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为虚幻

来自“凡所有相,皆属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出自《金刚经》的一首四字偈语,是鸠摩罗什译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看到的世界万物,(其实万物也不能算是万物,姑且名叫万物),都是虚幻的不真实的,只是在你脑中的映射,只是你认为是那样的。

一切有为的法(直指传念经书、造拜画像、造拜雕像、烧香拜佛等布施之为),如同梦幻和泡影,如同露珠和闪电很快就消逝,应该保持这样的正确观念。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本经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

如印顺法师所说,此后的五译是同一唯识系的诵本,比如菩提流支、达摩笈多等,都是依无著、世亲的释本译出;只有罗什所译为中观家(般若系)的诵本。又如吕澄说,罗什传龙树的般若学,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译般若经,《金刚经》其实已“面目全非”了。

《金刚经》在印度有唯识家(无著、世亲)的论释。传入中国,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然而中国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响,各宗表面上阐扬《金刚经》,实际上阐扬常住佛性和如来藏。

又在三教合流环境下,明清以来,三教九流都来注解《金刚经》,杂合浓厚的真常理论和儒道信仰。又受密教影响,《金刚经》被附加密咒形成读诵仪轨。此外,民间还出现各种离奇的灵验感应录。般若经典《金刚经》被真常化、儒道化、迷信化之中,在中国特别的盛行起来。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正宗佛珠佛教徒相信祈祷的功能吗?

正宗佛珠佛教徒相信祈祷的功能吗?

 是的,佛教深信祈祷的功能。事实上,从灵验的程度及灵验的比例上考察,佛教远比其他神教的祈祷功能,更显著、更有力、更可靠。  祈祷的原理,是以祈祷者的心力──由强烈的信念所产生的...

当前教界兴起的般舟念佛是否如法

当前教界兴起的般舟念佛是否如法

问:当前佛教界兴起的般舟念佛是否如法?请慈悲开示。 大安法师答:这也要注意了,现在教内各种怪异现象不断地呈现。《般舟三昧经》是有这部经。当机者是跋陀和长者,跋陀和长者也就是《无量寿经》里面讲的贤护十...

这样算是厌离娑婆的表现吗

这样算是厌离娑婆的表现吗

问:弟子今年三十岁,因患有心理疾病,经济条件可以不需工作就维持生活,所以一年也不出几次家门。我一个同龄朋友也没有,感觉很孤单。我原先想到外面参加一个技能培训班,找一份工作,慢慢融入现实。可随着修学净土...

为什么出家人姓释?有什么由来?

为什么出家人姓释?有什么由来?

善士问:   早期的出家人并没有特别的姓氏、法名,到了后来,中国的出家人才冠以释姓,其由来为何? 星云大师答:   东晋时代,有一位名士习凿齿,博学广闻,辩才名满天下,他听说道安大师是一位有...

妄心本无,何来息止?

妄心本无,何来息止?

  你听说过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句话吗?当下社会是大数据的天下,无论你在哪里,都能收到海量信息,面对这样那样扑面而来的事情,内心被扰乱,其中有哪些真正与自己有关?把握住这颗心,才是最重要...

藏传密宗和藏传佛教不可混为一谈

藏传密宗和藏传佛教不可混为一谈

文:释智诚 秋吉彭措不少人把藏传密宗和藏传佛教混为一谈,实际上,前者仅是后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密法,藏地盛行的佛法还含有极为庞大、周全的显教体系。因此可以说,藏传佛教是一个显密圆融的佛法宝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