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法门之要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极平常,益极殊胜。良(诚然,的确)由以果地觉,为因地心 ,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 。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

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统摄律、教、禅、密之宗,贯通权、实、顿、渐之教。于一代时教中,独为特别法门,其修证因果,不得以通途教义相绳(衡量)。(《无量寿经颂》序)

以果地觉,为因地心:令友所问,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者。以阿弥陀佛所证之菩提觉道,即阿弥陀佛一句万德洪名,包摄净尽。念佛众生,果能恳到执持忆念。则以弥陀果德,熏染自己业识妄心。熏之久久,业尽情空。心与佛合,心与道合。全众生心,成如来藏。(印光大师《答丁福保居士代友人问一则》)

因该果海,果彻因源:该,即赅,包括,包含。彻,通。念佛众生的因地之心包含了阿弥陀佛的果觉之海,阿弥陀佛的果觉之海贯通了念佛众生的因地之心源。

念佛法门,乃律、教、禅、密诸宗之归宿,人、天、凡、圣成佛之捷径。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小知见人,均谓是愚夫愚妇之法门。岂知华严会上,善财以十信后心 ,受文殊教,遍参知识,随闻随证。末后至普贤菩萨所,蒙其加被开示,所证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普贤为其称赞如来胜妙功德,令其发十大愿王,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并劝尽华藏世界海诸菩萨,一致进行,求生西方。夫华藏海众,无一凡夫、二乘及未破无明之权(权宜,变通)位菩萨。最下者,即为圆教初住。其人已能于无佛世界,现身作佛,及随类现种种身,以度脱众生。此后从二住,以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位位倍胜。是诸菩萨,皆以十大愿王,求生西方。彼何人斯,敢与彼抗?(致广慧和尚书)

十信后心:十信位的最后阶段,如果再进一步破一分无明,即入圆教初住菩萨位而证法身,从此成为法身大士。

俾带业往生者,直登不退。断惑往生者,速证无生。此全仗阿弥陀佛大悲愿力,与当人信愿念佛之力,感应道交,得此巨益。较比专仗自力者,其难易天地悬殊也。然每有愚人,卑劣自居,不敢承当。亦有学者,大乘自命,不屑修习。须知五逆十恶之人,临终地狱相现,善友教以念佛,未满十声,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以卑劣自居者,可以兴起 矣。《华严》一经,王于三藏,末后归宗,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普劝善财及华藏海众,一致进行,求生西方,以期圆满佛果。此之法门,何敢视作小乘?况善财已证等觉,海会悉证法身,彼尚求生,我何人斯(耳),不屑修习?岂但高竖慢幢,直是毁谤《华严》。欲张大乘之虚名,亲造谤法之极祸。(《念佛恳辞》序)

 兴起:因感动而奋起。

大矣哉,净土法门之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犹当逊(xùn不及)其奇特。即念念佛,即念成佛,历劫修证者,益(更加)宜(应该)挹其高风 。普被上中下根,统摄律、教、禅、宗。如时雨之润物,如大海之纳川。偏、圆、顿、渐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大、小、权、实一切行,无不还归此法界。不断惑业,得预补处 。即此一生,圆满菩提。九界众生离是门,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 。。(印施《极乐图》序)

挹其高风:挹,这里同揖yī,作zuō揖。对它的高风作揖,即仰慕它的高妙。

得预补处:预,参加,加入。补处,一生补处的简称,菩萨阶位的最高位,即等觉位。因经此生的系缚即可补佛位处,故称一生补处。得预补处,即获得加入到一生补处之位。

 群萌:这里指众生。萌,民。

三乘五性:三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五性,定性声闻、定性缘觉、定性菩萨、不定性、无性(即一阐提,意译为信不具、断出世间善根之人)。

 真常:真实常住,这里指不生不灭的佛果。

[摘自印光大师《佛法修行止偏法要》]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临终助念的时机该怎么把握

临终助念的时机该怎么把握

问:有一种说法,认为人断气之后,智慧高出断气前的九倍,等他断气后再进行助念比断气前更容易搞定。那临终助念是在断气前进行?还是等他即将断气之时或断气之后,再进行助念劝导? 大安法师答:这种说法是不靠谱的...

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问: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理净法师答:从佛法上讲,子女与父母之间是一种相互的业缘关系,或者是父欠子债,或者是子欠父债。当然,这种业缘有善也有恶,如果是吃斋修善而修来的,那就是善缘,也就是佛法上讲的菩萨眷...

「能行即是佛,何须念」这个知见对吗

「能行即是佛,何须念」这个知见对吗

问:经常有人说能行即是佛,何须念?这个知见对吗? 大安法师答:首先得厘清概念,什么叫能行?行什么?一般讲能行持,有行力,是真修实干,诸如五戒、十善,出家人持具足戒、修六度万行,以及参禅念佛等。所以能行...

如何面对心中的恨与怒

如何面对心中的恨与怒

网友:弟子最近心中总起嗔恨心,比如看到别人不守规矩闯红灯,随手丢垃圾等等,心中马上升起愤怒,恨不得那个人马上死掉。弟子自我观心,知道这样不对,马上念六字大明咒或佛菩萨名号,嗔恨心顿时消灭。请问师父,...

放生的殊胜功德

放生的殊胜功德

1,有漏善法中功德第一。        *《大智度论》说:“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 ”        *根桑曲扎大师说:“应当断除杀生,救护放生,在一切...

念得与佛相应,是与内在佛还是外相佛?

念得与佛相应,是与内在佛还是外相佛?

  师父:有的人会问,师父,你说的是与外相佛相应,还是内在佛相应?我说的外相佛和内在佛,你们知道什么涵义吗?咱们现在探讨一下,与佛相应,到底讲的是哪尊佛?   众人:自性佛。   师父: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