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记录

释迦摩尼佛涅盘后的大约600年(公元前29年)由于长期的战争,加上大规模的特大旱灾,佛教僧团在内忧外患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下又一次出现内部分裂,由于第三次结集后佛教传播地域广阔,第四次结集在南北两派的历史记载中虽然最后都产生了对于三藏的理解跟注释,但细节略有差异。

南传上部佛教历史记载(主要在锡兰国,当今斯里兰卡周围)

公元前一世纪前后,在玛杜勒的阿卢寺(现斯里兰卡玛德勒附近光明寺)坤德帝沙大长老领导下召集了五百学识渊博,精通并能熟背某部佛经的阿罗汉长老诵读历代口口相传的三藏经典。

众罗汉步入经堂,仿照第一次结集的仪式开幕之后,坤德帝沙说道:“诸位法师!今有经律二藏,当以何为先?”法师们齐声答日:“长老,律藏乃佛教之生命所在,唯律藏健全,佛法才能久住,因之先诵律藏为好。”于是请优波离师徒系统的法师到首位,开始唱诵律藏诸经。律藏唱诵完毕,又依次唱诵了经藏和论藏。法师们发音清晰,声音宏亮,八万四千条经文逐一唱诵完毕,完成了本次结集的第一项任务。

以往在印度进行的三次结集,都是诵唱经文而已。而这次却没有就此而止,唱完之后紧接着开始了更加艰巨的工作—将经文及其注疏全部记录在贝叶(棕搁叶)上,这才是本次结集的特殊意义所在。他们将三藏及其注疏分成若干部分,交给善于刻写的长老同时分别进行刻写,一式二分。刻定之后又交给法师们集体校阅。连说唱带刻写,这次结集共进行了三年三月三周三天的时间。

阿卢寺的这次大结集破天荒的第一次为世界各国佛教徒提供了书面的巴利语三藏经典,为佛经的保存传播,学习研究,为佛教和佛教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北传佛教历史记载(主要在印度西北部贵霜王朝,当今克什米尔周围)

公元70年左右,迦腻色伽一世在迦湿弥罗召集了500大阿罗汉,在世友尊者的主持下,详审三藏经典,此次结集的最大成果是《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这一小乘说一切有部的核心论藏。

五百个人互相地研究,仔细地审定,不对的不要它,把好的保留下来,造了一共三十万个颂来解释三藏。第一个十万颂造就了《优婆提舍论》,解释素怛缆藏(经藏);第二个十万颂造就了《毗奈耶毗婆沙论》,解释毗奈耶藏(律藏);最后十万颂造就了《阿毗达磨毗婆沙论》,解释阿毗达磨藏(论藏)。迦腻色迦王以赤铜为鍱,镂写论文,石函缄封,建塔藏于其中。

因为历史战乱的原因,经藏的十万颂跟律藏的十万颂没有翻过来,现在印度本土也没有了,而解释论藏的十万颂已经翻过来了,就是玄奘法师翻的《大毗婆娑论》,翻译后差不多是二百卷。

《大毗婆沙论》全文二百卷,至唐·玄奘始完全译出,这是此论最详尽正确的汉文译本,它的梵本十万颂系由玄奘亲从印度赍归。玄奘于永徽年中(650~655)翻译了《婆沙》系统的《阿毗达磨显宗论》、《顺正理论》和与此有关的《俱舍论》后,即从显庆元年(656)七月二十七日在长安大慈恩寺翻经院开始宣译此论,沙门嘉尚、海藏、神昉、大乘光笔受,神察、辨通执笔,栖玄、靖迈、慧立、玄则缀文,明珠、惠贵、法祥、慧景、神泰、普贤、善乐证义,义褒、玄应正字,至显庆四年七月三日于西明寺翻译完毕,成二百卷,内分八蕴(旧译犍度,即篇章之意),每蕴又有若干纳息(旧译跋渠,或译云品)。这就是对于《发智》本论八篇四十三品的逐一广释,并备列众说,显示宗义,形成为说一切有部的教理渊海。而玄奘这一译本也就是此论现存的唯一善本。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普陀山:南海观音的道场。为什么叫“不肯去观音”呢

普陀山:南海观音的道场。为什么叫“不肯去观音”呢

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观音之乡”之称。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

学佛不用学多,不生气、没脾气,那就是佛法!

学佛不用学多,不生气、没脾气,那就是佛法!

我对你们讲:“不论你是拜佛也好、念佛也好、礼忏也好、诵经也好,就是要把自己的脾气改了。 ”有脾气的人就是苦,没有脾气的人就是快乐;有脾气的人就有烦恼,没有脾气的人就常常欢喜。这...

被「鬼压身」该怎么办

被「鬼压身」该怎么办

问:弟子现在每天都在念佛、诵经,但隔三岔五就会有鬼压身,而且都是在刚入睡的时候。这种情况以前就有,该怎么解决?请师父开示。 大安法师答:这个你要问问你自己,是真的有鬼吗?是自己疑心生暗鬼吧。 《华严经...

你一天到晚看别人,就容易起烦恼

你一天到晚看别人,就容易起烦恼

问:师父在《楞严经》有提到:就是他的根跟识,是一个往内归就是不生灭,往外就是攀缘,那这个原理在哪个地方?可不可以简单提一下?因为往内的话,往内那不是跟唯识一样,是往内观嘛,对不对?也是一样;那往外就...

对外道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对外道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问:有的师兄建议我不要与外道有接触,要避而远之,是为了善护法身慧命,不可以结缘,以免将来这个果成熟了堕入外道,说要成佛以后,任运救度有情。如果佛教徒只想自己得一点法,躲避着外道(若家里父母亲朋是外道躲...

不要自己咒自己,佛氏门中有求必应

不要自己咒自己,佛氏门中有求必应

有位先生在事业上、家庭上都遭遇了很多挫折,他问我怎么办,我告诉他念完“准提咒 ”二十万遍后,问题一定会解决。结果几天后他问我:“师父!我已经念了“准提咒 ”四十万遍,问题还没有...