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为普贤菩萨道场由来

峨眉山是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的总称。位于四川中南部的峨眉境内。“峨嵋”是《诗经》中形容女子秀眉的用语。主峰万佛顶之金顶海拔3099米,山下的平原地区海拔400余米,相对高差在2600米以上,不论海拔还是相对高度,都整整是两座泰山的高度,雄冠华夏。

据《峨眉山志》记载:东汉明帝永平六年(公年63年)“六月一日,有蒲公者,采药于云窝,见一鹿欹迹如莲花,异之,追之绝顶无踪”。因问在山上结茅修行的宝掌和尚,和尚说是普贤菩萨“依本愿而现像于峨眉山”。蒲公归家后即舍宅为寺,于是峨眉山就发展成普贤菩萨的道场。另有资料说,是晋代的普公在山上采药时,见一老者骑白象隐去。两种记载基本上是一致的。

《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中记载普贤菩萨住地说:“西南方有处名光明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贤胜(普贤),与其眷属3000人,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华严经》在东晋时传入中国,因此自东晋时便开始把峨眉山当作普贤菩萨道场。以后历代修建寺庙时,都以普贤菩萨为中心,并发展成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传佛教于公元1世纪传入峨眉山,汉末佛家便在此建立寺庙。峨眉山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主要崇奉普贤大士,峨眉山是普贤菩萨显圣和讲经说法之所。

佛经载,普贤与文殊同为释迦牟尼佛的两大胁侍,文殊表“智”,普贤表“德”。普贤菩萨广修十种行愿,又称"十大愿王",因此赢得"大行普贤"的尊号。普贤菩萨形像总是身骑六牙白象,作为愿行广大、功德圆满的象征。普贤菩萨名声远播,广有信众,菩萨因山而兴盛,山因菩萨而扬名。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是中国佛教最重要的宗派净土宗的核心经典之一,缘自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时,至普贤菩萨所,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善财因此最终成就无上菩提。所以,普贤菩萨亦是净土行人的大依祜。恰巧小编也是净土初学,让我们一起至诚称念普贤菩萨名号,祈愿我佛慈悲,护佑净业行人速往无量光佛刹。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带业往生只能带宿业吗

带业往生只能带宿业吗

问:带业往生,只能带宿业吗? 大安法师答:带业往生既然无疑,那就是对这个业的理解。其实有很多没有什么意义的争论。印光大师对这个带业往生有一个精辟的开示,带业你不要在宿业、现业当中去纠缠,这个业就是指见...

禅宗的“桶底脱落”,是种什么修行境界?

禅宗的“桶底脱落”,是种什么修行境界?

禅宗有个著名公案说的是厨房里“桶底脱落”的故事它是一种豁然开悟的状态值得我们用心品味只可惜不少人并不能跳出事相看本质因此禅师说:简直浪费了一桶面哦!家有一邻,常传来老者如洪钟般的打嗝声。说起打嗝,民间...

事必躬亲成就不了大事

事必躬亲成就不了大事

问:领导是门艺术。如果弟子做事不积极,让他做不如自己动手更省事时,在这种情况下,法师会自己动手吗?领导者追求效率,但也要有耐心教导部属。但在效率和教导之间,又该如何拿捏呢? 圣严法师答:要想带领身边的...

妄心本无,何来息止?

妄心本无,何来息止?

  你听说过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句话吗?当下社会是大数据的天下,无论你在哪里,都能收到海量信息,面对这样那样扑面而来的事情,内心被扰乱,其中有哪些真正与自己有关?把握住这颗心,才是最重要...

如何让爱情不成为修行的障碍

如何让爱情不成为修行的障碍

问:请问师父如何将男女的小爱、贪爱与成佛路上修行的大爱圆融?要放弃这男女间的情爱吗?如果不放弃这份小爱,又如何让其不成为修行的障碍? 大安法师答:提这个问题是有一个深刻思考的。确实,对于生活在欲界的...

开车做饭的时候,是提起佛号还是观照好

开车做饭的时候,是提起佛号还是观照好

问:师父慈悲!请问一下,我们在日常生活行住坐卧当中,譬如说开车、做饭这种时候,面对因缘的时候,我们是提起佛号比较好,还是观照比较好? 净界法师答:你开车的时候观照,你就发生车祸了。你观照,你有本事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