过去无数诸佛,也都是文殊师利弟子,未来当成佛者,也都是文殊菩萨威神力所致。就好像世间的小孩有父母一样,文殊菩萨是一切众生在佛道中的父母。

观世音菩萨

2、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

不管是八大菩萨、还是四大菩萨,观世音菩萨绝对是大家的最爱,只因四大名著之《西游记》泰国深入人心,怀有大慈大悲之心的观世音,以救苦救难为目的。观世音菩萨是久已成就的古佛,号“正法明如来”为度众生倒驾慈航。观音菩萨,乃是天上慈航大士下凡, 古时候妙庄国国王和皇后都很善良 ,皇后怀胎18个月慈航大士投胎排名三公主 名叫妙善,她从小吃了很多苦, 由大香山奶妈养大 , 长大以后苦读佛经 ,为妙庄国和大香山人民徐恶扬善 ,大慈大悲 ,在紫竹林休炼成为观世音菩萨, 为天下人普度众生 ,一心向善, 从此观世音菩萨是我们崇拜的好菩萨 ,有求必应 让国家安定, 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

普贤菩萨

3、普贤菩萨,德行圆满

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为本愿,从一者礼敬诸佛到十者普皆回向。都体现菩萨度众生的愿力,普贤菩萨无有退转的心更是不可思议。一时做善事、利益众生、修行不难,一辈子做善事、利益众生、修行就难,而普贤菩萨指导我们正是身无疲惫地去行去做,才是普贤菩萨的度众特点。

普贤是菩萨行的表征,任何一个众生,实践菩萨行圆满之时,就是普贤菩萨,而圆满普贤的果位就是毗卢遮那如来,众生具足着普贤之因,也就是毗卢遮那佛性。

地藏菩萨

4、地藏菩萨,解救苦难

地藏菩萨,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所以得名。佛典载,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在久远劫以来就不断发愿要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所以这位菩萨同时以“大孝”和“大愿”的德业被佛教广为弘传。也因此被普遍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并且成为了汉传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唐朝来华求法的地藏比丘被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这位出身新罗王族的僧人所在的安徽九华山也被视为地藏菩萨的应化道场,并因此成为了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千百年来香火鼎盛。

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记载:过去无量劫前,有一位婆罗门种姓的女子,“其母信邪,常轻三宝”,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婆罗门女知母生前不积善因,死后必堕恶趣,遂变卖家宅,供养佛寺。后受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指点,以念佛力来到地狱,见到鬼王无毒,得知因自己供养佛、寺并念佛之功德,使自己的母亲以及其他地狱的罪人,得以脱离地狱之苦,超拔升天,婆罗门女便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像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释迦牟尼佛告诉文殊菩萨,当时的婆罗门女,就是现在的地藏菩萨。

四大菩萨道场:中国佛教四大道场,即通常所说的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分别是: 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浙江普陀山(观世音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有人障碍我们念佛,还应该顺从吗

有人障碍我们念佛,还应该顺从吗

问:请问法师,如果有人障碍我们念佛,还应该顺从吗? 大安法师答:这个人为什么会障碍你学佛呀?那这个人是谁呀?这个众生可不就是你心内的众生吗?你如果修行好,念佛好,你就能转化他,随顺而转。 如果这个人老...

宏海法师:学佛答疑

宏海法师:学佛答疑

性仁法师致感恩辞: 在没有请法师回答问题之前,我先讲几句话。这次特别感恩上宏下海法师慈悲,到这边给我们同修带来佛法的甘露。让我们在菩提的道路上,在修行的过程当中,通过法师的开导跟演讲,让我们增加了信...

大乘小乘的乘是什么意思?

大乘小乘的乘是什么意思?

早期佛教分为大众部和上座部,大众部就是我们说的大乘,上座部就是小乘。乘有本义车,引申为,载,渡 的意思。大乘,谓自觉,觉他,普渡众生。也就是说不仅要超度自己还要超度别人。小乘就是,自觉。只要超渡自己就...

佛说学佛者的日常生活准则

佛说学佛者的日常生活准则

  编者按:学佛之后应该如何生活?应以何种心态应对日常?佛陀为我们总结了行为准则,性情柔和、学会忍辱要随身,万法皆空是根本,慈悲之心要常住。   【原文】:大慈悲为室,柔和忍辱衣,诸法空为座...

学佛容易,坚固道心却不容易

学佛容易,坚固道心却不容易

现在资讯很发达,要了解佛法知识,很容易。网络上许多法师都在讲。但那个只是知识,是法师个人的生命体验。但要增加道心,却不容易了。修道就要增加道心,不是增加知识。修行道心越坚固,成就...

为何在佛的世界里没有女众

为何在佛的世界里没有女众

问:为何在佛的世界里没有女众?就是说没有男女相. 在现今社会里女众为何比男众易得度?男众一当得度就非常的发菩提心?这是为什么? 中台禅寺答:在三界中,离开了欲界,就没有男女相。因为色界、无色界这二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