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小乘融合互助,净土法门三根普披

现在大乘和小乘有很多不同,为什么呢?因为在佛陀教化大众的时候,大批的弟子成就阿罗汉,常随众是1250人的僧团,但是其他的阿罗汉都去哪了?都被佛陀分派到各个地区去教化大众去了,如何去教化?就以这乞食时候的讲法回馈开始,如《地藏经》第四品中光目女遇到的罗汉那样,去她家吃饭,吃饭完毕就开始了他的教化事业。

虽然这位罗汉并没有发心度众生,但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却真实的在度化众生,这是佛陀的慈悲,更是佛陀无量智慧的深刻体现。不止是四大弟子替佛转轮,而是无数的阿罗汉们都奔赴各地,去教化和自己有缘的众生去了,所以很严格的说,这些听从佛陀教诲,主动也好被动也好,能这样去教化众生,都是已经走在大乘的路上了。

但是早期离开佛陀的罗汉们,没有听到佛陀宣讲的后续内容,导致了他们所能分享的都是佛陀早期讲诉的内容,对佛陀后期讲述的大乘他们没听过,自然不会认可,如《地藏经》的开篇文殊菩萨说的:我是久修善根了,听到佛陀说,我就信了,可是那些小果小乘的阿罗汉们,没有这样的善根啊,就算听到了也会怀疑,乃至会诋毁的,这要如何呢?

于是时间推移到了现在,形成了小乘区域不承认大乘的事情,乃至对随后的种种大乘境界不理解不认同,对佛陀宣讲的净土的部分更是颇有微词;这个情况佛陀是否不知道呢?对佛陀而言一定是了然于心的,但是为什么还要坚持这样做?就是借这个方式去度小乘的阿罗汉们,让他们不管如何,都去行做教化众生的事业;同时也是在度大乘的修行者们,进入后期,小乘的内容被保存得非常好,而大乘的内容却浑浊起来,出现了种种是非混淆,于是后期的大乘是需要小乘稳定的基础教诲为基础导向的。

这滩混水是需要回归到基础教义中才能清澈起来,从而实现了在正法时期度阿罗汉步入大乘;在像法时期小乘做为铺垫,大乘中兴;在末法时期,重新又依靠小乘来消灭大乘者虚妄的高傲气焰,可以说这是一盘很大很大的棋。

在这个布局里小乘和大乘间的融合互助是非常重要的,互相吸取教训取长补短也是非常必要的,只是我们后期的学佛人,没能体会佛陀的慈悲用心,本应该瞬间清澈的水,又不断地浑浊起来,不是佛陀没给我们把路铺好,而是我们压根没跟着走。

这个基本套路也是很多佛陀都会选择的一个成熟方案,就算是有的佛陀示现在人寿二万岁以上,世界没有三恶道了,佛陀依然会选择三乘教法,来帮助自己正法住世和像法来临的种种众生,并在随后的融合里,早已经预言在前,如《法华经-火宅三车喻》中,就彻底地告诉我们:哪里有三乘的区别?说有三乘是因为大家的心念不同,但是最后佛陀都是要给大家的是一佛乘,就是都能一路趣入菩提一门,这才是符合佛陀心意的。

于是在三车喻中不管是孩子讨要羊车还是鹿车,这位老父亲都是不存差别地给大家大白牛车,其牛大有筋力,其疾如风,而车上安置丹枕,所以这才是《法华经》中: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所以我们在费尽唇舌的讨论三乘的问题,在佛的心里实在是没有这些分别,就像一个孩子,在婴儿时期不能吃面条米饭,在婴儿期就是喝奶,长牙了吃点米糊,牙长全了就不能总吃米糊了,不是心存差别地给孩子奶或米糊或者是馒头,而是由孩子的状态决定吃什么,于是这三乘教法依然是这样,由我们个人的状态决定。

前面我们分享到为什么在末法时期要修净土,这是因为末法时期的众生状态太差了,若是没有净土法门带业往生,只凭信愿具足就可以得生净土,我们末法时期的众生,要如何哀救呢?我不敢奢望你们都能发心趣入大乘,也不敢奢望你们都会在大乘的菩提路上一路顺利,因为个人的业力、因缘、善根、福德种种都有差别,不可能要求大家一致的,但是在净土法门里,小乘也好,人天也好,大乘也好,都可以兼顾,都可以融合,我们为什么不在这里一拖二,或者一拖三呢?

这个道理若各位看得清楚,那么就会自然地转入对净土法门的信受和躬行上来,成为真正的一拖二,或一拖三,这样简单的一个方法,就能收获无量巨大的利益,这是祖师大德都感慨不已的事情,今天我们还能有精力去努力一下,还能有时间来学习,还能有一个清晰地思维去分辨这些,趁我们有这样多的便利条件,不要游离在外,不要迟疑不前。

今天的部分就到这了,阿弥陀佛。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人间佛教不是庸俗化适应世俗生活的佛教

人间佛教不是庸俗化适应世俗生活的佛教

网友:感恩法师,请问在家人对于人间佛教的理念怎么做,才可避免不被世俗化。 学诚法师:人间佛教,根本是佛教,方便在人间。怀成佛之心而行人天善业,则人天善业就成为佛道的一部分;若无成佛之宗旨,只重人天之...

放生的殊胜功德

放生的殊胜功德

1,有漏善法中功德第一。        *《大智度论》说:“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 ”        *根桑曲扎大师说:“应当断除杀生,救护放生,在一切...

中国佛教如何更好地面向世界

中国佛教如何更好地面向世界

因为我是会本部的,或许有人会说:此次交流会,我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其实,近水的楼台,向阳的花木,其本身就是一种有利资源。我们中国佛教如何更好地面向世界?就是要充分地利用自己现有的有利...

念佛时夹杂着怀疑这样有用吗

念佛时夹杂着怀疑这样有用吗

问:我对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有点怀疑,总觉得:真会有这样的地方吗?我每天坚持念阿弥陀佛,却总对极乐世界抱有怀疑,这样的念诵是不是没有用呢? 大安法师答:你倒是比较老实。其实大多数人都这个样子,这种...

佛揭示众生为何无法逃避出生和死亡?

佛揭示众生为何无法逃避出生和死亡?

【原文】   生死不断绝,贪欲嗜味故养怨入丘冢,唐受诸辛苦。   《大宝积经》   【注释】   众生都在六道中不断的轮回,不断的生死,受尽诸苦,而这些都是因为我们的贪嗔痴三毒。贪是贪爱,欲...

在家人如何修「日中一食」

在家人如何修「日中一食」

问:请问法师,俗家弟子若欲行日中一食,该注意哪些事项? 大安法师答:这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了。如果你有工作而且工作很繁忙,那你看看身体的条件,倒不要太执著。 一般来说,对于菩萨根基的人,比如《华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