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为虚幻

来自“凡所有相,皆属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出自《金刚经》的一首四字偈语,是鸠摩罗什译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看到的世界万物,(其实万物也不能算是万物,姑且名叫万物),都是虚幻的不真实的,只是在你脑中的映射,只是你认为是那样的。

一切有为的法(直指传念经书、造拜画像、造拜雕像、烧香拜佛等布施之为),如同梦幻和泡影,如同露珠和闪电很快就消逝,应该保持这样的正确观念。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本经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

如印顺法师所说,此后的五译是同一唯识系的诵本,比如菩提流支、达摩笈多等,都是依无著、世亲的释本译出;只有罗什所译为中观家(般若系)的诵本。又如吕澄说,罗什传龙树的般若学,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译般若经,《金刚经》其实已“面目全非”了。

《金刚经》在印度有唯识家(无著、世亲)的论释。传入中国,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然而中国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响,各宗表面上阐扬《金刚经》,实际上阐扬常住佛性和如来藏。

又在三教合流环境下,明清以来,三教九流都来注解《金刚经》,杂合浓厚的真常理论和儒道信仰。又受密教影响,《金刚经》被附加密咒形成读诵仪轨。此外,民间还出现各种离奇的灵验感应录。般若经典《金刚经》被真常化、儒道化、迷信化之中,在中国特别的盛行起来。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家人抽烟又喝酒,该怎么办

家人抽烟又喝酒,该怎么办

问:请问师父,我家里人抽烟又喝酒,您说我应该怎么办? 传喜法师答:这个不用想那么多,我们自己应当善于保护自己。如果从小乘上来说的话,好像别人看到我们佛教徒,有这样一种逃避。其实逃避也有它的积极性,因为...

唯有增长智慧,方能永断烦恼

唯有增长智慧,方能永断烦恼

  你的烦恼多吗?是不是接触善法时间越长,烦恼就越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要小看智慧的火花,积累得多了,能除一切烦恼! 【原文】   犹如少火渐渐增长能烧至劫。文殊师利,是一切智明亦复如是。...

「能行即是佛,何须念」这个知见对吗

「能行即是佛,何须念」这个知见对吗

问:经常有人说能行即是佛,何须念?这个知见对吗? 大安法师答:首先得厘清概念,什么叫能行?行什么?一般讲能行持,有行力,是真修实干,诸如五戒、十善,出家人持具足戒、修六度万行,以及参禅念佛等。所以能行...

为何念佛人临终时,仍执著自己身体

为何念佛人临终时,仍执著自己身体

问:一些临命终的人,不论是在家居士,或是出家师父,放不下色身,执著于这个身体,请开示怎样放下我执? 大安法师答:这个问题还是提到一个核心点了。很多人虽然学佛学了一辈子,甚至出家,但是到临命终时,还确实...

想在家请佛像,又怕打破怎么办?

想在家请佛像,又怕打破怎么办?

想在家请地藏王菩萨,又怕不小心打破,怎么办?   义圆法师开示:   一般如果你要敬佛的话,都是放在净洁的地方,不是很杂乱的地方,还有高的地方,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摔坏的。除非家里面有大的动荡之...

端正布施的观念,明确布施的真谛,才能修到福德

端正布施的观念,明确布施的真谛,才能修到福德

  学佛后,有人希望通过在寺院里做义工,来为自己培植福报,求得佛菩萨更多的加持,让自己的人生更顺畅、更好。   可是,也有人因无闲暇做不了而焦急。   做义工本来是你情我愿的事,寺庙有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