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为普贤菩萨道场由来

峨眉山是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的总称。位于四川中南部的峨眉境内。“峨嵋”是《诗经》中形容女子秀眉的用语。主峰万佛顶之金顶海拔3099米,山下的平原地区海拔400余米,相对高差在2600米以上,不论海拔还是相对高度,都整整是两座泰山的高度,雄冠华夏。

据《峨眉山志》记载:东汉明帝永平六年(公年63年)“六月一日,有蒲公者,采药于云窝,见一鹿欹迹如莲花,异之,追之绝顶无踪”。因问在山上结茅修行的宝掌和尚,和尚说是普贤菩萨“依本愿而现像于峨眉山”。蒲公归家后即舍宅为寺,于是峨眉山就发展成普贤菩萨的道场。另有资料说,是晋代的普公在山上采药时,见一老者骑白象隐去。两种记载基本上是一致的。

《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中记载普贤菩萨住地说:“西南方有处名光明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贤胜(普贤),与其眷属3000人,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华严经》在东晋时传入中国,因此自东晋时便开始把峨眉山当作普贤菩萨道场。以后历代修建寺庙时,都以普贤菩萨为中心,并发展成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传佛教于公元1世纪传入峨眉山,汉末佛家便在此建立寺庙。峨眉山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主要崇奉普贤大士,峨眉山是普贤菩萨显圣和讲经说法之所。

佛经载,普贤与文殊同为释迦牟尼佛的两大胁侍,文殊表“智”,普贤表“德”。普贤菩萨广修十种行愿,又称"十大愿王",因此赢得"大行普贤"的尊号。普贤菩萨形像总是身骑六牙白象,作为愿行广大、功德圆满的象征。普贤菩萨名声远播,广有信众,菩萨因山而兴盛,山因菩萨而扬名。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是中国佛教最重要的宗派净土宗的核心经典之一,缘自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时,至普贤菩萨所,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善财因此最终成就无上菩提。所以,普贤菩萨亦是净土行人的大依祜。恰巧小编也是净土初学,让我们一起至诚称念普贤菩萨名号,祈愿我佛慈悲,护佑净业行人速往无量光佛刹。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佛是大医王,能疗救众生的身心疾病

佛是大医王,能疗救众生的身心疾病

问:最近想通过佛法治疗多年的重度抑郁症,没想到眼睛也出现严重毛病,看东西出现闪光、黑影、重影等症状,我心里害怕极了,又不敢去医院治疗。本来抑郁症已把我折磨得只剩半条命,承受能力极差,不敢面对现实,随时...

逃避和出离有什么不同

逃避和出离有什么不同

问:师父,逃避和出离有什么不同呢? 慧广法师答:通常,初学佛的人,必须要有厌离心,才能够真正体会到修行佛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厌离什么呢?是对于来自心理、生理、人际关系、自然环境的种种矛盾、摩擦而引起...

到寺院参加法会,为何要提前斋戒三天

到寺院参加法会,为何要提前斋戒三天

问:师父您好,请问为什么到寺院参加法会,需要提前斋戒三天呢?为什么说忏悔业障很重要? 传喜法师答:为什么要忏悔呢?因为过去所造的罪,犹如已服诸毒药,就像已经喝下去的药一样啊,不灌肥皂水下去,你这个人还...

自杀解脱,这样真的能解脱吗

自杀解脱,这样真的能解脱吗

问:有些人不能忍受业力苦果的痛苦,想自杀解脱,这样真的能解脱吗?为什么? 索达吉堪布答:有些人因疾病、贫穷而自杀,有些人因情爱、亲人的别离而自杀,有些人因事业失败而自杀,等等类似事件层出不穷,人们对此...

老是走神,静不下心来怎么办

老是走神,静不下心来怎么办

问:阿弥陀佛,师父,我老是走神,静不下心来怎么办? 恒传法师答:阿弥陀佛,走神的情况下一方面说明定力不够,杂念欲望太多。另一方面也是业力问题。 何谓定力?就是止息散乱的心,把心归于静寂的禅定力。也就是...

怎样才能恶业消灭,善根增长菩提不退

怎样才能恶业消灭,善根增长菩提不退

问:我有一个佛友诵《地藏经》五六年了,但从未回向给自己的冤亲债主,而是给自己孩子的冤亲债主回向,是否颠倒?我的想法是,他只为自家几个人考虑,没有做到冤亲平等。我是否多管闲事? 请问怎样才能恶业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