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认可

释迦摩尼佛涅普二百多年(公元前486年),由于外道混入佛教团体内部,印度北部著名君主阿育王邀请其老师目犍连子帝须在阿首咖国华氏城进行了一场耗时9个月,近千人参与的重大集结,也正是因为这次的结集才得以让古佛经正式定型,并促使佛法正式开始向全球进行扩散。

阿育王,摩竭陀国国王,古印度孔雀王朝时期(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末期,秦汉初期)统一印度全境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君王。

早年的阿育王是一个暴君,四处征战,造了众多恶业,后来因为受到佛教僧人感化,皈依了佛教,投入了大量精力与钱财帮助弘扬佛法,在当时的战乱年代确定了用汤药、饮食、衣服、卧具等四事供养佛教徒的原则,成为了整个佛教史上著名的护法王,但也是因为这些供奉让佛教团魂入了近6万名外道异教僧。

根据北传《大毗婆沙论》和南传相关记载来还原真相,可知华氏城的这次结集,起因于阿育王所器重的大天比丘,于十五日说戒法会上,抛出了违背佛教的所谓“大天五事”。“众中有学、无学、多闻、持戒、修静虑者”当即予以驳斥,引起僧诤,无法平息。

阿育王亲自出面,依照大天所谓:“戒经中说,若欲灭诤依多人语”的意见,召集二部僧进行讨论,以双方所执“皆为佛说,好乐不同不得共处!”为由,采取令双方分住两棚,压伏少数服从多数,不服即杀的错误作法,促成了对立的两派。反对派多为法师系的上尊长老,是保佛派但人少势孤(百人),史称上座部。律师系比丘支持大天者人多势众(万人),史称大众部。

后来,阿育王请出退隐的帝须律师(后世称为分别说部),组织新兴的大众部六万僧,从中选出千比丘,在华氏城举行了以律师系为主的第三次结集。帝须作了名为《论事》的演说,在重新结集三藏后(小部结集入含,五部皆分品诵),阿育王派出数支弘法团奔赴各地。

此大会有一个决议,派遣传教师到世界各国去传播佛教。经古印度向北往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地的佛教变成了北传佛教,北传佛教包括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由印度南传到斯里兰卡而后发展起来的便成了南传佛教(又称上座部佛教)。盛行于东南亚的越南、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及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等。

王长子摩哂陀将这次结集的成果传入锡兰岛(现在的斯里兰卡)。无论是作为优波离系上座部的代表,还是作为锡兰佛教的开祖,尽管它只是律师系的上座部,其以上座部自居是理所当然的。因此习惯上,南传佛教也被称为上座部佛教。

公元410年,巴利语系佛教学者,北印度菩提伽耶人佛音(觉音)遵师命赴锡兰求法,并将已被锡兰僧徒译为僧伽罗语(梵语的派生语,斯里兰卡国语)的三藏经及注释重新改写成巴利文,且详加疏解,辑成十九部。被南传佛教奉为“最早”圣典的巴利三藏即由此而来。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皈依后,道教礼拜可以吗

皈依后,道教礼拜可以吗

问:皈依佛教后,道教礼拜可以吗? 大安法师答:皈依了佛教,就意味着确定了精神归宿与人生价值目标。禀受三皈依时,吾人就庄重承诺:自皈依佛,就不再皈依天魔外道;自皈依法,就不再皈依外道典籍;自皈依僧,就不...

四谛佛理是不可改变的

四谛佛理是不可改变的

  编者按:你知道什么是四谛吗?你知道阿那律尊者吗?四谛是佛教的根本教义,四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道谛。阿那律是乔达摩悉达多叔父甘露王的儿子,后追随佛陀出家。他曾在佛陀说法时睡觉,被呵责后...

佛说深山旷野都有阿罗汉,但凡人看不见

佛说深山旷野都有阿罗汉,但凡人看不见

【原文】   阿难!此不还天,彼诸四禅四位天王,独有钦闻,不能知见。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粗人所不能见。   《楞严经》   【注释】   阿难!这五不还天(无烦...

怎样让抑郁症患者走出困境

怎样让抑郁症患者走出困境

问:法师您好!弟子三十多岁的儿子由于工作及家庭矛盾,得了中度抑郁症,现正在吃西药治疗。他原来还信佛,现在根本不信。我忏悔、做善事,天天念佛回向于他,请问还有什么办法能使他走出困境? 大安法师答:抑郁症...

为什么善趣和恶趣都应该出离

为什么善趣和恶趣都应该出离

问:为什么说善趣和恶趣都应该出离? 索达吉堪布答:三恶趣是充满痛苦的无暇之处,而人天善趣有许多欲乐,因而有人以此对善趣生起爱执,不欲出离,这也是不明善趣真实面的非理爱执。生活在大地以上的人天有情,无一...

佛教怎么看待情爱是人性的一部分

佛教怎么看待情爱是人性的一部分

问:世间人都认为,情爱是人性的一部分,佛教怎么看待? 索达吉堪布答:有贪心,广义上指对色声香味触等一切法的贪执,狭义上则是男女之间的情爱执著。男人与女人之间彼此吸引,这种贪欲是许多痛苦的根本。 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