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苑

鹿野苑(英文:Sarnath),按其所指意思,有不同称谓,指鹿王时,印地语读音为Sārnāth(梵语:सरङ्गनादsaraga-nāthá),指鹿园时,梵语写作मृगदाव,其拉丁文转音为Mgá-dāva(巴利语转音:Miga-dāya),汉语又称为施鹿林、仙人鹿园等,今属印度国北方邦瓦拉纳西。佛陀在此初转法轮和成立僧伽团体,是佛教四大圣地之一。

根据法显在《佛国记》的记述,佛祖的前世迦叶佛(辟支佛)居住于此并有野鹿经常出没,故而得名“鹿野苑”。

公元前531年,释迦牟尼在菩提伽耶觉悟成佛后,来到鹿野苑,找到了原来的五位侍者,为其讲演四圣谛,他们因此有所证悟,随即出家为五比丘僧,佛教的佛、法、僧三宝至此初创完成。现在鹿野精舍西南方向不远处的乔堪祗塔(Chaukhandi Stupa)遗址,也称为五比丘迎佛塔,是佛陀初转法轮的纪念地。此塔最初建于笈多王朝时期,原为覆钵型,莫卧尔帝国(16世纪)时期在其顶端加建八角亭,地理坐标,北纬25.3768821度,东经83.0217106度。

乔堪祗塔(Chaukhandi Stupa)遗址

初转法轮后,在接下来的雨安居中,佛陀在鹿野苑的鹿野精舍(Mulagandha Kuti Vihara,又译作牟拉甘陀库底精舍、根本香室精舍等)传道,僧团逐渐扩大到60余人,后来佛陀派遣他们到各地弘法。现在存有鹿野精舍(Mulagandha Kuti)遗址,在其不远处有1931年复建的鹿野寺(Mulagandha Kuti Vihara),内有介绍佛陀生平的精美壁画。

1931年复建的鹿野寺

鹿野精舍遗址旁,有建于公元前2世纪修建的阿育王石柱(Ashokan Pillar,地理坐标:北纬25.3813706度,东经83.0231419度)遗址。玄奘公元7世纪时看到,石柱高达70余尺(约17米)。19世纪末期,考古发现了该石柱的头部(长达2米多),雕有四面狮像,成为印度国徽图案的来源。原件现保存在鹿野苑博物馆中。

笈多王朝时期(公元4世纪到6世纪),在鹿野苑修建了很多大型佛教建筑,其标志性建筑为达麦塔(梵Dhāmekh stūpa,英Dhamekh Stupa,又音译作:答枚克搭),又称慈氏菩萨授记塔。按佛典所说,佛陀的转世为婆罗门子慈氏,世称弥勒菩萨,佛陀在达麦塔所处的位置向弥勒菩萨授记,彼于人寿八万岁时,成等正觉,龙华三会说法,教化众生。公元12世纪,鹿野苑的所有建筑被破坏殆尽,唯留下达麦塔残部,高达39米,直径达28米余,成为鹿野苑的标志,默默地见证着1,600多年前的历史。达麦塔的地理坐标:北纬25.3773034度,东经83.0258866度。

19世纪末期,伴随着考古发现大量佛教遗存,在印度国复兴佛教的运动兴起,来自斯里兰卡的高僧阿努伽里加·达摩波罗(Anagarika Dharmapala),从菩提伽耶的大菩提树上折枝移植到鹿野苑内,现在已成长为一棵很大的菩提树。

鹿野苑现有的佛寺,除了前面提到的鹿野寺外,还有:1908年修建的缅甸法轮寺,是鹿野苑最早的外国佛寺;1967年,由印度教育部文化局资助修建的西藏高等研修中央学院,是一所佛学院;还有中华佛寺、泰国佛寺、日本佛寺等。

1910年,鹿野苑博物馆(SarnathMuseum,地理坐标:北纬25.3819874,东经83.025007)建立,阿育王柱四面狮子石刻像为镇馆之宝,另外还收藏有一批印度佛教艺术的珍宝,其中包括300多副图画。

