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尸那迦之觉醒

拘尸那迦是佛陀灭入究竟涅槃之处,据说也是他圆寂与荼毗(火化)之处。灭入究竟涅槃,在佛陀所有教法中对我们内心冲击最大,因为它超越了我们对生、老、病、死、时间、增减、轮回、涅槃的所有概念。我们这些尚未觉醒于真实本性的人,仍然受制于时间、空间、数量、速度等,不像那些已灭入究竟涅槃者,不会受限于任何二元现象。

我们追随灵性道路的最终目的,是要体验完全离于无明的觉醒状态,永远不再落回轮回的心态框架。遗憾的是,这个状态却很难以言语表达,也不可能经由智识来领会其全貌。然而,我们可以将佛陀指导步向觉醒的教法付诸实修,进而体验自心完全超越二元对立的觉醒状态;即使无法向别人表达这种体验,我们也能对此培养出信心。这就像试图对从未吃过盐的人解释盐的滋味一般,你只能举出他可能熟悉的其他食物,说“有一点像那样”。当你终于证得这个状态的单纯性,你会对那些还沉睡在世俗梦魇中而受苦的人,生起巨大的悲心。

虽然目前我们无法完全达到觉醒状态,但对于认真的修行者来说,若能一瞥觉醒状态,不仅令人振奋,而且有助于增长我们在法道上的信心。有些超出凡俗生活的觉受经验,会格外地激励我们,尤其是在修行之道既漫长、未知又充满疑惑与挫折之时。瞥见实相的真实本性,会在我们的轮回心续中,强力地造成永久的凹陷,或者至少可以作为主戏前的开胃菜。一旦造成了第一个凹陷,我们就能对轮回生命的网络施加更严重的破坏,而不论凹陷与裂缝多么微小,这正是精进修行者所企求的结果。

想象一下,你在冰川下的一个美丽湖滨野餐。你开心地潜入湖里,使出全力游向湖心。突然间,你惊觉到水有多冰凉,你的四肢多么寒冷。于是你停止游泳,想要辨别方位,却根本看不到岸边。你的两腿开始抽筋,双臂变得又冻又僵。每秒钟长得像一小时。你想到:要不是冻死,就是会淹死。

正当你准备接受死亡是无可避免了,忽然有个当地渔夫划船经过,把你拉出水面,送回陆地。一条温暖的毛巾和一碗滚热的汤在那儿等着你。在你慢慢复原的时刻,你所几乎失去的一切——你的家人、你的房子、你的男友——在此刻比任何其他时刻对你都更具意义。然后你清醒地意识到,不管你拥有多少,死亡可以在任何时刻打击你,而且它不受贿赂。然而可悲的是,这个震撼很快就会减弱,不久你就发现自己再度被物质世界所承诺的快乐诱惑了。

所有佛教修行的目的,都是为了能一瞥觉醒的状态。前往朝圣,沉浸在圣地神圣的氛围中,并且和其他朝圣者相处,都只是试图达到这一瞥的不同方式。在拘尸那迦,你做的各种修持可以和在其他圣地所做的相同;也许在此地最重要的是沉思佛陀关于无常的宣说。如果你知道方法,也可以观修离于二边(extremelessness)或观修空性。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唯有增长智慧,方能永断烦恼

唯有增长智慧,方能永断烦恼

  你的烦恼多吗?是不是接触善法时间越长,烦恼就越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要小看智慧的火花,积累得多了,能除一切烦恼! 【原文】   犹如少火渐渐增长能烧至劫。文殊师利,是一切智明亦复如是。...

每天念佛和看经的时间应如何分配

每天念佛和看经的时间应如何分配

问:每天念佛和看经的时间应如何分配? 大安法师答:印光大师曾经提过一个比例:九比一,用九分的时间念佛,一分的时间来看经教。但是,可能这是要对一个根机比较利的人来说的。如果说你现在对经论还很好乐,而且也...

应该怎样去理解空性

应该怎样去理解空性

问:空性是佛教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但也是最常被人误解的概念。您觉得人们应该怎样理解空性? 希阿荣博堪布答:空性是现象最本质的属性,现象是空性的表达。正如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观察现象,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

惜福和修行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吗

惜福和修行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吗

问:法师,惜福和修行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吗? 慧广法师答:以前圣严法师讲过这样一个公案:在日本的大本愿寺,有一天上完早课后,住持要回寮房时,在走廊上看到地上好像有一样东西;他弯下身把它捡起来,原来是一张纸...

佛文化的起源

佛文化的起源

根据史料记载,考古研究发现,以及佛经古书中的论点,佛家文化的起源地在中国,时间大约是在三皇之后,五帝之前。三皇后期有一位伟大的圣人诞生了,他就是古婆娑教主青灯古佛。青灯古佛在中国终南山(昆仑)修成正道...

菩萨见到一切畜生,应当“心念口言”

菩萨见到一切畜生,应当“心念口言”

【原文】   若见牛马猪羊,一切畜生,应心念口言:汝是畜生,发菩提心。而菩萨入一切处山林川野,皆使一切众生发菩提心。   《梵网经》   【注释】   心念口言,说说菩萨见到一切畜生,应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