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相宗教义

法相宗教义分项略述如下:

一、万法唯识,本宗依唯识论,说明宇宙万有悉皆心识之动摇所现之影像,内外二界,物质非物质,无一非心识所变;能变识有八,所变法则森罗万象。

二、五位百法,法有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二义,乃一切万有之总称。一切万有悉皆保持其自性,常不改变,是为任持自性;以保持自性,故能成为轨范标准,令人生起一定之了解,是为轨生物解。一切诸法,即森罗万象,在瑜伽论归纳为六六○法,世亲更于百法明门论中立百法,分为心法、心所法、色法、不相应行法、无为法等五位。此等五位百法,皆不离识,即唯识所现。

三、种子现行,百法中,除无为法之六法外,其余之因缘所生有为诸法,皆从种子生起。种子,于第八阿赖耶识中,能生起色法、心法等万千诸法之功能,犹如草木之种子。

四、阿赖耶缘起,宇宙万有皆由识所变现,色境、声境、香境、味境、法境分别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意识所变现。乃至末那识,恒以阿赖耶识为对象,变现实我实法之影像。又诸识之转变有因能变、果能变二种。因能变唯在第八识,对此而立阿赖耶缘起之名。

五、四分,即:(1)相分,一切所缘境。(2)见分,诸识之能缘作用。(3)自证分,证知见分之作用。(4)证自证分,更确认自证分之作用。

六、三类境,即性境、独影境、带质境。(1)能缘之心对所缘之境时,唯以现量如实量知彼境之自相,称为性境。(2)由于能缘之心妄想分别所变现之境界,称为独影境。(3)境相兼带本质,即主观之心缘客观之境,虽有所依之本质,而非为彼境之自相,称为带质境。

七、三性,一切诸法之体性相状,有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等三性。

八、五性各别,一切有情本具声闻、独觉、菩萨、不定、无性等五种种性。

唯识宗复依解深密经无自性品立三时教,以判释释尊一代所说之教法。三时即第一时有教,第二时空教,第三时中道教;前二时为方便未了义教,止于偏有偏空,第三时说超越诸法最深远不可思议中道真实义之最极圆满教,为了义教。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返回列表

上一篇:协会章程

下一篇:禅宗精神

相关文章

做生意亏了很多钱怎么办

做生意亏了很多钱怎么办

问:我是去年年底皈依的,我每天念《大悲咒》,每天一百零八遍,早晚各一次,《往生咒》二十一遍、《药师灌顶咒》二十一遍等。可否请教,现在我做生意亏了很多钱,很难再借到钱用于做生意,债主也总是催钱,我该如何...

诵经时读错读漏字是否要背因果

诵经时读错读漏字是否要背因果

问:在诵经时,读错读漏字是否要背因果? 大安法师答:读诵佛经,一定得至诚恭敬,如是方可消业障、开智慧。如果漫不经心,甚或污手翘腿等不敬,不唯难获利益,而其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也者。是故,诵经前,宜将经...

只有结婚生子才是安乐稳妥之路吗

只有结婚生子才是安乐稳妥之路吗

问:一般人都认为,不管是否事业有成,只有结婚生子才是安乐稳妥之路,同时也是社会责任所在。是这样吗? 索达吉堪布答:城市里的人时常会对出家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能结婚吗?不结婚怎么行呢?不孤独寂寞吗?...

修行中遇到障碍该如何克服

修行中遇到障碍该如何克服

问:在修行当中遇到障碍,如何克服? 大安法师答:一个人想修行的时候,一定会碰到障碍。碰到障碍的话,不要在它面前退却,你得想方设法超越、克服这个障碍。那具体的障碍就具体分析了。 举一个例子:有一位居士他...

家庭、金钱、佛法如何结合起来?又能修行?

家庭、金钱、佛法如何结合起来?又能修行?

善士问:   家庭、金钱与佛法修行,三者如何结合起来,达到家庭和睦,财富够用,今生又能修行? 达照法师答:   这个想法倒是很多人都想要的。事实上修学佛法也不止是家庭、金钱了,就是你的整个生...

 三宝佛即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

三宝佛即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

释迦牟尼佛: (约为公元前1027年~公元前949年)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太子,属刹帝利种姓。父为净饭王,母为摩耶夫人,佛为太子时名叫“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