公元5世纪,法显《佛国记》记述,波罗捺城“东北十里许,得仙人鹿野苑精舍。此苑本有辟支佛住,常有野鹿栖宿。世尊将成道,诸天于空中唱言:‘白净王子出家学道,却后七日当成佛。’辟支佛闻已,即取泥洹,故名此处为仙人鹿野苑。世尊成道已,后人于此处起精舍。佛欲度拘驎等五人,五人相谓言:‘此瞿昙沙门本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米,尚不得道,况入人间,恣身、口、意,何道之有?今日来者,慎勿与语。’佛到,五人皆起作礼处。复北行六十步,佛于此东向坐,始转法轮,度拘鳞等五人处;其北二十步,佛为弥勒受记处;其南五十步,翳罗钵龙问佛:‘我何时当得免此龙身?’此处皆起塔,见在。中有二僧伽蓝,悉有僧住。”

公元7世纪,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卷七记述:“婆罗痆河东北行十余里,至鹿野伽蓝。区界八分,连垣周堵,层轩重阁,丽究规矩。僧徒一千五百人,并学小乘正量部法。大垣中有精舍,高二百余尺,上以黄金隐起作庵没罗果。石为基陛,砖作层龛,龛匝四周,节级百数,皆有隐起黄金佛像。精舍中有鍮石佛像,量等如来身,作转法轮势。精舍西南有石窣堵波,无忧王建也,基虽倾陷,尚余百尺。前建石柱,高七十余尺。石含玉润,鉴照映彻。殷勤祈请,影见众像,善恶之相,时有见者。是如来成正觉已初转法轮处也。其侧不远窣堵波,是阿若憍陈如等见菩萨舍苦行,遂不侍卫,来至于此,而自习定。”原书对鹿野苑其他景观的记述也非常周详,成为19世纪末考古的重要依据。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念佛是念六字还是四字,怎样计数方便

念佛是念六字还是四字,怎样计数方便

问:念佛是念六字佛号还是四字佛号,怎样计数方便?弟子以前从没有一天念过1万声佛号,有点担心自己念不完。 宏海法师答:非常赞叹这位同修,现在正好恰逢我们三个月内希望大家能够共修百万佛号。那么有点担心念不...

看清自己,找到自己的不足,让人生变得更好

看清自己,找到自己的不足,让人生变得更好

  能够看清自己,是人生当中,可能很幸福的一件事情。   人,我们很难面对自己的心的。就是很难跟自己沟通,很难看到自己的一面。我们其实每天都在观察呀,观察众生,观察万事万物。就是极少有人静下...

学佛不用学多,不生气、没脾气,那就是佛法!

学佛不用学多,不生气、没脾气,那就是佛法!

我对你们讲:“不论你是拜佛也好、念佛也好、礼忏也好、诵经也好,就是要把自己的脾气改了。 ”有脾气的人就是苦,没有脾气的人就是快乐;有脾气的人就有烦恼,没有脾气的人就常常欢喜。这...

什么是果位?小乘果位和大乘果位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果位?小乘果位和大乘果位有什么区别?

  果位是指修行所达到的境界。小乘佛教共有四个果位: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和须陀洹;大乘佛教共有三个果位佛、菩萨和阿罗汉。   小乘佛教认为现世只有一一个佛, 即释迦牟尼佛;大乘佛教认为众生...

佛门中三德六味是何意?

佛门中三德六味是何意?

佛教说:凡是办造饮食的地方皆叫做“大寮 ”。在《维摩诘经·香积佛品》里提到,香积佛国饮食的香气为十方三界第一,他们会用香饭供养诸佛菩萨,因此佛门的大寮又被称为“香积...

如何理解念佛要念得「心佛两忘」

如何理解念佛要念得「心佛两忘」

问:《印祖文钞》里我似乎记得念佛要念得心佛不二、心佛两忘。如何理解心佛两忘的忘,还有念而不念,不念而念?请开示。 大安法师答:建立信愿之后,我们在念佛功夫上还是要努力,精进,要取法于上,要趋向于念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