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说,不可说

出处是北本《大般涅盘经》卷二十一则就诸法之生与不生,说六句之不可说,即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生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

(2)真正的佛法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这句话并没有标准的含义。

(3)问什么是禅?佛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禅不是知识,不能靠口传讲授,只能靠自己的心灵来感悟。所以禅不可说,只能指点人们去悟;能说的就不是禅了,顶多只能算一种哲理。

(4)凡是有法皆是相,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也是有法有相有形有色,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法是无色无空什么都没有,也就是说真法本无法,无法皆有法,所以能说出来的都不是佛法,只是佛法的“相”佛法而无相;所以说;不可说:说了即是错。

(1)大般涅槃经(梵Mahāparinirvāna-sūtra)汉语拼音Daboniepanjing 佛教经典。亦称《大本涅槃经》或《大涅槃经》,简称《涅槃经》。北凉昙无谶译。40卷。

(2)此经提及佛将灭时, 有一弟子名须跋陀(与佛灭前成为最后一个弟子同名)因晚年出家, 在佛灭时向众宣说佛陀生前制很多戒, 感到烦扰, 佛灭后就可解脱了。正其时,迦叶路过听见, 深感佛理有可能被人误解, 故认为有必要招开结集法与律的全体大会, 共同审议佛所教的法与律。而律藏中的大品亦提及第一次集会, 阿难被问何者是小小戒, 正好对应此经的第六诵第三节。

(3)本经的最原始部分是在第一次结集时已诵出, 但分析巴利语结构, 部分是半摩揭陀语, 故少部分的句子是后世才加入的。这跟巴利经是以口诵记忆, 至佛灭四百年才在锡兰的阿鲁维哈罗Aluvihāra石窟被书写记录下来相关。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鹿野苑,如今仅剩下一片断壁残垣

在印度众多的城市当中,有一座城市不得不提,它就是“瓦拉纳西”,坐落在恒河西岸的瓦拉纳西是印度最古老、最神圣的城市,佛教历史上第一批佛教信徒就是诞生在瓦拉纳西附近的“鹿野苑”,虽然当时的佛教受到了阿育王...

佛弟子需要学《周易》来免过吗

佛弟子需要学《周易》来免过吗

问:请问法师,孔子晚年尚学《易》以免大过,作为一名佛弟子也想学《易》以免过,有必要吗?另外,请教《周易》与佛理怎样贯通?佛理中包含易理吗? 大安法师答:在甲骨、金文之后,纸张发明之前,古代的书一般刻写...

什么时候可以面露金刚怒目之相

什么时候可以面露金刚怒目之相

问:师父曾于说法时开示:必要的时候可以面露金刚怒目之相。什么是金刚怒目相的真谛呢?修行学佛的人,在面对他人过失时,如果表现愤怒是否就是金刚怒目相? 中台禅寺答:儒家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

三十五佛忏悔文及回向文

三十五佛忏悔文及回向文

三十五佛忏悔文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尊法、贤圣僧。   南无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金刚不坏...

信佛和不信佛在生活道德上有没有差别

信佛和不信佛在生活道德上有没有差别

问:信佛的人和不信佛的人,在生活和道德实践上,有没有差别? 大安法师答:信佛和不信佛这两种人,在生活方式和道德实践上肯定会有很大的差异。首先从观念上来说,信佛的人,他能够相信善恶因果报应,相信六道轮...

学佛人长寿是因为修心吗?

学佛人长寿是因为修心吗?

善士问:   阿弥陀佛,师父,我想问一下,学佛的人长寿,是因为修心吗? 吉祥法师答:   也不一定,我也见到有一些人学佛之后,也有短命的。但是学佛的人,最尊贵的、最重视的应该是心灵。因为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