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鹿野苑博物馆
从成都市区出发,换乘了地铁和两次公交车,经过约3小时的车程后,我们来到云桥村。这一带的农户主要从事花木种植,道路两边都是成片的苗圃。由于地处成都市区饮用水水源地区域内,这里的环境似乎比一般的乡村显得要清新一些,除此之外,倒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一步入鹿野苑博物馆的庭院,便可以明显地体会到与周围空旷田野迥异的雅致风格。青翠的林木和喧闹的鸟鸣,营造出一种清净而又富有生机的氛围。
在进门处庭院的边缘,有一段用混凝土和鹅卵石浇筑的堤坝,上面静静地伫立着一尊佛像。其丰润的面目和安详的仪态,让我们的心也似乎沉静下来。
这条笔直而修长的青石板道通往博物馆主展馆。旁边的竹林里安放了一些石碑,让进入展馆前的这一小段路也充满趣味,似乎是一段华丽乐章开始前的序曲。
这是路边的石碑之一,刻画的是一名左手持弓,右手取箭的武士。如果没记错,这好像是宋代的石刻。
在第一段青石板道尽头,游览线路左拐。但石板道没有延续前面笔直的设计,而是截成几段,错落排列,形成节奏上的变化。
在石板道左侧有一间传统风格的小屋,屋顶覆盖着茅草,像是古代文人雅士的乡间居所。从屋内摆放着几排桌椅看,估计是用来举办讲座和会议的场所。
在走过那几段错落的石板道后,通道又恢复了笔直的设计,但不再是水平,而是形成坡道,凌空越过下方的水塘,直抵主展馆十方殿入口。
这是主展馆十方殿入口。博物馆外墙和内部许多墙面都是裸露的混凝土,没有使用任何装饰材料,充分地利用建筑原材料的色彩和质感,朴素而不失优雅。这种设计在国外的现代风格公共建筑中比较多见,不过在国内还较少。目前国内如火如荼的建设中,比比皆是的是一掷千金地用各种顶级石材和建材来堆砌,其结果却往住难掩土气和俗气。鹿野苑的设计告诉我们,其实用最简单的材料,通过精心的设计和施工,同样可以营造高品味的建筑。
石板坡道在经过展馆入口后仍然以同样的风格和坡度延续,在中庭内形成天桥,将我们引向中庭后面的二楼展室。在天桥上走过,可以一边体验中庭高阔的空间,一边俯看中庭底部陈列的石像。
中庭内景。墙面裸露混凝土的纹理与色彩为用天然石材制成的石像提供了很好的背景
一层展室内景。值得称道的是,通过在外墙上的开口和顶部的天窗,整个博物馆在白天一般均采用自然光照明
出口通道的左侧是用青石砌成的狭长水槽。槽内水质清澈见底,与槽顶齐平的水面平滑如镜,几尾锦鲤在水中悠游。一种宁静的惮意,让人在那片刻忘却尘世的烦恼。
在十方殿后面,有一座混凝土长廊将后面的内院与前院隔开。透过门洞可以看见内院的景致,形成丰富的层次感和优美的画面感。
内院里有三栋建筑:珍极轩,伽蓝殿,三世殿。前二者均不开放。珍极轩据介绍是陈列古代瓷器的,但从关闭的玻璃门看进去,现在似乎是空置。听保安说,伽蓝殿长年有主人邀请的一名藏区活佛在里面修行,一般每年都会换人。三世殿则是另一个陈列佛教石刻造像的展馆,规模比十方殿小。下面这尊佛像立于伽蓝殿前的水池中,是内院里最为精彩的一景。佛像后方的伽蓝殿是一个半地宫式建筑。伽蓝在梵语里意为僧侣居住的地方,如寺院,堂舍等。作为活佛的修行之处,伽蓝殿这个名字倒是很贴切。
佛像在庭院里的摆放可谓独具匠心。除了上面水池中的一尊,还有一尊立于三世殿一个侧门上方的平台上。
这尊佛像在三世殿内二层的走廊上透过玻璃幕墙也能看见,不过是背影。像是一个立于悬崖边思考的僧人,别有趣味。
三世殿的建筑格局比较简单,基本上是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只是两侧均有架空的走廊,供游客参观上面的展品。展室前端有一座天桥将两侧走廊连接(即上图所示)。展室入口处,可以看见下图中的这尊思想佛造像,其姿态十分生动。
展室后端陈列的佛头以及通往二层走廊的台阶。青石砌成的台阶古朴而美观。
从内院往里走是后院,是主人的私家别墅,不对外开放。从博物馆前院出来,对面是鹿苑会所及酒店,也是博物馆建筑群的一部分,主要接待团体会议和培训。据说目前博物馆的维护经费主要就是靠酒店的运营收入。当我们在酒店旁的草地散步时,无意间注意到这段围墙,是用黑瓦片叠置而成,形成漂亮的纹理,让人不得不佩服设计师独到的眼光和巧思。
不大的博物馆,本来以为半个小时就可以逛完,却足足用了两个小时,还感觉意犹未尽。光就建筑本身而言,就不愧是一件精品。以一个门外汉的眼光来看,无论是材料,色彩,线条,还是空间的设计和运用都恰到好处,给人以简洁,流畅,雅致的感觉。园林与建筑亦和谐统一,兼具古典美与现代美。在这样的建筑之上,再配以室内外陈列点缀的精美佛教石刻造像,营造出一种清净脱俗的氛围,真是叫人留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