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相宗教义

法相宗教义分项略述如下:

一、万法唯识,本宗依唯识论,说明宇宙万有悉皆心识之动摇所现之影像,内外二界,物质非物质,无一非心识所变;能变识有八,所变法则森罗万象。

二、五位百法,法有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二义,乃一切万有之总称。一切万有悉皆保持其自性,常不改变,是为任持自性;以保持自性,故能成为轨范标准,令人生起一定之了解,是为轨生物解。一切诸法,即森罗万象,在瑜伽论归纳为六六○法,世亲更于百法明门论中立百法,分为心法、心所法、色法、不相应行法、无为法等五位。此等五位百法,皆不离识,即唯识所现。

三、种子现行,百法中,除无为法之六法外,其余之因缘所生有为诸法,皆从种子生起。种子,于第八阿赖耶识中,能生起色法、心法等万千诸法之功能,犹如草木之种子。

四、阿赖耶缘起,宇宙万有皆由识所变现,色境、声境、香境、味境、法境分别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意识所变现。乃至末那识,恒以阿赖耶识为对象,变现实我实法之影像。又诸识之转变有因能变、果能变二种。因能变唯在第八识,对此而立阿赖耶缘起之名。

五、四分,即:(1)相分,一切所缘境。(2)见分,诸识之能缘作用。(3)自证分,证知见分之作用。(4)证自证分,更确认自证分之作用。

六、三类境,即性境、独影境、带质境。(1)能缘之心对所缘之境时,唯以现量如实量知彼境之自相,称为性境。(2)由于能缘之心妄想分别所变现之境界,称为独影境。(3)境相兼带本质,即主观之心缘客观之境,虽有所依之本质,而非为彼境之自相,称为带质境。

七、三性,一切诸法之体性相状,有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等三性。

八、五性各别,一切有情本具声闻、独觉、菩萨、不定、无性等五种种性。

唯识宗复依解深密经无自性品立三时教,以判释释尊一代所说之教法。三时即第一时有教,第二时空教,第三时中道教;前二时为方便未了义教,止于偏有偏空,第三时说超越诸法最深远不可思议中道真实义之最极圆满教,为了义教。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返回列表

上一篇:协会章程

下一篇:禅宗精神

相关文章

拜访释迦牟尼出生地蓝毗尼园

拜访释迦牟尼出生地蓝毗尼园

拜访释迦牟尼出生地蓝毗尼园(Lumbini Garden)蓝毗尼园(Lumbini Garden)坐落在加德满都以西280公里的小村落蒂莱(Terai)旁,相传为佛祖释迦牟尼的诞生地,为佛教的四大圣地...

如何看待手机等现代人工智能?

如何看待手机等现代人工智能?

善士问:   师父,您是如何看待手机等这些现代人工智能的? 妙江法师答:   过去的那些高僧大德也没拿手机。我们这就是学传统的东西,学过去的东西。我小的时候听一个老法师讲,他是上海华严大学毕...

如何将暂时的财富转化为永恒的利乐

如何将暂时的财富转化为永恒的利乐

问:有些人拥有很多财富,但最终却成为危害自己的因。如何将暂时拥有的财富转化为永恒的利乐? 索达吉堪布答:有些人因往昔些许善业成熟的果报,今生富如多闻天子,但因他不具足取舍善恶的智慧,舍不得上供下施积累...

修行出现偏差的四种居士

修行出现偏差的四种居士

  有的居士具备善知识的特点,可以帮我们更好的修行。而有些居士表面上学佛,但实际上却障碍我们!如果你身边有这四种修行出现偏差的居士,一定要注意了! 一、跑跑居士   跑跑居士,修行全在脚上,...

持大悲咒可以往生西方吗

持大悲咒可以往生西方吗

问:一位师兄看到《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若诸人天诵持大悲章句者,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授手,欲生何等佛土,随愿皆得往生,很欢喜很有信心,于是发愿一生专持《大悲咒》,至少每天一百零八遍,以求命终往生西方极乐...

佛说这样做不须天眼就能以肉眼遍观十方世界

佛说这样做不须天眼就能以肉眼遍观十方世界

【经典原文】   云何正性?阿难!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戒律。永断淫心,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当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