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相宗教义

法相宗教义分项略述如下:

一、万法唯识,本宗依唯识论,说明宇宙万有悉皆心识之动摇所现之影像,内外二界,物质非物质,无一非心识所变;能变识有八,所变法则森罗万象。

二、五位百法,法有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二义,乃一切万有之总称。一切万有悉皆保持其自性,常不改变,是为任持自性;以保持自性,故能成为轨范标准,令人生起一定之了解,是为轨生物解。一切诸法,即森罗万象,在瑜伽论归纳为六六○法,世亲更于百法明门论中立百法,分为心法、心所法、色法、不相应行法、无为法等五位。此等五位百法,皆不离识,即唯识所现。

三、种子现行,百法中,除无为法之六法外,其余之因缘所生有为诸法,皆从种子生起。种子,于第八阿赖耶识中,能生起色法、心法等万千诸法之功能,犹如草木之种子。

四、阿赖耶缘起,宇宙万有皆由识所变现,色境、声境、香境、味境、法境分别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意识所变现。乃至末那识,恒以阿赖耶识为对象,变现实我实法之影像。又诸识之转变有因能变、果能变二种。因能变唯在第八识,对此而立阿赖耶缘起之名。

五、四分,即:(1)相分,一切所缘境。(2)见分,诸识之能缘作用。(3)自证分,证知见分之作用。(4)证自证分,更确认自证分之作用。

六、三类境,即性境、独影境、带质境。(1)能缘之心对所缘之境时,唯以现量如实量知彼境之自相,称为性境。(2)由于能缘之心妄想分别所变现之境界,称为独影境。(3)境相兼带本质,即主观之心缘客观之境,虽有所依之本质,而非为彼境之自相,称为带质境。

七、三性,一切诸法之体性相状,有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等三性。

八、五性各别,一切有情本具声闻、独觉、菩萨、不定、无性等五种种性。

唯识宗复依解深密经无自性品立三时教,以判释释尊一代所说之教法。三时即第一时有教,第二时空教,第三时中道教;前二时为方便未了义教,止于偏有偏空,第三时说超越诸法最深远不可思议中道真实义之最极圆满教,为了义教。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返回列表

上一篇:协会章程

下一篇:禅宗精神

相关文章

入寺拜佛都有什么讲究?

入寺拜佛都有什么讲究?

  拜佛不是目的,学佛才是目的。  心中敬佛才是真正拜佛,我们拜佛是要学佛的无限慈悲心。  学佛身处烦恼而常具有的清静心,学佛为救度众生宁下地狱的大无畏。  所以当我们置身佛前...

生死都是一种痛苦,如何能权衡于期间呢

生死都是一种痛苦,如何能权衡于期间呢

问:生死都是一种痛苦,而我们又如何权衡于期间呢? 达照法师答:如果认识到了生死的痛苦,那就发心超越生死,这是唯一最有意义的事情,也是对这一期最为难能可贵的生命最好的交代!努力吧!听闻正法,如理作意,如...

如何才能彻底忏悔罪业,免除心中的怖畏

如何才能彻底忏悔罪业,免除心中的怖畏

问:如何才能彻底忏悔罪业,免除心中的怖畏? 索达吉堪布答:虽然不愿去犯错误,但由于无明习气深重,正知正念稍有放松,便会违犯戒律学处。而这些恶业的后果,大家也清楚:若不忏悔,定会堕三恶趣无疑。如果不想受...

如何理解「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如何理解「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问:如何理解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大安法师答:《阿弥陀经》的这句经文宜从净土法门以果地觉作因地心的特点加以理解。有些人会自然地从通途教理来理解善根福德,认为往生西方净土,就一定要培植...

佛说阿弥陀经原文

佛说阿弥陀经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揵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栴延、摩诃拘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迦、难陀、阿...

先发菩提心方能成就佛道

先发菩提心方能成就佛道

  你觉得应该怎样修习佛法?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我们应该从何处入手学习?学佛重在发心,你发的是凡夫之心,你就是凡夫;你发的是菩提心,当下就是菩萨。   【原文】:欲学如来,一切智道,先当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