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法门之要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极平常,益极殊胜。良(诚然,的确)由以果地觉,为因地心 ,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 。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

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统摄律、教、禅、密之宗,贯通权、实、顿、渐之教。于一代时教中,独为特别法门,其修证因果,不得以通途教义相绳(衡量)。(《无量寿经颂》序)

以果地觉,为因地心:令友所问,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者。以阿弥陀佛所证之菩提觉道,即阿弥陀佛一句万德洪名,包摄净尽。念佛众生,果能恳到执持忆念。则以弥陀果德,熏染自己业识妄心。熏之久久,业尽情空。心与佛合,心与道合。全众生心,成如来藏。(印光大师《答丁福保居士代友人问一则》)

因该果海,果彻因源:该,即赅,包括,包含。彻,通。念佛众生的因地之心包含了阿弥陀佛的果觉之海,阿弥陀佛的果觉之海贯通了念佛众生的因地之心源。

念佛法门,乃律、教、禅、密诸宗之归宿,人、天、凡、圣成佛之捷径。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小知见人,均谓是愚夫愚妇之法门。岂知华严会上,善财以十信后心 ,受文殊教,遍参知识,随闻随证。末后至普贤菩萨所,蒙其加被开示,所证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普贤为其称赞如来胜妙功德,令其发十大愿王,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并劝尽华藏世界海诸菩萨,一致进行,求生西方。夫华藏海众,无一凡夫、二乘及未破无明之权(权宜,变通)位菩萨。最下者,即为圆教初住。其人已能于无佛世界,现身作佛,及随类现种种身,以度脱众生。此后从二住,以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位位倍胜。是诸菩萨,皆以十大愿王,求生西方。彼何人斯,敢与彼抗?(致广慧和尚书)

十信后心:十信位的最后阶段,如果再进一步破一分无明,即入圆教初住菩萨位而证法身,从此成为法身大士。

俾带业往生者,直登不退。断惑往生者,速证无生。此全仗阿弥陀佛大悲愿力,与当人信愿念佛之力,感应道交,得此巨益。较比专仗自力者,其难易天地悬殊也。然每有愚人,卑劣自居,不敢承当。亦有学者,大乘自命,不屑修习。须知五逆十恶之人,临终地狱相现,善友教以念佛,未满十声,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以卑劣自居者,可以兴起 矣。《华严》一经,王于三藏,末后归宗,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普劝善财及华藏海众,一致进行,求生西方,以期圆满佛果。此之法门,何敢视作小乘?况善财已证等觉,海会悉证法身,彼尚求生,我何人斯(耳),不屑修习?岂但高竖慢幢,直是毁谤《华严》。欲张大乘之虚名,亲造谤法之极祸。(《念佛恳辞》序)

 兴起:因感动而奋起。

大矣哉,净土法门之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犹当逊(xùn不及)其奇特。即念念佛,即念成佛,历劫修证者,益(更加)宜(应该)挹其高风 。普被上中下根,统摄律、教、禅、宗。如时雨之润物,如大海之纳川。偏、圆、顿、渐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大、小、权、实一切行,无不还归此法界。不断惑业,得预补处 。即此一生,圆满菩提。九界众生离是门,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 。。(印施《极乐图》序)

挹其高风:挹,这里同揖yī,作zuō揖。对它的高风作揖,即仰慕它的高妙。

得预补处:预,参加,加入。补处,一生补处的简称,菩萨阶位的最高位,即等觉位。因经此生的系缚即可补佛位处,故称一生补处。得预补处,即获得加入到一生补处之位。

 群萌:这里指众生。萌,民。

三乘五性:三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五性,定性声闻、定性缘觉、定性菩萨、不定性、无性(即一阐提,意译为信不具、断出世间善根之人)。

 真常:真实常住,这里指不生不灭的佛果。

[摘自印光大师《佛法修行止偏法要》]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去极乐世界的方法是什么

去极乐世界的方法是什么

问:去极乐世界的方法是什么? 大安法师答:要成就往生的这桩大事,首先是要建立深信切愿持名,深知娑婆轮回之苦,对这种苦的感受要刻骨铭心,深生厌离。首先从厌离自己的身心开始,我们的业报身,四大假合的臭皮囊...

劣根众生该如何修

劣根众生该如何修

问:劣根众生应以上求佛道为要,下化众生随缘去做? 静波法师答:什么是劣根众生?就是不老实,不能脚踏实地。我不太清楚,这是谁告诉你的。上求佛道,要你向佛学习。如果你身边有些人做的事不尽人意,你何必跟他计...

临终时怎么知道来的是阿弥陀佛

临终时怎么知道来的是阿弥陀佛

问:请问法师,临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但我没见过佛,怎么知道是阿弥陀佛来了呢?如果是别的佛来我认错了怎么办呢? 大安法师答:你还想得很周到。要知道,我们常讲因果的相应。一个人平时念阿弥陀佛,临命终时也是...

什么才是人生的大事呢

什么才是人生的大事呢

问:人生一世,应该做一番大事业。您觉得什么是人生的大事呢? 索达吉堪布答:人只是将目光对准外境,将外界形形色色研究、观察得很仔细,却把自己给忘了。与自我时刻不离、关系最密切、最重要的身心与生命奥秘问题...

如何把握如梦如幻的人生

如何把握如梦如幻的人生

问:该如何把握如梦如幻的人生? 索达吉堪布答:无垢光尊者说过:昨天的事就像昨天的梦,都已经过去了,没必要再去怀念这些。沉浸在过去的苦难或辉煌里,完全是在浪费时间。如果非要追忆过去不可,那也应该与无常观...

到寺院参加法会,为何要提前斋戒三天

到寺院参加法会,为何要提前斋戒三天

问:师父您好,请问为什么到寺院参加法会,需要提前斋戒三天呢?为什么说忏悔业障很重要? 传喜法师答:为什么要忏悔呢?因为过去所造的罪,犹如已服诸毒药,就像已经喝下去的药一样啊,不灌肥皂水下去,你这个人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